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
在兩鼻孔。
2、手法:
醫者以左手扶患病寶寶頭部,右手食指、中指分別入患病寶寶鼻孔揉之。
3、功效:
通氣、祛風寒、主大熱、發汗。
1、位置:
自曲池至手指梢。
2、手法:
先以右手,拿患病寶寶左手四指不動,再以左手四指從曲池起,按之、跳之、至總筋處數次。再拿住患病寶寶陰池、陽池二穴,然后右手將患病寶寶左手四指向上往外,一伸一屈,連續操作20-50次。
3、功效:
行一身之氣,清肺化痰。
1、位置:
在肘關節處。
2、手法:
醫者先以左拇指、食指、托患病寶寶筋肘,再以右手拇指、食指卡入虎口,同時用中指按定天門穴,然后曲患病寶寶手上下搖之。約20-30次。
3、功效:
順氣、生血、通經絡。
1、位置:
從兩脅至肚角。
2、手法:
令人抱患病寶寶與懷中,最好能將患病寶寶兩手交叉搭在兩肩上,或者仰臥,兩手上舉至頭部,醫者以兩手從患病寶寶兩脅部搓摩至肚角,約50-100次。
3、功效:
順氣化痰、除胸悶、開積聚。
1、在臨床中每治一種病必配合二三種大手法,如開始先做四大手法,治療結束時常用搖筋肘凡并必做按肩井法,前者是順氣和血、通經活絡,后者為大關津,按而搖之意為關閉津門以防汗出腹感。
2、如遇驚嚇造成夜啼首選猿猴摘果,鎮靜安神;對急慢驚風、重癥患病寶寶可取鳳凰展翅,因為掐住精寧、威寧穴本可以治療急驚暴亡,加之搖動腕肘關節加強通利關節、調和氣血,兩者結合使暴亡者蘇醒。
3、不論外感或內傷引起的咳嗽憋喘、胸悶氣短可以配合飛經走氣法、按弦搓摩法、開璇機法,既能寬胸理氣祛痰也能消積導滯。
相關百科
相關文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