艾灸對附睪炎有輔助治療作用。
正確的艾灸做法能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附睪內部組織的微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化,使病情更快的恢復,從而輔助治療附睪炎。但要完全治愈附睪炎,還是得遵醫囑用藥。
1、艾灸法一
取患側陽池穴,上置綠豆樣艾炷,連灸3壯。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注意:灸后應保護好灸瘡,以防止感染。
2、艾灸法二
取三角灸、大敦穴。
做法:患者取仰臥位,先灸三角灸穴,艾炷如豌豆樣大,隔蒜片灸,灸至蒜片為土黃色為止;大敦穴灸對側,灸法同上。灸后若起皰,隔7~10日灸第二次,若局部無皰,可行間日灸。
注意事項:適用于治療睪丸炎、附睪炎,灸兩次無效者應改用其他方法。
3、艾灸法三:壯醫藥線點灸法
該法是指采用經過藥物炮制的芝麻線,經點燃后直接灼灸患者體表的一定部位和穴位,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該法具有消炎鎮痛,消腫散結,祛風除濕,活絡通痹,強壯體質等的功效。
急性附睪炎患者可以取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等穴。操作手法以快應輕,以慢應重,即輕癥點灸要快,重癥點灸要慢;
慢性附睪炎可取大敦、足三里、肝俞、太溪、行間穴。操作手法與急性附睪炎相同。
4、艾灸療法四
取太溪、中極、會陰、足三里穴。針刺后,用艾條做雀啄灸,每穴施灸3~5分鐘,每日1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