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學會爬行、站立后,寶爸寶媽們就應該時刻警惕著。尤其是寶寶在床上睡覺的時候,一旦發生墜床時間,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抬頭、翻身、爬行…每一次看到寶寶解鎖一個新技能后,家長們就欣喜不已。可你別高興太早,因為隨著寶寶運動發育逐漸成熟,以及自主活動的范圍變大,意外發生的系數也在悄悄升高……
就拿嬰兒掉床來說,輕者家長抱起來哄哄就行了,但若情況嚴重時,寶寶可能會面臨顱內血腫,甚至是喪命的嚴重后果!
案 例 一
2018年2月3日,成都晚報(微博)報道:1歲女寶在墜床2日后,被診斷為腦死亡…
案 例 二
2018年6月7日,中安在線報道: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一天內就收治了2例嬰兒因墜床導致顱內出血的案例。這兩個嬰兒的家長犯了同一種錯誤,那就是:沒有重視!
兩個嬰兒分別在墜床7個小時后和第二次墜床后出現哭鬧、煩躁、意識不清等表現,但家長認為是驚嚇所致,故沒有在意。直到嘔吐和昏迷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才被送醫診治。
經醫生診斷后得知:兩個嬰兒均為顱內出血且因失血過多出現貧血癥狀,最后緊急做了開顱手術才保住兩個寶寶的性命。
寶寶掉床為何有如此大的危害?
這是因為嬰幼兒的頭占比重大,一旦摔落頭肯定是首當其沖。再加上頭部內有很多重要的器官,所以一旦受傷就會比較嚴重。
而且小寶寶的凝血功能比較差,尤其是6個月左右的寶寶,一開始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問題,時間久了傷情才會逐漸表現出來,如果那個時候再來治療,病情可能就已經十分嚴重了。
還有一些家長往往會根據墜落的高度自行判斷寶寶的傷情,沒有發現明顯的皮外傷就不當回事兒,這么做是非常不妥的!因為一旦病情延誤或處理方式有誤就會耽誤大事,甚至害了娃的性命!特別是以下3件事,家長可千萬不能做錯…
嬰兒掉床后,這3件事別做錯!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磕碰是難免的,所以一旦出現墜床、磕碰摔的情況,家長千萬不能亂了方寸。
一、不要立馬抱起來哄
這是為了防止“二次傷害”,如果寶寶因掉床或磕碰出現活動性出血或某些部位出現損傷,那么立馬抱起或移動寶寶的舉動,反而會加重癥狀,對寶寶的傷勢極其不利。
而且,寶寶被無法準確判斷病情的家長,用喂奶或擁抱哄過之后會停止哭鬧,讓家長誤以為沒事,等到出現異常情況時再送往醫院,則為時已晚。
二、要就地觀察20秒
寶寶墜床后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起碼要觀察20秒左右!觀察寶寶摔落的位置、高度、可能受傷的部位,確認無活動障礙、無昏迷、無其他異常癥狀后再對寶寶進行安撫措施。
三、有異常表現,不得延誤治療!
寶寶掉床或摔落,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顱內問題,比如腦震蕩或顱內出血。所以安撫寶寶的同時,仍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出現精神不好、嗜睡、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尖叫、情緒煩躁等異常表現,別耽誤!趕緊送寶寶就醫做進一步檢查,觀察個三四天,確定無礙后再出院!
反之,寶寶墜床后經過家長的安撫,能夠正常的玩耍和吃奶,精神狀態良好,行為舉止正常,則無需送往醫院診治。
怎么做才能防止寶寶掉床?
寶寶掉床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家長的預防措施不到位。因此,想要避免寶寶掉床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比如:
把寶寶放在嬰兒床內 :如果讓寶寶獨自睡覺,最好將寶寶放置在嬰兒床內。
注意!圍欄必須是固定且牢固的,表面平整無毛刺,欄桿間距要小于6厘米,防止寶寶卡在欄桿縫隙中。寶寶站立時胸部與欄桿高度保持平行,就不宜獨自待在嬰兒床內了,因為有翻越摔落的可能。
鋪上緩沖物 :床周圍的地面上可以鋪一些比較柔軟的東西,比如海綿墊、泡沫墊等。這樣即使寶寶不小心掉下了床,也不會出現嚴重的損傷。
將寶寶放置在地墊上 :如果家長暫時離開寶寶,可以把寶寶安置在地墊上,縮短跌落的高度。
系上安全帶 :如果媽媽一個人在家,并且需要做家務的時候,那么可以把寶寶放在嬰兒車內,并且系好安全帶來降低了意外的發生,但缺點就是不利于寶寶伸展,寶寶會不舒服和哭鬧。
一對一看護 :如果怎么樣都無法保證寶寶的安全,那么就由一個人去看管寶寶。如果需要替換必須告知另一個人,防止出現責任分散,導致寶寶發生墜床或其他意外。
寶寶墜床不可怕,家長只要記好1、2、3這一串數字,就能避免嚴重的后果:
1個小時 掉床后1個小時內盡量別讓寶寶睡覺,家長可以多逗逗寶寶,讓其保持清醒,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睡眠與昏迷發生混淆,延誤病情;
20秒 就地觀察20秒防止二次傷害,并保留更多細節向醫生闡述,便于醫生作出準確判斷;
3天 寶寶墜床后的3日內仍要繼續觀察,因為有的傷會有所延遲,所以3天內仍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的飲食、狀態、睡眠有無異樣。
在觀察期,寶寶的癥狀一旦有加重的趨勢,要及時做頭顱CT排除顱內出血及骨折的可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