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青蛙腿需要糾正嗎?寶寶的青蛙腿是怎么回事?引起寶寶青蛙腿的原因是什么?家有新生小寶寶的爸媽會發現,寶寶睡覺的姿勢,雙手舉著,好像“投降”一樣,雙腿蜷著,就像一只小青蛙,這可嚇壞了家長,寶寶的青蛙腿需要馬上糾正嗎?
家里的老人不淡定了,要么怪穿著紙尿褲,腿都并不攏,要么提議給孩子綁綁腿,長大了腿才會直。
那么,寶寶的青蛙腿需要糾正嗎?什么樣的姿勢才是最好的呢?
寶寶的青蛙腿是正常的嗎?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四肢蜷縮,呈螃蟹形,這種姿勢會讓小腿從膝關節起向內彎曲。寶寶出生后,四肢仍然呈屈曲狀,這是胎內姿勢的延續,所以說剛剛出生的寶寶有一雙“青蛙腿”是完全正常的。
可以把寶寶的腿拉直嗎?
對于這個問題,小C媽媽非常慎重的告訴大家,絕對不可以。強行把寶寶的腿拉直有可能會帶來嚴重的髖關節發育問題。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髖關節的構造。這是國際髖關節脫位研究協會的圖片。
大家可以看到,在寶寶的大腿根部有一個球狀的股骨頭,嵌套在髖關節的髖臼窩里面,剛出生時,窩是很淺的。
當寶寶的雙腿充分外展時(如上圖),大腿被膝關節支撐著,髖關節的壓力很小,股骨頭是完全嵌套在球窩里,非常切合,這就是髖關節最穩定的狀態。
如果寶寶的雙腿被拉直(如上圖),大家可以看到,股骨頭是沒有深嵌入髖臼窩里的,這會讓髖關節承受巨大的壓力。久而久之,關節軟骨面就會被磨損、發生病變,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若球窩變淺到不能容納股骨頭,股骨頭就會從髖臼中滑出,這就是髖關節脫位。
所以,青蛙腿其實是最有利于小寶寶雙腿發育的姿勢,爸媽們一定不能強行糾正。
有人會說,講的這么嚴重,我小時候也是打蠟燭包的,不也什么事都沒有嗎?打蠟燭包會讓新生寶寶髖關節脫位風險增大10倍多,一個人沒事,不等于所有人都沒事。
北美的一些印第安人也有給寶寶綁腿的習慣,研究發現印第安人中髖關節脫位或是發育不良的比例很大,這和他們在嬰兒時期的包裹方式有非常大的關系。
重點是,在嬰兒時期,髖關節發育不良無任何癥狀,寶寶也不疼痛,很容易被家長忽略,等到長大了,容易引起髖關節炎。幾乎1/3不到50歲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是因為嬰兒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
所以,不是沒事,而是造成了傷害卻不知道,殊不知成年后的髖關節病痛有可能是嬰兒時期落下的。
在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髖關節脫位或者錯位發生的幾率是最大的,等到半歲以后,幾率就會降低。在寶寶一歲以前,爸媽們都應該多注意寶寶雙腿的姿勢。
那么,平常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1、襁褓
在包裹寶寶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讓寶寶的雙腿可以自由活動,讓腿部有彎曲的空間,而不能緊緊把腿綁直。
2、嬰兒背巾
嬰兒背巾在國外很流行,西爾斯醫生也大力推薦用背巾把寶寶背在身上。但媽媽們一定要避免左圖的那種方式:一方面寶寶會有窒息的風險,另一方面寶寶在包裹里面無法活動,雙腿被完全擠在一起,這是錯誤的。
3、嬰兒背帶
同樣的道理,左圖的寶寶腿被拉直,必須要像右圖那樣,寶寶兩腿分開,讓臀部受力,這才是正確的姿勢。
4、安全座椅
在選擇汽車安全座椅的時候,應該選座位比較寬敞的,以保證寶寶的雙腿有足夠的空間。在乘坐的時候,可以適當在兩腿之間墊一個小毛巾,讓雙腿充分外展。
總之一句話,無論是抱著還是包裹寶寶,都要讓他們的青蛙腿可以正常、自如的活動。
小C在兩個月兒保檢查時,醫生說她臀紋不對稱,有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讓我們去大醫院檢查。當時我被嚇到,回家立即百度,了解到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導致臀紋不對稱,但臀紋不對稱不一定是發育不良。
那段時間,我查閱了大量相關知識,平時都盡量避免拉直小C的腿,特別是睡覺的時候,會特意把她的腿擺成青蛙型。3個月時我帶著小C去了上海,B超檢查沒有問題,但腿的展開角度比正常的緊,讓我們多蛙抱,蛙型睡。6個月再復查時,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我想說的是,寶寶在社區醫院體檢后,如果醫生建議去進一步檢查髖關節,爸媽們一定要去,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在歐美發達國家,新生兒髖關節B超篩查是必檢項目,B超對寶寶沒有不良影響,但如果漏查了病癥,之后治療會非常痛苦。這關系到寶寶一生的健康,一定要對孩子負責。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