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熱的食物適合寶寶吃?
寶寶出生后以母乳為主食,溫度與母體相同,37℃左右。也就是說,輔食的最佳溫度應該與母乳溫度相同,這樣才不易損傷他的腸胃。
但是不可能每一道輔食都能剛好把控在這個溫度,怎么辦?
實際上寶寶吃偏涼或偏熱的食物,的確會影響到腸胃,但他們的腸胃是會慢慢適應不同溫度的輔食。偏涼或偏熱指的不是某個絕對的溫度值,而是與孩子平時的飲食相比較,輔食的溫度是否有相差太多。只要在相鄰的范圍內,孩子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孩子平時吃的食物都在溫熱的范圍內,突然間給孩子吃偏涼的食物,這時孩子就會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如何正確判斷輔食的溫度?
? 不能用嘴去判斷。
大人直接用嘴試探寶寶食物的溫度是不衛生的,因為大人的口腔有較多細菌,盡管牙齒刷得很干凈,但細菌是看不見的。最好的辦法是勺一點輔食在手背上試一下溫度。
? 輔食過熱的情況下,不要用嘴吹。
這個道理和用嘴試食物的溫度是一樣的,尤其是大人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時,輕輕吹幾口,就是成千上萬的病毒細菌了,這樣給寶寶喂輔食,實在不科學。
不同類型的輔食,怎樣烹飪營養不流失?
輔食是否需要特別加熱,加熱到多少度,這個要分情況而定:
米面等主食類
做湯泡飯的時候,最好是將米湯一起喂食給寶寶。因為湯泡飯會使得大量的維生素,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甚至是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溶解在米湯中,丟棄米湯不吃的話,那么就會造成食物中營養的大量損失。
蒸饅頭的時候和熬粥的時候,加入堿會使得饅頭中的營養成分基本易損殆盡,所以媽媽最好要避免。最好是以蒸,烙為主,盡量避免用水煮或者是油炸。
水果類輔食
? 無需加熱。
水果加熱后,其中的營養會受到破壞,而味道也和原來不大一樣了;此外孩子的腸胃也需要逐步適應不同溫度的食物,因此用水果來做輔食,是不需要加熱的。
如果水果剛從冰箱拿出來,恢復到常溫后再給孩子吃就可以了,也是不需要額外加熱的。
蔬菜類輔食
在給寶寶制作蔬菜輔食時,要保證蔬菜中的營養物質盡可能不被破壞。
葉狀蔬菜:
應先將蔬菜放進水里焯數秒,取出后再加工成菜泥。
炒青菜的時候避免放入過量的水,否則會使得蔬菜中大量的營養溶于水中,接而丟失。
包餃子或是餛飩的時候,最好不要將青菜先煮過一遍之后再來拌成餡,因此這樣會使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損失的更為的嚴重。
做熟的青菜切勿放置過久,以免亞硝酸鹽的形成。
? 不宜過熟。
綠菜葉不要做得太熟,也不要剁碎后再放到開水里焯,這樣會使維生素大量流失。
根塊狀蔬菜:
如胡蘿卜、土豆、南瓜等,可將它們洗凈、去皮、蒸熟,再制成泥糊狀。
胡蘿卜中所富含有的β-胡蘿卜素是必須要經過切碎,煮熟或者是咀嚼的方式,才能被加以利用的,因此媽媽們在給寶寶制作胡蘿卜輔食的時候,最好是先將大塊的胡蘿卜用少許的油煸炒一下,然后再放入鍋中蒸熟,搗碎給寶寶吃。
? 及早下鍋。
瓜菜里的維生素多半不大穩定,如果切碎后遲遲不下鍋,則瓜菜中的維生素便通過切口與空氣接觸,并被空氣氧化而受到損失。
PS:有些蔬菜需要完全煮熟才能吃,否則可能會發生中毒的情況,如四季豆、蠶豆、大豆等。這些食材最好等寶寶大一點才嘗試,小寶寶最好吃溫和、不易致敏的蔬菜。
肉類輔食
? 完全煮熟,晾至常溫。
在給寶寶做肉類輔食的時候,一定要將肉完全煮熟,才能將其中可能存在的細菌、蟲卵等殺死。制作肉類輔食時,烹調方法盡量簡單,以清蒸為好,可減少熱量、預防肥胖。
? 別光喝湯不吃肉。
肉類輔食中所含的蛋白質遇熱后發生變性,凝固在肉里,真正能溶到湯中的蛋白質是很少的,所以寶寶喝湯的同時還要吃肉,這樣寶寶才算真的吃到肉了!肉湯中所含的營養其實很少,且容易使寶寶感到“撐”,不利于寶寶吃其他食物。
注意:
1.給寶寶的食物不要用銅質、鋁質的炊具來烹煮,因為銅能和一些食物中的維生素C產生氧化反應,破壞維生素C的作用;而鋁質會在酸性壞境下溶解在食物中,對寶寶的健康不利。
2.要注意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調節食物的形狀和軟硬度。開始時將食物處理成湯汁、泥糊狀,慢慢地過渡到半固體、碎末狀、小片成形的固體食物。
3.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溫度,最好不喲啊在微波爐中加高溫,以免破壞食物中的營養素。
4.蒸有皮的食品要連皮蒸,蒸完后在剝皮。
5.用蒸、加壓或者不加水的方法烹煮蔬菜,要盡可能減少蔬菜與光、空氣和水的接觸。
6.給寶寶制作食物時最要不要添加蘇打粉,否則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