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發現孩子早上起不來床,起床后精神不好,愛打瞌睡,還不愛運動,不好好吃飯。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現以上這些癥狀,那就可能是體內濕氣過重,父母可以幫孩子檢查一下。
體內濕氣自檢3大招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孩子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叫他也懶洋洋的……那么可以肯定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看看孩子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或者可以看看孩子的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還可以觀察大便,正常大便是金黃色的香蕉型,有濕氣的大便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
洗漱時——看舌苔
孩子刷牙時,可以看看孩子舌頭。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祛濕氣,飲食是關鍵
那么到底吃什么能祛除體內濕氣呢?下面蘋果媽推薦幾種食物的做法,很簡單,大人也同樣受用。
紅豆薏米粥
第一種方法,薏米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后放在鍋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薏米紅豆粥了。
第二種方法更簡單,把現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溫瓶洗干凈,把薏米和紅豆放在里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
這種方法,蘋果媽之前還推薦給了鄰居,結果他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這并不對,在熬祛濕粥的時候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里,含有濕氣,濕性黏稠。而紅豆和薏米本身不含濕,怎么熬都不稠,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所以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于加進去了濕氣,前功盡棄!
百合蓮子粥
百合能潤肺、養顏,清心火、安心神。蓮子能健脾、補腎。
用蓮子的時候,要去掉里面的心。當然,如果嫌這個粥沒有什么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在各類糖中,只有冰糖是涼性的,能清心火。堅持喝上一周,可以祛除體內濕熱。
白術豬腳祛濕湯
材料:豬腳500克,黃豆50克,白術5克、姜、蔥花、鹽適量。
這個湯非常適合大人喝,具體做法是:豬腳在開水中焯一下洗凈。黃豆在水中泡一會兒。高壓鍋內放入黃豆、豬腳、姜片同煮20分鐘。放入蔥花,調味可食。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但是這類食品,建議13歲以下的孩子一般不要吃湯渣,只喝湯就行了,功效一樣的。
薏米粥
材料:薏米30克,淀粉、砂糖、桂花各少許。
具體做法是:常法煮粥,米爛熟時加入淀粉、砂糖、桂花,開了就可食用。
功效: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荷葉粥
材料:粳米30克,荷葉1張,食糖少許。
這個粥非常適合夏天喝,具體做法是:粳米常法煮粥,待粥熟時,取鮮荷葉,洗凈,覆蓋粥上,再微煮少頃,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調勻即可,可以適當加點糖。
功效:消暑利濕,健脾升陽
按摩穴位為輔
不僅僅可以通過食療祛除體內濕氣,父母們還可以給孩子按摩穴位,也能祛濕。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系統病的常用穴。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欲,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陰陵泉穴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效,適當按摩,可以利小便,讓體內的濕邪從小便而出,從而有利于脾的氣機運行恢復。
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有清熱作用。夏天按摩能清暑熱,可預防與治療中暑。
具體操縱方法是:
父母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揉動各2~3分鐘,手法要輕柔、穩健、有滲透力,可以間隔5分鐘后再進行按摩,按摩時間總共以每穴5~10分鐘為佳。
除了以上這幾種方法,父母平時還要多開窗通風,要讓孩子勤泡腳、多運動、周末買點艾灸熏熏去去濕氣。最關鍵的是父母一定要堅持科學安排孩子的飲食起居,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