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生兒寶寶在照顧跟喂養方面都有一些要求跟技巧,接下來就來看看怎樣喂養新生兒寶寶吧。
0-6月嬰兒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時期。但嬰兒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謝廢物的排泄能力仍較低。
母乳中適宜數量的營養既能提供嬰兒充足而適量的能量,又能避免過度喂養,使嬰兒獲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長速率,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因此,對0~6月齡的嬰兒應給予純母乳喂養。0-6月嬰兒喂養的原則如下:
01盡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初乳富含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于腸道功能發展,并提供免疫保護。母親分娩后,應盡早開奶,讓嬰兒開始吸吮乳頭,獲得初乳并進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
嬰兒出生后第一口食物應是母乳,有利于預防嬰兒過敏,并減輕新生兒黃疸、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此外,讓嬰兒盡早反復吸吮乳頭,是確保成功純母乳喂養的關鍵。
嬰兒出生時,體內具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滿足至少三天的代謝需求,開奶過程中不用擔心新生兒饑餓,可密切關注嬰兒體重,生后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堅持純母乳喂養。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乳腺按摩等輔助因素,有助于順利成功開奶。準備母乳喂養應從孕期開始。
02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純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6月齡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腸道健康微生態環境建立和腸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過敏發生的風險。
母乳喂養營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環境,給嬰兒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嬰兒心理行為和情感發展,母乳喂養的嬰兒最聰明。母乳喂養經濟、安全又方便,同時有利于避免母體產后體重滯留,并降低母體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應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
母乳喂養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家庭、社區和工作單位的積極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護母乳喂養。
03順應喂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母乳喂養應順應嬰兒胃腸道成熟和生長發育過程,從按需喂養模式到規律喂養模式遞進。嬰兒饑餓是按需喂養的基礎,饑餓引起哭鬧時應及時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特別是3月齡以前的嬰兒。
嬰兒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進食規律,家長應明確感知其進食規律的時間信息。隨著月齡增加,嬰兒胃容量逐漸增加,單次攝乳量也隨之增加,哺喂間隔則會相應延長,喂奶次數減少,逐漸形成規律哺喂的良好飲食習慣。
如果嬰兒哭鬧明顯不符平日進食規律,應該首先排除非饑餓原因,如胃腸不適等。非饑餓原因哭鬧時,增加哺喂次數只能緩解嬰兒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及時就醫。
04生后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
人乳中維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養兒不能通過母乳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適宜的陽光照射會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合成,但鑒于養育方式的限制,陽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齡內嬰兒獲得維生素D的最方便途徑。
嬰兒出生后數日就應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 10μg (400 IU)。純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骨骼生長對鈣的需求,不需額外補鈣。推薦新生兒出生后補充維生素K,特別是剖宮產的新生兒。
05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
由于嬰兒患有某些代謝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傳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純母乳喂養嬰兒時,建議首選適合于0~6月齡嬰兒的配方奶喂養,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養嬰兒。
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只能作為純母乳喂養失敗后無奈的選擇,或者6月齡后對母乳的補充。6月齡前放棄母乳喂養而選擇嬰兒配方奶,對嬰兒的健康是不利的。
06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
身長和體重是反映嬰兒喂養和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疾病或喂養不當、營養不足會使嬰兒生長緩慢或停滯。
6月齡前嬰兒應每半月測一次身長和體重,病后恢復期可增加測量次數,并選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判斷嬰兒是否得到正確、合理喂養。
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過快、過慢生長都不利于兒童遠期健康。嬰兒生長存在個體差異,也有階段性波動,不必相互攀比生長指標。母乳喂養兒體重增長可能低于配方奶喂養兒,只要處于正常的生長曲線軌跡,既是健康的生長狀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