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爸爸都希望自己有個聰明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爸爸就會感到很自豪。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特長,認為有特長的孩子智商就比較高。 認識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和言語能力。這些能力反應了智力的側面,同時又構成了智力的整體。 孩子的智力是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的,同時也與爸爸同步開發程度有關.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爸爸要注重對孩子不同能力的培養、開發,鍛煉。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是超群的,爸爸要根據孩子智力特點,利用正確的方法,促使孩子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 建議一:把握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期 在孩子的一生中,兒童時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智力發展,將會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智力發展。因此,爸爸要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及時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 比如,就思維發展來說,6歲前是孩子發展
如何讓孩子識字快又多,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孩子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孩子讀。 對于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來說,任何詞匯于他都是全新的。“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大灰狼悠閑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剛學說話的孩子聽來,并不覺得理解哪個更難。最初灌輸給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有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怕孩子聽不懂,把書面語轉化成通俗的口語,這其實沒必要。正如一個從小講漢語的人面對英語時會有為難,而一個從小聽英語的孩子卻從不覺得聽英語是件困難的事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擔心,孩子天性中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
適合唱給寶寶聽的幾首兒歌,讓寶寶在親子互動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二個小孩梳小辮兒。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小孩吃餅干。你拍四,我拍四,四個小孩寫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個小孩敲大鼓。你拍六,我拍六,六個小孩吃石榴。你拍七,我拍七,七個小孩坐飛機。你拍八,我拍八,八個小孩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個小孩交朋友。你拍十,我拍十,十個小孩站得直。 小星星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HowIwonderwhatyouare.Upabovetheworlcisohigh,Likeadiamondinthesky.Twinkle,twinkle,littlestar,HowIwonderwhatyouareiWhenthebltltzingsunisgone,Whenhe
“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并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于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人們容易看到孩子變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就覺得孩子怎么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自覺。人們很少能看到這種表象背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原因,那就是課外閱讀。 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越來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閱讀多的孩子,學
哪些游戲可以刺激6~15個月寶寶的五感? 揉紙團 PLAY:1.準備不同材質的紙,裁剪成適合寶寶玩耍的大小。 2.讓孩子體驗不同紙張的觸感后,盡情地將紙揉成一團。 3.讓寶寶充分感受揉紙團時發出的聲音、手感和力度。 效果:揉紙團的游戲能鍛煉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力量。 制作紙球 PLAY:1.準備報紙或白紙。 2.這個游戲比揉紙團的游戲更難,因為要用力拋或踢揉好的紙團。 3.用布袋裹住揉好的紙團,避免紙團在玩耍時被弄散。 4.用紙分別揉出足球、棒球、乒乓球大小的紙團,當做球來打。 效果:有助于小肌肉的發展,促進手、眼、聽覺的協調。 軟軟的紙糊 PLAY:1.準備報紙、臉盆和清水。 2.將報紙撕成碎片,放入盛滿清水的臉盆中。 3.報紙的碎片很快就能變軟,用手觸摸變軟的報紙碎片,然后全部撈出來,揉成一團,用
有位老師給學生講孔融讓梨的故事,然后要學生寫出孔融讓梨的動機。交上來的答案主要分為四類: 1.梨爛了。 2.當時孔融正好牙疼。 3.這樣好叫拿大梨的人幫他做作業。 4.孔融想出名。 當孩子問父母“為什么”的時候,父母不妨趁機問問孩子“你說為什么”。孩子不會輕易說“我不知道”的,他會馬上盡力找尋答案。孩子的回答不一定正確,但孩子卻開始了思考,而不是一有問題就問“為什么”,讓父母說出答案。 不愛動腦筋的父母自然不在訓練孩子思維能力方面下功夫。他們依據經驗告訴孩子“為什么”的答案,且只給孩子提供一個答案,孩子便不再費力去想別的了。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為什么”每問必答,造成孩子自己不去思考問題,在思維能力方面過早地出現
創造力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最根本的標志之一,也是智力開發的最高目標。創造力的培養無論對于個人,還是對于整個民族和人類,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創造力人人皆有,但創造力的表現卻大有差異。創造力的培養除了部分受遺傳影響,主要取決于后天的開發。重統一、輕個性,重書本、輕實踐,重分數、輕能力,重知識灌輸、輕主動創新的教育方式,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最大障礙。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的環境因素中除了社會文化和學校教育,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家庭的氛圍、家長的育兒風格與孩子創造精神的樹立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家庭不民主,對孩子控制嚴格,孩子的思維就會表現出呆滯、刻板、創造力低下的狀態;如果父母主張地位平等,允許孩子自由表現,鼓勵孩子大膽表達,支持孩子動手實踐,孩子的創造力就比較高。目前,由于父母受強調統一和服從的文化傳統的束縛,以及忽視個性的教育體制和方法的制約,對孩
根據現代的研究,孩子的潛能開發應該包含8個方面的內容:音樂智能、運動智能、語言智能、社會交往智能、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自知智能和自然智能。 音樂智能:音樂智能不僅包括對音樂的感覺,還包括對世間一切聲音的感知能力。培養音樂智能,要多給孩子聽各種聲音,比如音樂、各種大自然的聲音、媽媽唱歌等。 運動智能:運動智能不僅指運動能力,還包括運用身體語言表達思想感情,運用動作等改變物體形狀等的能力。各種動手、活動身體的游戲都可以跟孩子做。 語言智能高的人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都更高。開發孩子的語言智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跟孩子說話。另外,多給孩子讀書也是開發語言智能的良好途徑。 社會交往智能高的人都擁有好人緣。他們更能理解別人,也能讓別人更理解自己。孩子的社會交往是從跟父母的交往開始的,如果跟父母交往順利,走向家庭之外的交往往往也
國內外一些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情緒、智力和體力在每個月都有高潮期和低潮期。高潮期時,人表現得情緒盎然、談笑風生、體力充沛、智力很高,若夫妻雙方都處在高潮期懷孕,則可能孕育出特別聰明的寶寶。這種具有一定規律的現象,被稱為人體生物節律或人體生物鐘。 據觀察,制約人情緒的生物鐘周期是28天,制約人體力的生物鐘周期是23天,制約人智力的生物鐘周期是33天。人的這三種生物鐘是互相影響、密切關聯的。當這三種生物鐘都處在周期線上時,人就會情緒高昂、精力充沛、智力很高,呈現出最佳狀態。 生物鐘的計算方法: a.首先計算從你出生那天開始,到:現在要計算的那個月的第一天的總天數。 b.分別用23、28、33來除總天數,所得到的3個余數,就是3個周期在女性想了解的那個月份第一天所處的位置。注意:計算時整數部分指該生物鐘已“運行”了多少周期,“余數
一般地說,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規律的概括和間接反映過程,它是認識的高級階段。人在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其思維具有階段特點。因而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思維訓練時,要充分注意孩子的思維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 第一階段:0~1歲。國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0~2歲孩子的思維是靠感覺運動來表現的(皮亞杰稱之為感覺運動階段)。皮亞杰認為:0~2歲的兒童只能協調感覺和動作活動,他們在接觸外界事物時,能利用或形成某些初級行為模式。但筆者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認為,此階段應當在一歲以內。此時孩子的思維訓練應以動作思維訓練為主,以豐富的語言對其進行刺激,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使其形成概念。比如:可與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指游戲,頂手指、打拍子等;可有意識地使孩子形成事物語言對應或動作語言對應。如把奶瓶拿起來,嘴里則說“拿起來”;放下時,則說“放下&r
如何開發智力?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尤其是在生命的早期,應該采取什么方法呢?我們知道智力的開發主要時啟迪孩子智慧的潛力,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由于智力是腦神經活動的心理表現,它有遺傳而米的生理基礎,智力的發展和提高都只能在它的生理基礎上,與外界條件相互作用下實現,要開發智力就必須要刺激孩子腦神經的活動小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多觀察嬰兒認識世界主要靠觀察,人的信息的80u/0~900/0是通過視覺而得到的。因此,嬰兒出生后應從訓練感官開始。視覺和聽覺是與人交往的渠道,讓孩子多用眼睛去看東西,多用耳朵去聽聲音,從而感知周圍的世界。按年齡的增長,由近到遠,由淺人深逐步發展。如從認識自己的父母、吃奶的奶瓶、自己的手腳、經常接觸的用品和玩具開始,到逐步的觀察人和物、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以及各種動物等。 2.多記憶觀察好比是獲得知識的“大門”,而記憶則是儲
在人腦世界。居住著比地球上人口f上幾倍的“公民”—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他們互相協調生存和活動著。其中約有80%的“公民”是膠質細胞,它們主要負責腑的供養工作,而140億個神經細胞,則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細胞大小不一,主要是由細胞體和細胞體生發的軸突和樹突所組成。其職責足接受刺激和傳導沖動。 這么多的“公比”居住在腦子里,需要的營養分為兩大類,即高蛋白的營養素和精神食物——信息。新生兒的大腦細胞數目乎與成人差不多,出生時大腦只是初具數量和形態,腦細胞的體積小,不豐滿且結構簡單,不成熟,腦神經細胞的軸突和樹突纖細短小,彼此間的聯系尚處于接線階段。任何單獨的腦細胞豆不能完成神經系統的活動,任何一個簡單的神經反射都是數個神經細胞協作的結果,要協作就需要神經細胞之間彼此建立聯系。新生兒出生時的神經細胞近似一盤散沙,要使這些神經細胞不斷也發育,并使他們之間聯系起來,除
3-6歲的幼兒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識與知識經驗,他們不再單純地依賴于成人的思考,表現出自主思維的意愿,經常說:“讓我自己想想看!” 同時又樂于分享自己思維的成果,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體驗成功的喜悅。為了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必須引導幼兒自主思維。 3-6歲的幼兒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 一是他們有了明確的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并且在處理問題時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 二是他們處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存在著叛逆心理,反對他人的干涉與限制,追求獨立自主; 三是他們具有積極向上的意志,追求優越。因此,他們渴望自由,喜歡自主思維,善于表現自己。 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思維呢? 一、父母與教師要想解放幼兒的頭腦,讓他們自己想,那么就必須恰當地保留思維空白。 凡是幼兒能夠
早上起來天氣陰陰的,媽媽說今天會下雪,于是我期待著下雪之后的一切,打雪仗、放爬犁、踢足球... 下過雪后的操場,永遠是那么熱鬧,每周四的下午第四節課是體育課,這是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每年下過雪后的這一節課,我們都會組織在一起踢足球,全班學生分成兩隊,男女混合,有守門員,有前鋒,有后衛...我雖然是個女生,卻也是個假小子,每次雖然都分到后衛,但自己卻像瘋丫頭一樣,永遠沖在最前面,一不小心被球踢到了,或者滑到了,還是不亦樂乎! 在操場的一角,還有一些不太喜歡運動的女生,她們聚在一起堆起了雪人,肚子圓鼓鼓的雪人十分可愛,調皮的男生特意過來打碎你的雪人,然后這個男生被幾個女生圍攻,被扔到雪堆里了... 我喜歡冬天,喜歡雪,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雪花,把大地都變得銀裝素裹,一掃秋季的傷感! 本文系親親寶貝網(www.zaolee.cn)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對雪有一種特別的情愫。 每年的11月份,家鄉差不多就會下第一場雪,第一場雪往往都很快就化了,記得自己一年級的時候,在窗邊做作業的我們,突然不知道誰喊了一聲,下雪了,然后往窗外看去,哇!隨風飄零的雪花真的很美,下課了我們迫不及待的跑到操場,攥起雪球開始打雪仗了,玩的不亦樂乎,很快上課鈴聲響了,可是我還意猶未盡,于是偷偷拿著一個雪球,放在桌位里等下課的時候再玩,在漫長的等待中終于下課了,咦?我的雪球呢?放雪球的地方只有一灘水跡,本子都打濕了,回家跟媽媽說,媽媽說傻孩子在一定的溫度下,雪就會融化成水了,就像每年的春天,雪都會化作雪水滋潤大地一樣!原來如此! 喜歡下雪的天氣,雪下得越大越暖和,帶上手套、帽子,穿上厚厚的羽絨服,漫步在雪中,時而接一片飄落的雪花,時而踩出一個漂亮的腳印,亦或者淘氣把同學扔進雪堆里...雪給我們的帶來的快樂是無窮的,我喜歡雪!
今天的天氣預報稱,今日夜間北方氣溫驟降,很有可能迎來2012年的第一場雪,關于雪的作文怎么寫?本文為大家整理了有關雪的文章! 描寫雪的作文:雪花飛舞 有人說,冬天的風景是蕭瑟蒼涼,冬天的風景是滴水成冰;有人說,冬天只有草木凋零沒有風景,也有說,只有雪花飛舞才是冬天最美麗的風景。 一冬的雪花在婉轉中盤旋,了無痕跡,不著邊際。是圣物就不會輕易染上塵垢,即使要落,也要落得傾國傾城。 看那畫中的天空,飄落的一片片雪花其實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邂逅。美麗的雪花,是整個冬季送來的最浪漫的禮物。它的到來給冬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陰沉沉的冬天從郁悶中走了出來,出脫得靚麗清新,大地在寒風摧枯納朽之后,披上了白茫茫的銀裝,似乎是脫胎換骨后,安靜得像熟睡的嬰兒,包裹在襁褓之中。氣溫這時會更加寒冷,而人們的心中卻充滿了美麗的夢境和無限的遐想,日子離明媚的陽光已經不遠了。 冬季萬物俱籟,
空間智能是指準確地感覺空間并把所感覺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地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這項能力將有助于孩子學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解讀圖形訊息等。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兒童的空間智能: ·和孩子玩滾皮球游戲,當父母和孩子的距離不斷調整,孩子可以學著了解自己和父母之間的空間距離感。 ·讓孩子在家里找出3件放在下面的東西,3件藏在里面的東西和3件放在上面的東西。 ·在家里設置一個翻越障礙的訓練課程,將椅子、桌子和一些紙箱擺放好,然后讓孩子進行鉆、繞、爬等肢體活動。 ·日常生
使孩子更聰明的7條秘訣 1、母乳喂養的孩子智商高 英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對300名7-8歲的兒童做了智商測驗,發現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智商比吃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奧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種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一種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與牛奶相比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2、不可忽略的早餐 據英國研究人員測定,不吃早餐的兒童,營養成分的獲得要比吃早餐的兒童低10%-15%。不吃早餐,智力怎能不遭受損失? 3、睡眠也是個重要因素 法國科學家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睡眠時間長短關系密切。凡睡眠少于8小時者,61%的人功課較差,勉強達到平均分數線者僅占39%,無一人名列前茅;而每晚睡眠10小時者,76%中等,11%成績優良,只有13%功課較差。 4、運動能
昨日,這樣一位潮媽嘗到了苦果——1歲的女兒不僅成了近視眼,還變得不愛跟人交流。醫生介紹,“電子早教”現象令人憂慮,容易導致孩子社交障礙和視力問題。 “游戲迷”媽媽用電腦教寶寶 削水果、彈鋼琴、打地鼠……張女士的電腦上安裝了20多款游戲,她不僅自己玩,還特別熱衷讓剛滿一歲的女兒在電腦上用游戲軟件彈鋼琴,女兒玩得不亦樂乎,漸漸地養成了習慣,每天都要讓家長抱著玩一會,有時能在電腦前能坐一個多小時。 張女士發現,女兒玩游戲的時候注意力特別集中,不哭不鬧,異常乖巧,“這樣既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得到了樂趣,還能學知識,何樂而不為?”抱著這樣的想法,張女士把電腦當做教育寶寶的工具,除了讓女兒玩游戲,還下載了學畫畫、看圖識字等幼兒早教軟件,教女兒跟著電腦學習。
專家介紹,孩子的人際智能,隨著心理的發展表現不同:1歲以下的寶寶,正處在行為能力的萌發期,對人和物的探索欲望比較強烈。這一時期,無需大人教,就愿意與人溝通,見到喜歡的人會伸出手要抱,也會沖著陌生人笑。然而,1歲過后,人際智能會出現“倒退”現象。孩子似乎變得沉默了,除了在家里活躍些外,不愿與陌生人多接觸,在新環境里他會表現出木訥、不能適應的狀態。這種變化并不是壞事,因為孩子的倒退和羞怯恰恰表明他長大了,認知水平比以前更加成熟,自我意識的萌發讓他能區分自己與別人。 心動力教育研究中心的李廣斌老師介紹,很多家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與社會的不斷接觸,孩子的這種“沉默”會改變,其實不然,如果家長不有意識地引導和糾正,只會使這樣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最終影響到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導致交際能力較差。  
手抄報
作文
古詩大全
科學常識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