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都是遵循發育規律,在兒童語言發展是從發音到理解再到表達的一個過程:
1、語音:學會正確的發音
2、理解:理解外界語言
3、表達:表達自己的思想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正常孩子學會說話的關鍵年齡階段:
1歲以內:主要是呀呀學語階段,如在5個月前能完成“a”、“o”等發音,到了8個月左右可以發出“爸爸”、“媽媽”的詞匯聲音;
1歲~1歲半:能把某些詞與對象聯系起來,如能主動說“媽媽”、“爸爸”、“門”、“燈”等;1歲半能聽懂小故事,以詞代句;1歲半~2歲能說簡單的句子,如“出去玩”;
2歲~3歲:為掌握基本語言的階段,很多孩子能完完整整的說出幾句話,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比如:沙溢的小兒子小魚兒跟著哥哥安吉第一次參加《爸爸去哪兒》時才不過剛2歲,不少網友就發現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很清晰很準確了。
3歲~7歲:是一生中詞匯量增長最快的時期,5歲~6歲半語言發育基本完成。
家長通過什么方法引導孩子說話?
1、增加與寶寶的交流機會,耐心傾聽寶寶說話,并多多稱贊和鼓勵寶寶說話。
2、在寶寶出生后,便選定既定的語言,不能什么語言都教。
3、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可以先從兒語訓練開始,“飯飯”、“鞋鞋”,從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讓寶寶一步一步慢慢來。
選擇面前的某一樣物品,并跟寶寶強調,例如這是“自行車”,并引導寶寶跟著念。但到了3歲往后,就得規范用語了,兒語用久也不好呢。
4、當寶寶咿咿呀呀對著某一樣事物,卻表達不出正確意思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適當地幫助其清晰表達:“蘋果,這是蘋果。寶寶是想要吃蘋果了啊”,讓寶寶意識到“蘋果”,以及想吃的時候,可以說“蘋果”。
5、睡前講故事,平日可多播放兒童歌曲。這兩種方式,都能夠給寶寶在娛樂放松的同時,接受語言的潛移默化。
6、讓寶寶復述故事,學會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或者分享今日經歷的小趣事。
7、在寶寶有了一定的語言和思考能力之后,爸爸媽媽可以考慮跟寶寶玩一些詞語接龍、角色扮演等等的益智游戲。
養孩子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但也無需過渡擔憂。適當干預的同時,還需要尊重每個寶寶獨特的生長發育曲線。
我們常常在說要多陪伴寶寶,但奶爸更想說的是,給寶寶有效的陪伴!3歲前是培養寶寶說話的最佳時期,此時打好基礎,對寶寶今后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