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是天性,可是過度調皮的話就是不聽話,那么家長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到底該不該打呢?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呢? 父母對于孩子過于疼愛,在孩子犯錯時,不舍得打罵,可是生活中仍有很多父母主張通過“打”來管教自己的孩子,把打孩子當成了萬能藥,然而收效往往微乎其微。 棍棒教育一直在很多家庭里都存在著,孩子不聽話打,孩子不學習打,孩子調皮打,只要孩子一犯錯就一個字打。其實很多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向也出了問題,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該不該打,家長得記住這“四不要”,打孩子也要講究方式。 01 目前的危機亦是轉機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知道父母當著陌生人的面打他,會讓孩子很窘迫,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傷害。 這樣最后你想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會適得其反,孩子也聽不進去,沒有作用,反而會傷害你們的親子關系。情緒激動家長也會失
“世界不是按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組織起來的”。2020開年至今,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了非常深刻的體驗——誰會想到因為新冠疫情的出現,我們與孩子相處了那么久,孩子可以不在學校里完成學習任務。當下,在各省市陸續復學之際,每一個當家長的并不能松口氣,而是又要接受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幫助孩子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這里給大家詳解4條行動清單。如果家長去實踐這些行動,孩子一定會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01 給孩子的居家學習做一次復盤 無論有多忙,哪怕你的孩子已經復學一兩周了,都沒關系,可以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做一次復盤;那么你又會說,復盤啊,好難,太復雜了。那這里我先提供給你兩個幫你打開腦洞的復盤小工具。 第一個折紙工具(見下圖) :你可以設計成類似真心話大冒險的方式,圍繞著居家生活父母和孩子在九宮格里先設計一些問題標簽,比如掌握
情緒失控要怎么和孩子握手言和?俗話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大人也有脾氣失控沖著孩子發火的時候,然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爸爸媽媽犯了錯,也要改正,要主動地和孩子重歸于好。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當你控制不住自己向孩子發火之后,要怎么緩和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讓親子關系再次親密起來。 1.失控的表現 有時候孩子做了讓父母特別生氣的事情時,父母就會口不擇言、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孩子。但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習慣翻舊賬、把孩子以前做錯的事情一并扯出來指責孩子,更有甚者,做出一些不當的體罰,比方說,回屋反省、不準吃飯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爸爸媽媽情緒失控的表現,而這時候孩子往往會感到十分的害怕和惶恐,長此以往,孩子會拒絕和爸爸媽媽親近,甚至會出現自卑的情結。 2.失控時回避 如果爸爸媽媽意識到自己將要情緒失控,口不擇言時,最好
孩子為什么習慣說謊_我們該怎么做?中國孩子幾乎沒人不知道《狼來了》的故事,家長們會一度認為“誠實”應該是自己孩子最基本的品質。 但是實際上,說謊就像是天生的能力一般,孩子們常常無師自通。家長們面對說謊的孩子,也常常無可奈何。那么你知道孩子到底為什么說謊嗎?說謊對孩子究竟有什么危害?為了防止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做些什么? 一、為什么孩子會說謊 1.我不想挨揍 人的天性都是希望避免被懲罰的,孩子也一樣。當他們做錯事并發現由于自己的誠實引起了他人的不滿甚至受到懲罰時,他們就會用說謊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特別是當孩子在說謊后成功避免了懲罰,就更加會鼓勵說謊的行為再次發生。 2.按我想的說 孩子們會將自己的愿望寄托于不存在的事物上,然后開始編造自己的幻想,這是他們表達自己愿望的一種方式。孩子的
停課不停學期間,有的孩子名義上在看課堂錄像,實際上在看動畫片。我們家長對此怎么看?怎樣利用動畫片提高孩子作文水平? 當然是不可以,很多家長為此煩惱。按理說,小學生看動畫片實屬正常,但是現在高質量的動畫片實在是少得可憐。所以,不建議長時間看動畫片,偶爾看下是可以的,看也要看高質量的動畫片。 有個朋友跟我抱怨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看動畫片,視力下降,影響學習。我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利用看動畫片來訓練孩子的寫作能力。我想這應該是動畫片的正確打開方式。也許你不信,看動畫片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文能力和水平?扯淡吧? 絕不是。因為利用動畫片來練習寫作文,我已經用了很久了,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今天不妨跟大家嘮嘮。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現實情況。學生最怕什么?寫作文肯定是其中之一。學生最喜歡干什么?看動畫片也肯定是其中之一。那么兩者能不能調和呢?能。把學生最怕
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有的家長就會選擇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對于這種教育方法到底是對的嗎?對孩子會有哪些影響呢?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于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么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做過一個小型的阿爾伯特實驗,通過訓練條件反射,參加實驗的孩子產生了條件反射的恐懼,前面孩子的表現是在類似于此實驗的狀態下形成的,也就是說,在大吼大叫期間,孩子會逐漸變得內向和膽小。父母此時該做的不是批評孩子或跟他講道理,而是要更多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鍛煉加強孩子觀察力的教具。 找不圖中每行不一樣的圖 教具玩法: 寶媽把教具打印出來以后,然后切成5行,然后讓孩子指出每一行不一樣的圖。 并且要求孩子說出為什么不一樣。 在提升孩子觀察力的同時,也能加強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做這組教具的思維,完全是根據眾多教育專家的建議,的確,這些教具不但能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而且對于孩子的邏輯能力提升也非常有幫助。
如何讓自己孩子輕松考上大學?考研復習避免不了要刷題,經過刷題提高做題速度,把握知識點的應用。南極光考研分享三大刷題技巧,考研高分策略要學起來: 刷題的觀念要擺正 1.錯題為重點 人無完人,犯過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假如同一個過錯犯了兩次乃至多次,那么這便是愚蠢。 面臨錯題,首要要做的便是結合標題剖析正確答案,然后考慮自己變成過錯的原因。相信這最基礎的一步咱們都能做到。 但許多同學有了解了正確答案后就覺得自己現已把握了,開始轉戰下一題不再持續深究,正是這種做法讓咱們與一些重要知識點并不了解,也是咱們常常會犯同一種過錯的原因。 正確的做法是,在看懂答案后,先判斷是不是由于知識把握不到位而導致的過錯,假如是,就要以這道題為突破口,深挖與它相關的重要知識點,要做到把握這個知識點才算沒有白做這道題。 其次,咱們還
現在,好像大家都很重視孩子學習,更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多么重要。那么,一個孩子成績是否優秀,主要靠什么?自覺學習、積極上進,也就是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如何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呢?今天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首先、學習主動性是一點一滴養成,有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復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 其次、不要總是督促孩子學習,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適當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終是為了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所以督促只能適當
我是一名帶了帶班多年的老班主任,這幾年帶的這兩屆,每第一次去學生家里家訪我發現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同時,農村留守兒童比例也很高。其中有部分家庭的孩子與人相處、學習都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我對此很擔憂,也在思考其中的原因。缺愛的家庭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 以上一屆為例,班上有那么一位同學: 第一次見面,男生,高高瘦瘦的,很帥氣,是一個陽光大男孩。高二從外地中學轉到學校,家長轉學的原因是想給孩子換個學習環境,遠離他原來的那些朋友。年級上沒有班主任接,考慮再三我接了。剛來第一星期表現還不錯,但從第二個星期開始他開始曠課上網,我打電話給他家長,一起邊上網吧挨個找,人找到了,我跟他談了心,他說他意識到自己問題,以后按時來上課。可是,兩天后人又不見了,找不到人我去家訪時才發現他是單親家庭,爸爸不管事,是街上一個小混混。我跟他媽媽又去網吧同學家挨個找人,終于在他以
孩子從兒童發育成成年人需要經過一個特殊的時期,那就是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比較叛逆,那么家長改如何正確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 大部分家長都會覺得青春期孩子難以管教,經常跟自己作對,家長試了好多方法都沒有作用,孩子這一階段成了家長們最頭疼的一個難題。其實,每個父母都經歷過這個時期,但是似乎他們已經忘了他們當時的感受,所以他們無法去理解孩子現在的行為。其實家長在孩子這個時期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理解,把他們當作成人一樣去對待,孩子是可以順利地去度過這段時期的。在面對孩子這段時期,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第一:正常去看待這個時期的孩子。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性和自我思維逐漸增強,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渴望自己獨立去解決問題。但是家長卻覺得是孩子不聽話了,不理解孩子,所以就造成了家長和孩子之前的隔閡。孩子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去
教育孩子歷來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學問,如何教育和培養,又如何給他們灌輸正確的思想和道德評判標準,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家里不管有男孩還是女孩,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他們是同等的有出息和能力,能在今后獨當一面,成為優秀的人。 從小對孩子們的教育,更是要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有所領悟,來成為他們成長的基石而不是絆腳石。孩子從小的成長不僅依靠大人的陪同,還要有父母的教誨來鞭策他們前行。語言的教育,言傳身教是優秀父母必備的教育方式,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財富,行為的帶動這些都能給孩子上好人生的大課。 尤其在孩子小時候,一些言行教育特別關鍵,這幾句話早點告訴孩子,也許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1. “正直是做人之本” 想要孩子成才,首先應該有個剛正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人要正直,說真話,做真事,要有一顆社會責任心和爭議的原則,分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成才,早早的給孩子準備了各種興趣培養、英語教育、思維拓展等課程。有的家長甚至在孩子7、8個月就開始讓孩子上課了。然后其余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這樣,會覺得:“我家孩子要是不學,那不就被落下了嗎?”于是也開始給孩子上課。 那這樣過早的讓孩子接受教育真的好嗎? 夏麗是堅定的“早教派”,自從懷孕開始,夏麗就開始了胎教,每天都聽英語節目,聽音樂。 等孩子7個月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行為培養班,1歲半的時候就送孩子去了幼兒園,開始學音樂、學數學。孩子表現的也很好,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學會了加減法,學會了拼音認字。 7歲時上了一年級之后也是名列前茅,夏麗覺得自己的心血沒有白付出。但是沒想到,等孩子8歲上了二年級之后成績突然開始下滑,甚至比不上沒有早教的孩子,而且不止是成績下降,夏麗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說話,每天都很沉悶,還經常發脾氣。
海莉是來自于佛羅里達的一位單親媽媽。不久前,女兒告訴海莉自己想要一個文具袋,看到價格后,雖然有點貴,但并不是海莉無法承擔的,折合人民幣一百多塊。海莉跑了很多家商店,給女兒買了這個文具袋。 誰曾想,女兒沒有預想中的開心,反而狠狠地把文具袋扔到了垃圾桶,對著媽媽大發脾氣:"現在大家都有了,我不想要了!"海莉生氣過后,很快就冷靜下來,不想打罵女兒,她換了種方式去"治"孩子的壞毛病。 拿了一個透明的三明治的塑料袋,寫上了"普雷斯利的文具袋"后給了女兒,告訴她:你不想用那個,就用這個塑料袋吧,反正后悔也來不及了。 之后將新的文具袋,轉送給了一個沒有能力購買文具用品的孩子,這讓女兒崩潰大哭。 海莉對此表示,讓女兒明白一切都不是理所應當的,應該珍惜自己的幸運而非挑三揀四,這才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一課。 對于不懂感恩的孩子,這位媽媽的做法值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問如何教小孩子打打籃球,作為一名專業的籃球教練,對于想練籃球應該怎么開始?我提上以下幾個意見。 如果對于一名初學者,我們首先就要從運球開始練起,這對于初學者來說很實用,籃球場也經常流傳的一句話:“連球都不會運打什么籃球,”所以可見如果想要打籃球,運球是我們的第一步。那么我們應該從哪里開始練起呢?我們大家提供以下幾個方法。 ①原地單手運球: 注意我們盡量要保持雙腳站開,屈膝,然后開始原地運球,我們在運球的時候,盡量保持手指運球,手掌心不接觸球面,我們的球始終要保持在我們腿部的左側或者右側,不要把球放在腳尖前運,我們可以每次做100次運球后再換另外一只手。這個動作能夠加強我們對球的掌控度,當熟練后我們可以再做一些低手運球,這個時候就要要求球的高度低、頻率快,依舊保持手指運球,這樣這能加強我們的球性。 ②原地體前
1975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ward Tronick,做了一個實驗。 由于當年的主流看法是,嬰兒是沒有社交能力的,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不科學,他做了以下的實驗。 這就是后來著名的“靜止臉”實驗。 實驗開始,媽媽和1歲左右的寶寶互相的對視,互動,媽媽握著寶寶的手,嘴里說著什么。 接下來,媽媽突然從跟寶寶不斷互動的狀態,一下子變成對寶寶的舉動都毫無反應。 寶寶不知道媽媽怎么了,于是他試圖引起媽媽的注意,把手指向某個地方,但是,媽媽仍舊沒有反應。 寶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于是開始哭鬧,想要離開這里。 好在,實驗結束,媽媽趕緊安慰寶寶。 這個實驗有力的證明了,嬰兒從很小開始,就已經有了社會化的傾向,他需要通過跟父母的互動來獲得各種感覺:安全感、快樂、開心,甚至是哭泣。 01
少讓孩子玩就能提升學習成績了嗎?英國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諺語:如果一個孩子只會學習而不懂得如何玩耍,那么他們就只能是一個傻子。 這句話也就是說孩子如果一味地學習而不懂得玩耍,那么他們的成長就會受到限制。就會變成所謂的書呆子,只會讀書,而其他東西——比如洗衣做飯,人際交往……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座座大山,讓他們做到這些事情比登天還難。 ------題記 小明的家教非常嚴格,其父母也時刻關注著孩子的學習。每當小明放學回家后,其父母就會讓小明趕緊吃飯和洗漱,然后就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每天都是如此,并且他們還嚴禁孩子出去玩耍。 有一次小明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溜下樓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當被父母抓住并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后,小明就變老實了,學習似乎也變得更加努力。 但他的成績卻一直沒有提高。相反,隨著不斷的考試,小明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差。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園及家長越來越重視幼兒英語的學習。但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愿意積極學習英語的,家長們該如何提高幼兒學英語的興趣? 開展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生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他們的想象活動異常活躍,因而他們的游戲也非常有趣。他們可以給任何一樣東西加上他們所想象的象征性意義,例如,一片樹葉在過家家時可以當作菜,在買東西時可以當作錢。他們在一起游戲時,一個玩具娃娃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馬上會有一輛玩具急救車開去救援。每一種游戲都有孩子自命的意義,任何一個游戲里都藏有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我將英語教學融入到游戲之中,體現了施教者所確立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例如:在學完小動物的英文名字cat、 dog、 duck、 chicken后,老師找四名小朋友戴上這四種動物的頭飾,玩“動物蹲、蹲、蹲”的游戲,戴著小貓頭飾的可以自由選擇讓其他的小朋友蹲,
現在家長們都知道,孩子情緒會直接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那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呢?家長可以先從這幾點入手。 鼓勵孩子表達情緒 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情緒,使孩子明白,情緒本身沒有對錯,無論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及時疏導表達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表達情緒的行為可以選擇。 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有矛盾了,大孩子可能會生氣地說:“我恨弟弟”,一旁的大人則說“不,你不恨,我知道你愛弟弟”。其實對于這個孩子,家長這樣說會更有幫助:“我能看出來你現在感到有多么生氣和傷心,但你不能踢弟弟。你可以深呼吸一下,然后和弟弟說‘我很生氣’”。此時,父母也可以做給孩子看。 簡言之,就是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而不是直接用傷害到別人的語言或行為。 引導出準確的情緒表達 大多數孩子并不能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并且可能缺乏準確地描述
孩子一生中是不可能不遇挫折的。為了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家長該如何做來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經心理學家研究指出,當人們在碰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有高達90%以上的人會有五種反應,分別是攻擊、退化、壓抑、固執以及退卻,而正面思考的人僅僅占了低于10%比率。 從此項研究可知,多數人在碰到挫折、寸難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一昧否認、責備自己,并不知道該怎么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晴晴女兒小雨上一年級了,隨著接受了更多的新知識,這天,小雨做語文作業時,突然哭了起來,聽到哭聲音的晴晴立即跑過來問:“小雨,怎么了?” 面對媽媽的柔聲細雨,小雨邊哭邊大叫著說:“太難了,我看不懂”。面對孩子的學習,晴晴還是很有耐心的,于是一邊鼓勵表揚著小雨做得好的地方,一邊教孩子怎么解決這題。可有時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