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此所介紹的“席恩氏癥候群”(SheehanSyndrome),是一種產后出血孕婦特有的后遺癥,其癥狀并不明顯,又很少見,所以常被忽略。病人可能在數年之后才被診斷出來,然后才接受治療。
簡單地說,“席恩氏癥候群”是一種在產后大出血、伴有較長時間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情況下,因腦部嚴重缺血而使腦下垂體前葉缺血性壞死受損、失去制造激素功能,繼發腦下垂體前葉多種激素分泌減少缺乏所導致的疾病。1937年,席恩氏根據病人的腦部解剖,發現腦下垂體組織壞死,首次發現了病因。現代的醫生,可就不必這么麻煩,因為醫學儀器的進步,不論是斷層掃瞄還是核磁共振攝影,都可以清楚地發現腦下垂體的病變。
要診斷這個疾病,最早出現的線索,就是病人在產后久久都沒有乳汁分泌,無法喂奶給嬰兒。但由于這些病人可能因為產后出血的各種并發癥,轉到加護病房,并沒有留在一般的產后病房,也就沒有親自喂奶,所以最容易忽略這個最早發生的癥狀。第二個依序出現的癥狀,就是產后月經遲遲不來。但因為月經不來的可能原因也很多,必須抽絲剝繭,才能找到正確的診斷。這均是由于患病初期,促性腺激素、泌乳激素、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皆減退,尤以促性腺激素與泌乳激素的影響較大而導致的。
此外的表現還有性欲喪失、生殖器官萎縮、乳腺與乳房萎縮、乳頭與外陰部色素減退、腋毛與陰毛脫落等。同時,患者也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表現,如反應遲鈍,容易疲勞,顏容憔悴,掉發,嗜睡,胃口差,貧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怕冷等癥狀,都不是非常特別的癥狀,因而常被忽視。有的病人,只表現出部分的癥狀,所以,平均在發病后5年,才被診斷出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