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道路上,總要補點啥心里才踏實,一會兒知道了補鈣不能過量了,接著又開始補鐵了,真的有這么回事嗎?今天就來說說寶寶需不需要補鐵。 1、為什么寶寶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大多數足月出生的寶寶自身儲備的鐵元素只夠持續到4~6個月,但隨著寶寶生長發育,自身對鐵元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如果寶寶在滿6個月添加輔食后,卻沒有及時攝入富含鐵的輔食,或輔食中的鐵不夠,無法進一步保證寶寶獲得正常發育所需的鐵元素,就很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所以,這就是很多家長疑惑的,為什么寶寶已經吃好喝好了,還會出現貧血呢?寶寶吃好并不單單指吃的食物量達標了,食物種類是否豐富、均衡也很重要哦。如果是平時就有偏食的寶寶,那就更加需要注意貧血的問題了。 2、寶寶出現缺鐵后會有哪些危害? 當機體出現缺鐵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有許多媽媽出于保健或預防疾病的目的給出生的寶寶使用魚肝油,那么寶寶到底需不需要補充魚肝油呢? 關于這一點,寶媽們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魚肝油,然后需要知道使用魚肝油的利弊,并根據需要理性科學的做出選擇。 魚肝油是什么? 魚肝油是從魚類肝臟中提取出來的含有天然維生素 A 類和維生素 D 類等多種天然化合物的脂肪油。早在 1977 年就收載于《中國藥典》。 魚肝油本應指從天然魚肝提取的油,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許多國產魚肝油是在植物油中添加人工合成維生素A和維生素D配制而成,天然提取的魚肝油十分少,主要原因是由于藥典中允許使用人工維生素 A 及 D 調節濃度。 魚肝油的利弊 利:魚肝油中含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D 維生素 A 對寶寶的視力、生殖系統、免疫系統的發育十分重要;維生素
寶寶在成長發育階段微量元素補充是至關重要的,當寶寶微量元素鐵逐漸減少應該要怎么補充呢? 伴隨成長,很多寶寶6月齡的時候,從母體帶來的鐵基本消耗殆盡,如果輔食沒有很好添加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引起貧血。 小區群里關于寶寶怎么吃的話題總是最多的,也有寶媽經常曬自己給寶寶做的營養餐,為了讓新手寶媽們早點學會給寶寶做營養餐的知識,菁菁媽特別整理了系列有關寶寶健康營養的講座,今天的菁菁媽每日育兒講座主題就是:寶寶微量元素鐵逐漸減少,怎么補? 人體內鐵的含量約為35~60mg/kg,鐵是維持人身體健康的一種基礎微量元素,是人體造血的必需原料。人體內2/3地鐵用于合成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判斷是否發生貧血的重要指標。鐵能促進血蛋白、細胞色素和各種酶的彼此合成,為血液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提供動力,提高人體免疫力。 如果寶寶缺鐵時,最先消耗的是存
不同人群對維生素D的生理需求量是多少?如何預防維生素D缺乏? 冀連梅老師: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2010年公布的數據,不同年齡人群每天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量分別是:1歲前的寶寶需要400 IU,1?70歲的人需要600IU,70 歲以上的老人需要800 IU。 《中華兒科雜志》編委會與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達成的共識是:鑒于佝僂病多見于3歲以內的寶寶,佝僂病的預防應從孕期開始,以1歲以內嬰兒為重點對象,并應系統管理到3歲。他們給出的建議如下: ◆孕媽媽應經常進行戶外活動,進食富含鈣、磷的食物。孕后期在秋冬季的女性宜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D400?1000 IU。使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合劑時,為避免維生素A中毒,維生素A每天攝入量應小于1萬IU。 ◆寶寶應該盡早進行戶外活動,逐漸達到每天1?2小時的
給兒童選鈣并非越貴越好,要根據自身的需要來補,雖然大多的鈣產品品質沒太大區別,但是不同鈣品適宜的人群不同,兒童補鈣吃什么食物好呢? 一、適合4個月—1歲寶寶的補鈣食譜 1、蛋花豆腐羹 原料:雞蛋、南豆腐、骨湯150克、小蔥末等。 制法:雞蛋打散,豆腐搗碎,骨湯煮開;下入豆腐小火煮,適當進行調味,并撒入蛋花,最后點綴小蔥末。 營養分析:雞蛋、豆腐不僅含有豐富的鈣,吃起來也又軟又嫩,特別適合給還不太會咀嚼的6個月左右的小寶貝吃。 2、魚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兒糕),魚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鹽少許。 制法:將米粉酌加清水浸軟,攪為糊,入鍋,旺火燒沸約8分鐘;將青菜、魚肉洗凈后,分別剁泥共入鍋中,續煮至魚肉熟透,調味后即成。 營養分析:魚肉中富含鈣,不僅能夠促進
5個月的寶寶開始萌出乳牙,這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要格外注意,既要對寶寶的乳牙萌出有積極作用,又要能達到補充鈣質等微量元素的效果,那么,5個月的寶寶補鈣吃什么比較好? 5個月起,寶寶乳牙漸萌出,可改食爛粥或爛面。一般先喂大米制品,因其比小麥制品(面粉)較少引起嬰兒過敏。 生奶蛋黃糊 原料:面粉10克,牛奶150毫升(實際制作時需加水,按1.1沖調后使用),雞蛋1只。 制法: 1、把雞蛋放入鍋內,并放入足夠的水煮,開鍋后煮10分鐘左右,煮熟后剝去皮并切成兩半,把蛋黃取出。 2、將熟雞蛋黃放入碗內研碎、研勻,不篚有小疙瘩,備用。 3、在鍋內放入面粉,加入少量牛奶,一邊均勻混合一邊用小火幔煮。 4、停火后加入調好的蛋黃,使其均勻混合。 補鈣奧妙: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有利于大腦及骨骼的生長發育。此品有益智健腦、強
鈣鐵鋅三者都缺,在4個月以上的寶寶中比較多見,這和寶寶的自身發育特點、營養儲備及飲食結構有關。實際上寶寶很少只單獨缺少某一種營養素,那么怎樣給寶寶補鈣鐵鋅呢? 4個月以后的寶寶,從母體里帶來的鐵和鈣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而生長速度仍然較快。如果寶寶這時候從飲食中沒有獲得充足的補充,就可能出現缺鈣、缺鐵。而缺鈣的表現之一就是大量出汗,會消耗體內的鋅元素,又會導致缺鋅。 鈣鐵鋅這三種元素都是二價離子,它們在人體內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表》,寶寶的每日鈣適宜攝入量按年齡段分為,0-6個月是300毫克,6-12個月是400毫克,1-3歲是600毫克。寶寶中心專家,天津市兒童保健所主任醫師劉戌年指出,從理論上講,0-6個月寶寶不應當或只能少量補鈣,7個月至2歲孩子每天每日的補鈣量不超過200毫克比較安全。 給寶寶補鈣鐵鋅可以同時
嬰幼兒正是身體長得最快的時候,骨骼和肌肉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因而對鈣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時補充,2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身體很容易發生缺鈣。除此原因外,早產兒、雙胞胎及經常腹瀉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身體更容易缺鈣。 一、補鈣策略 1、嬰兒是特殊人群,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混合或人工喂養,奶類應是飲食的主體。0-5個月的嬰兒每天對鈣的攝取量為300毫克,只要每天飲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 2、到了4-6月時,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而5-11個月的嬰兒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 3、 1-3歲時,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們的飲食是從以奶類為主,逐漸過度到以谷類為主的。調查顯示,我國1-3歲嬰幼兒飲食中的鈣仍達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還應為寶貝補鈣150-300毫克
嬰幼兒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就是鐵,它是人體紅細胞的重要組成原料,也是某些酶的組成部分,如果缺乏,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寶寶就不想吃,消化不好,面色蒼白,精神不集中,愛哭鬧,抵抗力下降等。那么,寶寶缺鐵怎么補呢? 一歲以內的孩子,添加雞蛋黃、動物血、瘦肉、豬肝等,都是補充鐵的良好途徑。1歲-1歲半的孩子,除了每日的雞蛋、肉類食品外,每周2次肝類食品,可以基本滿足孩子鐵的需要量。只有少數罹患缺鐵性貧血的寶寶,才需要服用鐵劑。一般孩子,媽媽用鐵鍋炒菜、煲湯,并適量放一點醋,讓鐵鍋溶出微量的鐵元素,就可以滿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幼兒補鐵的幾點建議: 1.因為維生素C是著名的還原劑,可使三價鐵還原成易吸收的二價鐵,所以在寶寶服用鐵劑的時候,加服維生素C或多吃富含維C的蔬菜水果,如西紅柿、柑橘、獼猴桃等,都有利于鐵元素的吸收。 2.堿性食物如黃瓜、胡蘿卜、蘇打餅干等,可中和胃
斷奶會導致寶寶缺失哪幾種營養? 鈣 一般情況下,寶寶從3個月大就要開始補鈣;寶寶滿6個月后,對鈣的每日需求量增加至400mg。母乳本身是寶寶攝取鈣質的主要來源,斷奶后如不注意補充,就特別容易出現缺鈣情況。 寶寶斷奶后如何補鈣、補多少?斷奶后,寶寶的飲食主要是配方奶粉搭配輔食,還可從配方奶中獲取部分的鈣質。媽媽可根據每天的喂奶量結合奶粉成分表計算出飲食中攝入的鈣量,再以需求總量400mg/日減之,可計算出每日需額外補充量。 DHA 胎兒期到3歲是寶寶腦部發育的“黃金期”,因此DHA的科學補充很重要。斷奶前,母乳是寶寶攝取DHA的全部來源;哺乳期的媽媽通過補充DHA可以提高母乳中DHA的含量。斷奶后,寶寶雖可從配方奶粉、輔食中攝取部分DHA,但由于營養需求增多,單靠飲食也難以滿足。 這時,可每天額外給寶寶補充100m
這引發了公眾們的討論:果真母乳喂養的寶寶需要額外補鈣嗎? 有專家證明,母乳喂養的寶寶短期內并不需要補鈣!母乳每100 毫升中雖然只含有34 毫克的鈣,但母乳中鈣和磷的比例為2∶1,最適于鈣的吸收。如果母乳的量比較充足,每天在700 ~ 800 毫升以上,6 個月以內母乳喂養的寶寶,基本上不需要額外補鈣;而6 個月~ 1歲母乳喂養的寶寶也只需要通過添加含鈣的米粉等來獲得額外的鈣質就可以了。總之,孩子如果沒有明顯缺鈣的癥狀,就沒有必要補充鈣劑。 相反,如果盲目的給寶寶補鈣,多吃的鈣要排出去的話,必須要經過腎臟,尤其小孩腎臟不太成熟的時候,這無疑加重了腎臟的負擔。 因此,從安全上考慮,我們是不建議寶寶補更多的鈣片。如今,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補鈣方面存在諸多誤區,過量補鈣、重復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這些做法不僅影響兒童胃口,就連才幾個月大的寶寶也會患上便秘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為什么我特別注意鐵和維生素D的缺失,一是純母乳因缺乏維生素D容易引起佝僂病,二是,六個月大純母乳的寶寶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正常足月出生的寶寶,母體自帶的鐵質通常足夠寶寶四個月到六個月的身體所需。所以純母乳的寶寶六個月后應該補充含鐵的輔食。如動物肝臟,米糊等等。 兒科醫生建議所有母乳喂養的寶寶在出生15天后,每天補充400IU維生素D,四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每天補充1mg/kg鐵劑。 食物中的鐵,主要有肉類、芝麻、紫菜、紅豆、蠶豆、豬肝、魚類等等。干果也是鐵的來源之一,現在米糊也有添加鐵。媽媽自己從飲食中補充鐵,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的作用不大。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日照,日照充足,理論上維生素D的缺乏機會還是少的,但現在的生活形態在變,現代人待在室內時間比室外多,在戶外活動又有打傘,涂抹防曬和防曬
媽媽可以定期到兒童保健機構為寶寶做鈣質檢測。測頭發,寶寶每克頭發中正常的含鈣量應在500到2000微克,低于250微克為嚴重缺鈣,含量在350微克左右為中度缺鈣,450微克的為一般性缺鈣。 寶寶缺鈣癥狀 1.寶寶多汗,與溫度無關,特別是八睡后頭部出汗,使其頭顱不斷磨擦枕頭,時間久了可見枕禿圈。 2.哭鬧不止,夜驚,醒后哭鬧難入睡。 3.出牙延遲,牙齒參差不齊,上下牙不對縫,咬合不正、牙齒松動,易崩折,過早脫落。 4.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如以往活潑。 5.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 6.前額高突,形成方顱。或常有串珠肋,各個脅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寶寶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7.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醐彭大如蛙腹狀;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駝背。
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對孩子而言,微量元素可直接影響到其生長發育,那么,在41種微量元素中,哪些微量元素是必需的呢? 微量元素共有41種,有些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明顯營養作用及生理功能,例如鐵、銅、鋅、錳、硒、碘、鉻等。這些微量元素是人體生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小兒缺乏這些微量元素后就會產生一些功能紊亂以及疾病。 還有一些目前雖尚未認可的微量元素,但有一定的醫療、預防、保健效能,例如砷、鋰、緦、溴、銣、硼等。 任何微量元素都不能在人體合成。因此必須通過飲食來補充,缺乏就會引起一些生理功能紊亂。比如鋅參與酶的構成與激活;鐵參與血紅蛋白與肌紅蛋白的合成;碘參與甲狀腺的合成。氟與齲齒有關,鈷與維生素B12合成相關。缺硒引起克山病,缺錳會誘發癲癇。 但是必需微量元素普遍缺乏,應引起重視。比如缺鋅,遍及世界各國,歐美人每日鋅的攝入量僅達到標準推薦量的1/4至1/2。
如何才能確認孩子是否缺鋅呢?這是許多家長都面臨過的疑問,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告訴媽媽們,如果你的寶寶出汗多,可適當的考慮補鋅,請看相關詳細內容。 每個月帶寶寶去體體檢時都有這項,醫生說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鋅的需求量比較大,大量出汗會使鋅丟失過多,多汗兒童的缺鋅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10歲以下的兒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應攝入10毫克的鋅。 寶寶出汗多可適當的補鋅 兒童在正常飲食和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每天從膳食中攝取的鋅基本能達到這一標準。但多汗的兒童,必須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及動物內臟等,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此外,還可服用一些中藥,如黃芪、大棗等,有補氣斂汗的功效。 那么,如何才能確認孩子是否缺鋅呢?最科學的做法是到醫院做個血鋅化驗,聽從醫生的診斷。有兩款食療方讓寶寶補鋅更安全: ①材料:綠豆、黑豆、紅小豆、大米各30克,白糖適量
鈣是一種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媽媽要注意對寶寶進行鈣的補充,尤其是在秋天,寶寶應該多吃含鈣高的飲食,以便充足補鈣,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推薦秋天給寶寶補鈣的最佳飲食,一起來了解下吧。 蛋花豆腐羹 雞蛋、豆腐不僅含有豐富的鈣,吃起來也軟嫩,特別適合還不太會咀嚼的6個月左右的小寶貝。 原料:雞蛋、南豆腐、骨湯150克、小蔥末等。 作法:雞蛋打散,豆腐搗碎,骨湯煮開。下入豆腐小火煮,適當進行調味,并撒入蛋花,最后點綴小蔥末。 魚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兒糕),魚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鹽少許。 制法: 1 將米粉酌加清水浸軟,攪為糊,入鍋,旺火燒沸約8分鐘; 2 將青菜、魚肉洗凈后,分別剁泥共入鍋中,續煮至魚肉熟透,調味后即成。 營養提示:魚肉中富含鈣,不僅能夠促進寶寶長個
寶寶成行過程中,營養非常重要。寶寶們往往需要比大人更多的營養,有些父母擔心寶寶營養不良,想著給寶寶補償營養素。那么寶寶是否需要補充營養素呢?一起來看看吧。 是否需要補充營養素 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決定,需要就補充,不需要就不補。但是,對于父母來說,似乎沒有這么簡單。究其原因,首先父母認為孩子會有營養不足;其次父母怕孩子營養不足,不補不放心。 應該補什么營養素 微量元素補充劑,主要是鈣鐵鋅;維生素補充劑,主要是維生素AD、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牛初乳、DHA、益生菌。鈣鐵鋅對嬰幼兒生長發育非常重要,鈣是骨骼生長的重要物質,鐵是造血主要原料,鋅是體內眾多代謝過程不可或缺的元素。在20多種重要元素中,這3種元素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如果喂養不當,很容易缺乏。但是,這并非意味著一定要額外補充這3種元素
最近被一張照片刷了圈,我們都知道1歲多的孩子原本很可愛,但照片上林林卻很難看,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遠,表情怪異。媽媽抱著林林到醫院兒科看病,醫生指出孩子的這種長相,是因長期大量盲目補充維生素d和鈣所致,在醫學上稱為“鬼臉綜合征”。這類孩子還往往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這下林林媽后悔莫及,只能一個人躲在墻角哭泣!那么我們平時補鈣又存在著那些誤區?補鈣過多又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補鈣過量的危害 ·造成長期的高鈣尿癥,增加了泌尿系統形成結石的機會: 對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幼兒重要注意補鈣,但應適量。切莫認為補鈣多多益善,從而給小兒超出機體需要許多倍的鈣劑補充,結果是濫補鈣反而引起如高鈣尿癥之類的病,損害寶寶身體健康。 什么是高鈣尿癥? 高鈣尿癥是小兒較常見的代謝失調,與吸收鈣增多或
要不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關于寶寶到底要不要補充維生素D,你有什么看法?寶寶出生后,很多醫生都會給新手媽媽建議要給寶寶補維生素,但媽媽們很疑惑:難道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也要喂?維生素種類那么多,到底應該補充哪種? 關于維生素,其實很多媽媽都有些誤解。 母乳中含有自然均衡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只要媽媽和寶寶都很健康,同時媽媽有豐富的營養攝取,那么嬰兒就不需要補充這些維生素。 所以很多媽媽以為母乳的營養已經足夠,其實不是的,母乳也有它的不足之處——維生素D不足,不足以讓嬰兒預防軟骨病。 維生素D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使人體皮下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的,但12個月以下的嬰兒要一直待在陰涼處,這就導致寶寶無法依靠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 還有些麻麻問我:能不能靠輔食來補充維生素D? 不能。因為天然食物中的
為了保證寶寶的身體健康茁壯的成長,新媽媽們經常會給寶寶補鈣、補魚肝油、補DHA、補維生素,甚至隨意補充各種保健品,來增強寶寶的身體免疫力。 由于大多數媽媽意識不到缺鐵的危害性,從而忽略了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鐵元素。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全球大約有40%的孕婦、50%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鐵缺乏癥幾乎成了全球性的營養性疾病。 北京醫科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以7歲兒童為例,全國男童和女童的患病率分別達到42%和44%。而上海地區人群調查顯示,6個月――2歲的寶寶鐵缺乏癥的年發病率高達75.0%--82.5%,這也就是說,10個孩子中8個都缺鐵! 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你還覺得你家娃的鐵夠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缺鐵對孩子嚴重的危害性。 為什么寶寶那么容易缺鐵呢? 這是因為: 寶寶生長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