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已是秋天,在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大家都說寶寶春捂秋凍,那么為什么有這種說法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寶寶“秋凍”穿衣法!
自古以來,我國民俗就有“捂三春,凍八九”之說,又簡述為“春捂秋凍”。
現(xiàn)在,隨著天氣漸漸轉(zhuǎn)涼,又到了“亂穿衣”的季節(jié)。有的媽媽怕凍著寶寶,只要天氣稍微一涼爽,就急著為寶寶加衣;有的媽媽認為也要讓寶寶“秋凍”,這樣才能逐步適應秋日轉(zhuǎn)涼的天氣。那么,傳統(tǒng)的“秋凍”到底適不適合寶寶呢?
寶寶是否也要“秋凍”?
對多數(shù)人來說,特別是健康的少兒,“秋凍”之說還是符合健身養(yǎng)生的科學道理的。
秋天正值氣溫由暖轉(zhuǎn)冷,是鍛煉寶寶體質(zhì)、增強寶寶御寒能力的最佳時機。然而,通常情況下一到秋天稍微感到絲絲涼意,大人們總是會忙不迭地給孩子添加衣服,就怕寶寶凍著了或是感冒了。
其實給寶寶穿過多的衣服不但會影響孩子體質(zhì)的鍛煉,而且穿得太熱反而會讓孩子更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根據(jù)中醫(yī)觀點,小兒一般是陽氣偏旺之體,如果過暖則會助長陽氣而消耗陰液。穿得太多也容易使寶寶一運動就會出大量的汗,若不能及時給寶寶擦干汗水、換上干爽的衣服,寶寶很容易著涼生病。
所以家長不要過早、過度為寶貝保暖,可以檢查一下寶貝的手、后頸,以不出汗為好,如果身體出汗反而容易感冒。通常,讓寶寶穿著和爸爸媽媽一樣多的衣服就已經(jīng)足夠了,甚至可以有意讓孩子略微少穿一點,培養(yǎng)寶寶的御寒能力。
專家建議,要遵從古人的“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薄衣”的習慣,應從秋天開始養(yǎng)成,慢慢適應,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這樣既鍛煉了小兒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風寒。
寶寶“秋凍”穿衣法
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嬰幼兒該穿“單薄”衣……這是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兒科專家王應麟教授的一套育兒經(jīng)。它糾正了不少父母給嬰幼兒穿衣不當?shù)淖龇ā?
背暖
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的機會。“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過暖則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而因背濕涼而患病。
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會肚子痛,從而損傷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穩(wěn)定地運轉(zhuǎn),影響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營養(yǎng)物質(zhì)有效送至全身各個器官。另外,中醫(yī)還認為,脾胃與免疫功能有關(guān),對于疾病的預防有其特別的重要性。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huán),睡覺時圍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腳部是陰陽經(jīng)穴交會之處,皮膚神經(jīng)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經(jīng)由體表散發(fā)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fā)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所以中醫(y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循環(huán)順暢。
心胸涼
穿著過于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nèi)熱。“肺為華蓋”,肺就像兩片葉子,它正常撐展,才能發(fā)揮吐故納新的功能。
Tips:給寶貝增減衣物小竅門
穿多少衣服最好在早晨起床時決定,如果天氣沒有發(fā)生突變,不要輕易、隨意給寶貝穿太多衣服,早上多穿一件馬甲是不錯的選擇。
可以試著與寶貝穿一樣厚薄的衣服,靜坐時不感到冷,寶貝就不會冷,寶貝雖然沒有大人耐寒,但一般運動較多,即使睡著了也不安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