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后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后可見枕禿圈。
2、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3、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4、1歲以后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
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6、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駝背。1歲以后小兒學走路,如果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有的表現為"X"形腿,有的表現為"O"形腿,并且容易發生骨折。
孩子缺鐵可致缺鐵性貧血,3歲內的小兒最常見。多在3、4個月以后,胎儲鐵用完,母奶含鐵少。
1.小兒面色變蒼白(以唇、眼瞼、指甲最明顯),食欲不振,煩躁不安,活動后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還可有肝、脾腫大,異食癖,小嬰兒大哭時可有呼吸暫停(背過氣);
2.幼兒及學齡兒童可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課做小動作等。
1、食欲減退:挑食、厭食、拒食,普遍食量減少,孩子沒有饑餓感,不主動進食;
2、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頭發、紙屑、生米、墻灰、泥土、沙石等;
3、生長發育緩慢,身高比同齡組的低3—6厘米,體重輕2—3公斤;
4、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發燒,反復呼吸道感染如: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出虛汗、睡覺盜汗等;
5、指甲出現白斑,手指長倒刺,出現地圖舌(舌頭表面有不規則的紅白相間圖形);
6、多動、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
7、視力問題:視力下降,容易導致夜視困難、近視、遠視、散光等;
8、皮膚損害:出現外傷時,傷口不容易愈合;易患皮炎、頑固性濕疹;
1、懷孕期間鋅攝取量不足的孩子。
孕期對鋅的需求量約為100毫克,其中大概50%被胎兒吸收,而胎兒對鋅的需求在孕晚期達到峰值,如果準媽媽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鋅食品,勢必會影響胎兒對鋅的利用,使體內貯備的鋅過早被吸收,孩子出生后就易出現缺鋅癥狀。
2、發生早產的孩子。
早產將導致孩子失去在媽媽體內貯備鋅元素的黃金時間,造成先天性鋅不足。
3、非母乳喂養的孩子。
母乳含鋅量極豐富,可達正常人血鋅濃度的6~7倍,這個數值更是遠遠超過了營養價值極高的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達42%,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企及的。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非母乳喂養,就更應該注意是否缺鋅了!
4、偏食多動的孩子。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因愛動每天隨汗液排出的鋅丟失量可達2~3毫克,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又存在挑食偏食的情況,那難免要中招了。
5、體弱多病的孩子。
體弱多病的孩子往往食欲減退,動物性蛋白攝入較少,導致食物中含鋅量不足;有些孩子因生病長時間依賴單純性靜脈輸液也易出現鋅攝入量不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