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事情,其中有一種鵝口瘡,別坑娃了,寶寶“鵝口瘡”其實是可以預防噠!
由于小寶寶的口腔環境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所以容易發生鵝口瘡等黏膜感染。
那么,什么是鵝口瘡呢?
鵝口瘡就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又稱雪口病。
許多寶媽就會郁悶,為什么寶寶就會出現鵝口瘡呢?
新生寶寶出現鵝口瘡多由于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潔及乳具被污染而感染引起。
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小點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
癥狀較輕的寶寶除了口腔舌上出現白屑外,并無其他癥狀,一般也不影響寶寶吃奶。但情況嚴重的寶寶,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則可能出現低熱、哭鬧、拒食、吞咽困難等情況。
其實,寶寶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
在日常護理以及喂養寶寶時,應注意奶具嚴格消毒及哺乳衛生。
母乳喂養的媽媽要保持乳房尤其是乳頭的清潔衛生。
每次哺乳結束時,媽媽可以擠出幾滴乳汁,涂在乳頭上面,待其自然干燥,利用乳汁的抑菌作用避免感染。
給患鵝口瘡的寶寶涂藥,最好在吃完奶之后,以免涂藥后馬上喂奶,將涂抹到口腔的藥物沖掉。
若是人工喂養的寶寶,所有接觸到寶寶口腔的物品,諸如奶瓶、奶嘴以及盛奶具的容器都需要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以確保喂養用品的衛生,減少感染發生。
還有,新媽媽們平時多注意觀察寶寶口腔情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診治,并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