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珍珍的寶寶已經7個月了,前幾天帶著寶寶回家小住了幾天,姨媽和姨丈可開心了,天天就圍著小外孫各種歡喜。一天吃飯的時候,珍珍端著一小碗溫熱不燙的面條,還有煮熟的切成條狀的南瓜和幾片青菜葉放到了寶寶面前,給寶寶圍好圍兜后,珍珍也沒準備喂寶寶,就只是在一旁鼓勵寶寶自己用手抓著吃。看著小外孫亂抓一通都吃不到嘴里,姨媽看不過去了:
姨媽:“你這都當媽了,怎么還這么懶,寶寶這么小哪里會自己吃飯,你看,吃不到嘴里,還弄得到處都是。”
珍珍淡定回到:“媽,我這是鍛煉他呢,寶寶已經吃輔食泥一個多月了,現在可以用這些手指食物鍛煉寶寶的小手了”
姨媽疑惑了:“什么?手指食物?”
珍珍:“是啊,就是用手就能拿著吃的東西唄。這還是表姐教我的,不信你問她去。”
說到寶寶吃輔食,我們很多人更在意的是食物本身是否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這個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要寶寶輔食吃得更好,還有一種食物也要及時添加,那就是手指食物。
一、為什么要給寶寶手指食物?
任何可以用手拿起來吃的食物都可以叫做手指食物。它可以是條狀,片狀、塊狀、顆粒狀;也可以是蔬菜,是水果、面食、肉類……,只要寶寶可以輕松抓取,安全放入口中,都可以稱為手指食物。手指食物可是好處多多:
1. 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手眼協調性能力
嬰兒有抓取東西的本能,當他能完成從抓取東西到將東西塞進嘴里的過程了,說明發育很好,協調能力正常。而鼓勵孩子完成看見食物—抓取食物—塞進嘴里吃這一系列動作,在不斷重復動作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他的手眼協調能力,也是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好練習。
2、增加進食樂趣,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
相比被動地由大人喂食,自己抓著食物放進嘴里的感覺真是大大的成就感。當寶寶發現自己能抓著食物吃了,會覺得很神奇很興奮,急切地想好好發揮一下這一新技能,也因此有了強烈的“自己吃”的愿望。這是養成寶寶自主進食的第一步,為以后自己獨立進食打下基礎。而且及時引進手指食物,讓寶寶接觸到不同的食材,體會與食物打交道的樂趣,有助他形成不偏食挑食的健康飲食習慣。
3、鍛煉寶寶咀嚼能力
對寶寶來說,吃飯是個學習的過程。從喝奶到吃泥,寶寶開始學習更有控制力地“吞咽”,而吃成形的手指食物,他們就是在學習“咀嚼”。有些寶寶喂著吃輔食泥吃得非常好,但剛剛吃這些手指食物時,卻不知所措,這就是因為他們不會“咀嚼”。
4、提高寶寶自信心
寶寶的學習能力很強,也很需要得到肯定。當他發現自己居然能像大人一樣自己吃飯,居然能完成這么“超高難度”的動作,會對自己更有信心的。就像我們有時候做到自己認為很難的事情的時候,就特別有滿足感,更能激起戰斗的自信心一樣,寶寶也有同樣的心理哦,所以要多多鼓勵寶寶自己吃飯。
二、什么時候可以給寶寶手指食物?
在外國很多家庭都流行的一種喂養模式叫寶寶自主進食(BLW,baby-ledweaning),就是寶寶從開始吃輔食起就自己學著抓著吃,完全跳過大人喂的階段。雖然一開始真正吃到嘴巴里的食物很少,但通過多次鍛煉,寶寶就會吃得越來越好。這種模式非常顛覆我們的傳統,雖然我們不一定要照做,但是它為我們提供的一種思路和可能性,那就是:孩子是可以盡早培養自主進食的。
目前在我們國家的主流觀點是等寶寶混合泥吃得不錯后,就可以引進手指食物了,大概7~8個月。其實也無需過于糾結具體時間,當寶寶表現出抓大人的勺子,自己用手去抓碗里的食物,這是寶寶自主意識的初期萌芽,這時就可以順勢提供手指食物,鼓勵寶寶自己吃的積極性。
我們建議從一開始喂輔食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提供手指食物,不過不是要讓孩子吃的,而是給他玩、捏、抓,讓他感受食物的質地,同時大人可以在旁邊介紹,提高寶寶對食物的認知和興趣。至于寶寶什么時候愿意拿起來放嘴里,就看他自己的意愿,大人要做的是提供合適的食物。
要注意的是如果泥狀食物吃得很好,到8個月以后還沒有自己放進嘴里的意識,就要開始引導了。
三、寶寶手還抓不好怎么吃手指食物?
就像上久說的,寶寶在小勺子都拿不穩時,只是用手胡亂一抓,弄得滿地都是,浪費食物又臟亂。是啊,寶寶學吃飯必定會經歷一個亂七八糟的時期,浪費在所免,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正是因為一開始寶寶吃抓不好手指食物,我們才要將手指食物引進呀,別忘了我們前面講過,手指食物就是有助于寶寶鍛煉精細運動呢。
要知道大人們一口一口喂進去的是食物,但寶寶自己拿著放到嘴巴里的是添加了樂趣和成就感的食物!如果因為暫時的浪費和臟亂而制止的話反而得不償失呢。
四、寶寶還沒長牙呢,可以吃嗎?會不會嗆到?
即使沒有牙齒,7-8個月的時候,寶寶的牙床已經很堅硬了,完全可以用牙床磨碎食物。如果你不信的話,可以把你自己的手指放到寶寶嘴里,感受一下這個力度。
至于嗆到這個問題,恐怕是媽媽們最關心的了。我們首要先區分下:“噎到”和 “嗆到”這兩個概念。它們最根本的區別是食物或液體有沒有進入氣管。
“噎到”:食物并沒有進入氣管,只是塞住了嗓子,這個時候寶寶會咳嗽,會有一些干嘔反應,甚至會直接把食物吐出來。這是因為寶寶添加輔食之初,當感覺無法吞咽下某個食物,她身體的吞咽反射就會被激發,然后就會出現“噎著”這種現象,這時寶寶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隨著經驗的積累以及動作的熟練,寶寶會很快掌握正確的進食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一定不要大驚小怪,這樣才不會把緊張惶恐情緒傳遞給寶寶。
“嗆到”:是指寶寶的食物進入氣管了,這時他們是無法咳嗽的,氣被堵住了,他們的臉會發紅甚至會發紫,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取急救措施——海姆力克急救法。這種情況很少是因為手指食物本身帶來的。防止嗆到風險,不僅僅是食物本身的問題,還需要注意以下這些事項。
五、吃手指食物的注意事項
1、寶寶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在旁邊,隨時觀察寶寶的進食情況。
2、如果寶寶表現出還不太適應這種食物,比如有干嘔的情況,可以先鼓勵寶寶并示范如何進食。如果寶寶本身性格比較謹慎不愿再嘗試也不用勉強,過一段時間再給。
3、寶寶必須坐端正才能吃東西,不可以躺著或是斜躺著吃喝。這不僅僅是防止嗆到,這也是從小培養好的進食習。
4、一開始食材一定是足夠軟,可以用手捏一下,能夠輕松捏爛的才能給寶寶吃。
5、食物要切碎、抹勻。大塊食物要切成小塊。粘稠的食物如花生醬不可以直接喂給寶寶,需要涂抹后再給寶寶吃。
6、避免吃會讓寶寶嗆到的食物,在寶寶3歲以前不要給寶寶吃爆米花、整顆堅果、整顆葡萄、圣女果、硬糖、棉花糖等。
六、手指食物添加的順序
手指食物的添加要根據寶寶的抓握、咀嚼和吞咽能力情況,提供不同類型的手指食物:
第一階段:引入階段,長條形方便抓、軟爛方便咽
這個階段寶寶還沒有辦法進行精細的抓握,原則是要把食物加工成寶寶可以用手握住,然后吃掉露出部分的大小,條形以5厘米左右為佳。這個階段的食物需要質地軟糯,不需要用力咬斷或咀嚼,比如蒸至熟軟的蔬菜,像胡蘿卜、南瓜、土豆等;很多水果在成熟后,本身是軟質的,像香蕉、火龍果、草莓等,可以直接切成塊狀和條狀讓寶寶自己抓握著來吃。而蘋果、梨就可以蒸熟后再做成手指食物。
第二階段:鍛煉精細動作階段,小顆粒手指抓,更有嚼勁的食物
隨著寶寶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當寶寶開始學會用大拇指和食指抓食物后,就可以把手指食物切成小塊了,大小可以在1厘米左右的小方塊,可以開始給寶寶吃一些稍微需要咀嚼的食物了。比如全麥面包、土司條、饅頭、小溶豆等;如果有些寶寶開始長牙了,出牙的時候牙齦難免會感覺不適,這時候可以用來磨牙的較硬的手指餅干也不錯。
第三階段:獨立進食階段
當寶寶的抓握已經很精準,小的食物、滑的食物都可以自己抓起放進嘴巴,而且吞咽、咀嚼能力越來越強了,爸爸媽媽就可以放手讓她自己進食,這時可以給寶寶準備既營養,又豐富的蓋飯、配菜意大利面、面包、小包子等正餐了,只要是寶寶容易抓取的食物這時都可以考慮加入組合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