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麥冬湯 材料:北沙參、麥冬各6克。 做法:北沙參、麥冬置于杯中,用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代茶頻飲。 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蟲草沙參茶 材料:冬蟲夏草5克,北沙參10克 做法:將上二味置入砂鍋中,用文火煎30分鐘,連同藥渣傾入保溫杯中,蓋悶10分鐘,代茶飲。汁盡可再加開水浸泡后飲用。每日1劑。 功效:補肺益腎,潤燥止嗽,主治久咳不愈,肺陰虧虛或肺腎兩虛,癥見潮熱、盜汗、骨蒸、羸瘦,如肺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遷延反復發作者。亦可用治熱病、大病后,肺虛咳嗽、低熱。 沙參綠茶 原料:沙參10g、綠茶3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效:養陰清肺,祛痰止咳;強心,抗真菌,降血壓。
北沙參和什么搭配治咳嗽 一、花生沙參湯 做法: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參各25克、冰糖適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劑。 功效:潤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氣短咽干。 二、北南北羹 材料:南杏仁10克,北沙參15克(一人量)。 做法:將南杏仁、北沙參放入砂鍋或燉盅中,加適量水沒過藥面約3~5厘米,武火煲開后用文火煎2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適合感冒后干咳無痰,咽干咽癢者。 三、沙參百合鴨湯 原料:北沙參、百合、肥鴨肉、玉竹、麥冬、姜片、骨湯、精鹽、味精 做法: 1、將準備好的北沙參、百合、肥鴨肉分別洗凈; 2、將所有食材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煮沸20分鐘; 3、再用文火燉50分鐘,直至鴨肉熟爛即成,湯
北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 1、治肺陰虛證 本品甘潤苦寒,「專補肺陰、清肺火」《本草從新》。為「肺經輕清淡補之品」《藥籠小品》。凡「肺虛勞熱者最宜」《藥性切用》,適用于陰虛肺燥之咳嗽,咽喉痛癢,聲音沙啞等,常與 川貝母 、 枇杷葉 等同用,如蜜煉川貝枇杷膏《部頒標準》。 2、治胃陰虛證 本品甘寒養陰,苦寒清熱,主入胃經。功能滋養胃陰,潤燥生津,兼清胃熱,且「清而不膩」《本草正義》,「無寒中敗土之弊」《玉楸藥解》,適用于胃陰虛或熱傷胃陰,津液不足之口渴咽乾,舌質紅絳,或胃脘隱痛、嘈雜、乾嘔等,常與石斛、玉竹、麥冬等同用。 北沙參的藥理作用 1、鎮咳、祛痰、平喘作用 北沙參乙醇浸膏0.4g/ml灌胃給藥,延長氨水引發的
女貞子和什么搭配效果更好 1、女貞子配續斷:女貞子性稟純陰,色黑人腎,功擅填補真陰,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續斷補肝腎,強筋骨,通血脈,止疼痛,固沖任,止崩漏。二藥同走下焦,故相伍為用,其功益彰。補肝腎、壯筋骨、興陽事(增強性欲)的力量增強。治療婦女隱疾,性欲減退諸癥。 2、女貞子配料豆衣:女貞子養陰益精,清補肝腎,除虛熱,烏須發,聰耳目。本品性質平和,補陰而不膩滯,但滋陰力強,適于久服。料豆衣亦稱稽豆衣,能補腎陰而養血平肝,清虛熱而止盜汗。兩藥合用,補養肝腎。治療肝腎陰虛或血虛肝旺頭暈目花,頭痛頭風,虛熱,盜汗諸癥。 3、女貞子配黑芝麻:女貞子滋陰益腎,養肝明目;黑芝麻滋補肝腎,潤燥滑腸。兩藥伍用,滋腎養肝。治療腎虧肝旺,肝風上擾,頭目眩暈,耳鳴口瘡,須發早白。 4、女貞子配苦參:女貞子甘苦而涼,重在補益肝腎,更有增強免疫之功能;苦參苦寒
女貞子治白發的偏方 女貞子+旱蓮草茶飲 材料:女貞子2錢、旱蓮草2錢、水500CC。 作法:一起煮成茶飲飲用即可。 功效:女貞子具有補養肝腎之效用;旱蓮草具有補肝腎陰、烏發之功效。 女貞子瘦肉湯 材料:豬瘦肉60克,女貞子40克,黑芝麻30克。 做法: (1)豬瘦肉洗凈,切件;女貞子、黑芝麻洗凈。 (2)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l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補腎黑發,益精養顏。 女貞子桂圓湯 材料:豬肉60克,桂圓肉20克,女貞子60克。 做法: (1)豬肉洗凈,切件。女貞子、圓肉洗凈。 (2)把全部用料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酒女貞子的功效和作用 酒女貞子是把女貞子的果子下鍋煮熟之后加純糧酒泡浸而成的,用酒制過以后,增強了藥物的可吸收程度,也減輕了女貞子的寒涼程度。 多數實驗表明,酒蒸女貞子等炮制品,齊墩果酸的含量及煎出效果,水解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都較生品高;對降低血清中SGPT、保護肝臟的作用以及升高白細胞、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抗炎等方面也優于生品;而且對小腸推動功能無影響,即無滑腸作用。所以現行的炮制方法是較合理的。 酒女貞子主要用于肝腎陰虛的目暗不明,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耳鳴及陰虛發熱等。能補養肝腎之陰。治療目暗不明,常配伍熟地黃、菟絲子、枸杞子等藥物配伍同用;治療須發早白,常配伍墨旱蓮、桑椹等藥物配伍。 酒女貞子的炮制方法 取凈女貞子,用黃酒拌勻,稍悶后置蒸罐內密封,隔水燉或置其他適宜容器內蒸,至酒被吸盡、色
苦地膽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膽頭、磨地膽、苦地膽、地苦膽[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鐵燈盞 主治:涼血,清熱,利水,解毒。用于感冒,百日咳,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結膜炎,黃疸,瘧疾,腎炎水腫,月經不調,白帶,瘡癤,乳癰,腋癰,濕疹,蟲蛇咬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 ②《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③《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④《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 ⑤《南寧市藥物志》:葉:敷熱毒瘡,乳癰,跌打。 ⑥《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⑦《閩東本草》: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 苦地膽藥理作用
木賊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目生云翳、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腸風下血、便血、崩漏、血痢、脫肛、瘧疾、喉痛、癰腫、外傷出血等癥。 1、用于風熱目赤,翳障多淚。本品散風熱,煺目翳,兼有發汗解表之功,主要應用于外感風熱,目赤翳障多淚,兼有表證者,多配蟬蛻、谷精草、蛇蛻等同用,如神消散;用治外障目赤,翳膜遮睛屬肝虛者,可與谷精草、石決明、豬肝等同用。本品較少用于一般風熱感冒。 2、用于便血痔血。本品兼有止血作用,與黃芩、地榆、槐角等同用。 現代臨床用于急性或慢性結膜炎、角膜炎、急性淚囊炎、急性或慢性肝炎、便血和痔瘡等。 木賊的藥理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木賊醇提取物有降血壓作用;水煎液對實驗性高脂血癥有預防作用;所含阿魏酸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品還有鎮靜及抗驚厥作用;乙醚提取物有抗瘧作用。
蘆根和什么搭配煮水喝好 蘆根麥冬茶 原料:蘆根15克,麥冬9克,陳皮5克。 方法: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至水剩一半時,再加滿水,繼續煎剩一半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這款茶能夠清熱生津、除煩止渴、健脾益胃,改善胃火大的癥狀。 蘆根雪梨汁 材料:蘆根20克、雪梨300克、白糖15克 1、蘆根洗凈,加清水煮15分鐘,去渣留汁。 2、雪梨洗凈,去皮、去果核,榨汁。 3、將蘆根汁、雪梨汁、白糖一同放入鍋內,煮2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堅持食用1個月。 功效:用于肺炎高熱煩渴,咳嗽氣短,痰中帶血。 蘆根藕節水 做法:藕節、蘆根等量,切碎,放入沙鍋中熬湯,熬煮至一碗水時,一次喝下,一日兩次,連用5日。 功
蘆根治口臭方法 1、蘆根清胃散 取蘆根30克,玄參、麥冬、生地黃、丹皮、升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4天為1個療程。 2、蘆根飲 蘆根15~30g,加1碗水煮開,再加入適量冰糖內服,每日1次,早晨空腹服,連服3~7天,可生津清胃,降火解熱。 3、蘆根小米粥 蘆根100克,大米60克,小米20克,將蘆根洗干凈之后切小段,先用水煎煮20分鐘,然后將蘆根渣取出來之后放大米和小米一起進行煎煮,蘆根可以除濕,清熱,瀉火,而且還能夠養胃生津。 口臭食療方推薦 1、薄荷粥 把25克薄荷葉放在水里面進行煎煮,過濾渣取出汁,然后和淘洗干凈的粳米一起放在鍋里面煮開就可以了,薄荷具有清潔口腔的功效,能幫助清新口氣,緩解口臭問題。 2、麥門冬粥
孕婦可以喝蘆根水嗎 孕婦需在醫師的指導下喝蘆根水,蘆根既能清熱生津,也能除煩止嘔,還可以利尿下行,單味蘆根煎湯治療妊娠嘔逆特效。 需要注意的是蘆根性寒,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刺激子宮,引起宮縮,從而誘發流產現象發生,建議最好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飲用。而且長期大劑量服用易傷陽氣,可出現倦怠乏力、胃納欠佳、大便溏瀉等。 蘆根治孕吐偏方 蘆根30g,生姜數片。也是根據自己對姜味的接受程度添加,一日可飲3~4次,每次一小碗即可。若喜甜的也可加點糖。生姜不僅有止嘔作用,還有制約蘆根寒性的作用。 蘆根用藥禁忌 1.脾胃虛寒者忌服蘆根。 2.《本草經疏》:"因寒霍亂阼脹,因寒嘔吐勿服。" 3.平素脾胃虛寒、腹瀉便溏患者不宜食用。
蘆根治咳嗽的小偏方 蘆根梨飲 材料:蘆根新鮮30 或干品15克、梨1只、藕一節 、冰糖15克 做法: 1、梨去皮,梨皮和核入鍋,加水煮15分鐘; 2、取出梨皮 梨核,蘆根洗干凈,剪成段; 3、放入梨塊,藕塊,蘆根,冰糖 煮15分鐘。完成。 橄欖蘆根水 做法:取咸橄欖2枚、蘆根30克,將二者擇凈,用清水2碗半(1碗約150~200毫升)煎取至1碗,去渣取汁飲用,每日1劑。 功效:可清熱解毒,適用于流感、胃熱牙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癥狀。 蘆根粥 材料:鮮蘆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藥取汁,入米煮粥,待熟時加生姜,稍煮即可。 功效:具有清熱化痰、生津的功效。 淡竹瀝蘆根 材料:淡竹瀝、活水蘆
蘆根煮水的功效 1、治療口臭:蘆葦根性涼,能清熱祛火,蘆葦根對虛火口臭,有明顯效果,蘆葦根可以配合生地,甘草。蘆葦根可以使煎出藥汁好喝,有加強效果。 2、抗癌:年來,由于發現蘆根中天門冬酰胺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擴散并能使細胞生長正常化,使蘆葦根身價倍增。 3、治療肺熱咳嗽:肺癰吐膿:蘆葦根清泄肺熱,兼能利尿,可導熱毒從小便出,故蘆根煮水可治肺熱咳嗽痰稠及肺癰咳吐膿血。 4、治熱淋澀痛:蘆根能清熱利尿,可用蘆葦根治熱淋澀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車前子等用。 5、清熱生津:蘆葦根能清肺熱,化痰濁,用于風熱犯肺引起的肺熱咳嗽,痰稠難出。蘆葦根味甘能生津,性寒能清熱,可用于熱盛傷津口渴者。若用鮮蘆葦根汁則清熱生津之力更大。 6、治療口眼干燥:治療干燥綜合征口眼干燥,在復方中加入蘆葦根,有助于唾液分泌,改善口燥咽干
雷公藤治類風濕效果好嗎 治類風濕效果好嗎活血通絡的功效極其突出,可以有效治療風濕頑痹的病癥,此外它的清熱力強,消腫止痛功效顯著,出現關節紅腫熱痛、風濕頑痹、腫脹難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的患者都可選用這種藥材進行治療,可單用內服或外敷,能改善功能活動,減輕疼痛。 研究證實了中成藥雷公藤多苷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成功率達76.8%,高于國際甲氨蝶呤方案。 現在研究證實,雷公藤生藥所含的化學物質種類非常多。主要的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相關的活性成分主要分為三類: 二萜類:雷公藤內酯醇(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等。 三萜類:雷公藤紅素、雷公藤內酯甲等。 生物堿類:雷公藤晉堿、雷公藤次堿、雷公藤堿戊等。 但雷公藤有大毒,當野菜誤食可危及生命。因為其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患者也絕不能自行用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 雷公藤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清.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已詳細記載了其毒性:“采之毒魚,凡蚌螺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煙獯蠶子則不生”。農村常用作農藥和殺蟲,效果極佳。雷公藤對人的毒性很大,南方各省農村常有中毒發生。有人誤服其葉2-3片可中毒,服嫩芽7個或根皮30g以上可以引起死亡,甚至食其花蜜也可發生中毒。中毒癥狀與昆明山海棠相似,一般在2小時后出現,主要有劇烈腹痛、腹瀉、嘔吐、血便、胸悶氣短、血壓下降、心跳無力、發紺、體溫下降、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尸檢可見神經系統的視丘、中腦、延腦、小腦和脊髓的嚴重營養不良性變化,肝、腎和心臟出血、水腫和壞死。中毒死亡在4天內發生,大劑量中毒因心肌損害導致心跳停止而迅速死亡,小劑量中毒因腎功能衰竭死亡較慢。此外,雷公藤根粉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炎癥[28—30]。雷公藤對狗、豬、
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祛風,解毒,殺蟲。外用治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發癢,殺蛆蟲、孑孓,滅釘螺,毒鼠。 性味:味苦、辛,有大毒,性寒 歸經:歸肝、腎經。 1、用于風濕痹痛。本品能扶風濕,活血通絡,止痛。長于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病等,可單用雷公藤,內服或外敷均可,亦可入復方中用之。能改善功能活動,減輕疼痛。 2、用于療瘡腫毒,腰帶瘡,皮膚瘙癢等。本品能以毒攻毒,且有殺蟲、消腫之功。治熱毒癰腫療瘡,雷公藤配蟾蜍,相須為用,解毒殺蟲,消腫止痛。治腰帶瘡,雷公藤與烏藥研末調搽患處。若治皮膚瘙癢,以雷公藤葉搗爛擦患處,有良好殺蟲止癢之功。此外,近代臨床還用治慢性腎炎、紅斑狼瘡等,有一定療效。 3、殺蟲攻毒(麻風,頑癬,濕疹,疥瘡)用治多種皮膚病,皆能獲良效,可單用水煎服,或隨證配用。
天南星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于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別名:虎掌、南星、制南星、野芋頭、蛇芋、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性味:味苦、辛,性溫;有毒。 歸經:歸肺、肝、脾經。 1、用于濕痰,寒痰證。本品燥濕化痰功似半夏而溫燥之性更甚,祛痰較強。治頑痰阻肺,咳喘胸悶,常配半夏、枳實等,如導痰湯;若屬痰熱咳嗽,則須配黃芩、瓜蔞等清熱化痰藥用之。 2、用于風痰證,如眩暈、中風,癲痛、口眼斜及破傷風等。本品專走經絡,善祛風痰而止痙。治風痰眩暈,配半夏、天麻等;治風痰留滯經絡,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斜等,則配半夏、川烏、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治破傷風角弓反張,痰涎壅盛,則配白附子、天麻、防風等,如玉真散。現代臨床用
貝母和川貝有什么區別 貝母和川貝實際上是同一種東西,貝母有川貝母、浙貝母之分,二者均為百合科植物的鱗莖。明代以前的本草統稱貝母。 川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花貝母、卷葉貝母、羅氏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等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川貝母功效為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浙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于浙江而得名,故簡稱浙貝。因其原產于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產。浙貝母功能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癘、瘡毒。 貝母的功效作用 1、潤肺止咳 其實在止咳糖漿中就含有貝母成分,原因在于它具
天竺黃的功效和作用 主治: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①清熱豁痰 用于熱病神昏譫語、痰涎壅盛者,可與犀角、牛黃、羚羊角研末沖服。 中風痰迷不語,可與牛黃、麝香、蝎尾研末沖服。 ②痰熱咳喘 用本品以清熱化痰,常配瓜蔞、貝母、桑白皮等藥用。 ③小兒驚風,中風癲癇,熱病神昏 本品清化熱痰,清心定驚之功與竹瀝相似而無寒滑之弊。治小兒痰熱驚風,常配麝香、膽南星、辰砂等,如抱龍丸(《小兒藥證直訣》);治中風痰壅、痰熱癲癇等,常配黃連、菖蒲、郁金等;治熱病神昏譫語,可配牛黃、連翹、竹葉卷心等。 ④安神定驚 用于小兒驚風,癥見抽搐,身熱昏睡,喉中痰鳴,痰熱盛者,可與黃連、僵蠶、朱砂、青黛、麝香研末沖服;痰盛者,可與膽星等同用。
竹瀝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清熱滑痰,鎮驚利竅。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 配伍藥方 ①治肺癰:竹瀝60克,分3次,溫開水沖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小兒狂語,夜后便發:竹瀝液服二合。(《至寶方》) ③治小兒吻瘡:竹瀝和黃連、黃柏、黃丹,敷之。(《全幼心鑒》) ④治小兒赤目:竹瀝點之,或入人乳。(《古今錄驗方》) ⑤治金瘡中風,口噤欲死:竹瀝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廣利方》) 竹瀝的藥理作用 1.鎮咳作用:慈竹瀝30ml/kg、5ml/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鼠氨水刺激 半數有效致咳噴霧時間(EDT50),分別為對照組的226%、186%,作用強于同劑量的淡竹瀝。 2.祛痰作用:氣管酚紅法證實小鼠灌胃5ml/kg
飲食常識
飲食調理
美食典故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