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中加入酵母、鹽、水攪拌成面糊。靜置發酵后,用勺子或是筷子挑入熱油鍋中,就會得到一個“矮子油條”,這就是油饃頭。
油饃頭講究色澤金黃,口感略脆,內部要松軟多孔,浸到胡辣湯里才能充分地吸收湯汁。嚼一口,又油又辣又香。
關于油餅,金黃酥脆、外酥里嫩這兩個形容詞似乎是為其量身定做。在喝胡辣湯的時候,最佳吃法是將小牙兒的油餅在胡辣湯里浸泡十秒鐘。入嘴的一瞬間,胡辣裹挾著焦香充斥著整個口腔,簡直天作之合。
油條是國民早餐,百搭,百吃不厭。我們之前在《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提到過,油條的雛形在南宋之前就出現了。北魏時期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有一種油炸食品,和如今炸油條的方子十分相似。
有句俗語——“生意做遍,不如賣飯。賣飯不如賣包兒,賣包兒不如賣湯兒。”
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的水煎包,并不受限于某時某地,在南北都很常見。用到的烹飪技法也多種多樣,包括煮、蒸、煎等。和胡辣湯搭配,可以蘸著醬料吃,還可以泡在胡辣湯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