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位轉頭位后胎動的位置會變化,可能變在肚臍以上的方位。
胎兒臀位轉頭位后,在孕婦子宮內的位置變了,成了胎頭朝向骨盆,胎臀向上的姿勢。而胎動大多都是胎兒的手和腳在動,此時胎兒的手腳在肚臍的上方,所以,胎動也就變在肚臍以上或者兩側的位置了。
注意:當然完全根據胎兒的胎動也是不能完全確定胎兒是否為轉換了胎位的,還需準媽媽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認。
胎位檢查在女性懷孕二十八周左右時,可通過觸摸或者B超等方法確認。
B超檢查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B超的檢測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胎寶寶在子宮里的位置和姿勢。
四步觸診法
這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孕婦懷孕24周后就可以采用此方法判斷胎兒大小和位置及子宮大小與懷孕周期是否相符。除此之外,也可以判斷先露是否正常及估算羊水的多少。
(1)孕婦體位:使用四部觸診法檢測胎位時,孕婦的體位很重要,首先要排完尿液,在采用仰臥位躺好,頭比腳高點,雙腿分開并彎曲,露出并放松腹部。
(2)檢查者:檢查者所站的位置很重要,一般在孕婦右側進行檢查。
(3)手法:
第一步:首先,檢查者使用手觸摸宮底,測出它的高度,判斷胎兒是否符合孕期的成長大小,然后雙手指腹交替輕推,判斷胎位。觸感上,胎兒頭部是又硬又圓的浮球狀,而胎臀則是既寬又軟的不規則狀。
第二步:檢查者雙手放在孕婦腹部兩側,一只手固定腹部,一只手檢查腹部,可以雙手相交由上往下檢查。首先,需確定胎兒的脊背和四肢。胎兒脊背平坦飽滿,胎兒四肢高低不平,根據脊背再判斷母體內胎兒背部的朝向。除此以外,檢查者還可以感受胎兒四肢活動。
第三步:檢查者伸出右手,使拇指與四指分開,檢查胎先露部位,分辨胎兒頭部及臀部,再左右移動確定銜接情況。如果胎先露在左右方向能移動,說明沒有銜接盆骨;反之,已銜接盆骨。
第四步:判斷胎兒進入盆骨的程度,做法就是雙手輕觸胎先露兩側,順著盆骨的方向向下按。如果一只手可以輕松進入產婦骨盆的入口內,同時另一只手被胎頭阻擋住,那么說明為胎頭先露,隆起部分稱之為胎頭隆突。這里還有兩種情況,若是隆突部位與四肢同一方向,那么觸及處為額骨,是枕先露;若是隆突部位與脊背同一方向,那么觸及處為枕骨,是面先露。
膝胸臥位操
具體方法:
(1)孕婦跪著伏在床上,兩腳分開與肩膀同寬,兩手貼著床面。
(2)胸肩盡量緊貼床面,臉向一邊偏著。
(3)膝蓋彎著,大腿和床面成垂直角度,保持這個姿勢兩分鐘,適應后時間慢慢加到十分鐘。一天做兩三次,一連做七天,再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有效果。
注意:建議在征求醫生的意見后再使用此方法,還有使用此方法時要先小便、松開腰帶。
醫生為孕婦施行外倒轉術
具體做法:醫生在腹部摸到寶寶的頭以后,輕輕地慢慢地將胎頭轉到骨盆腔里,然后再把屁股推上去,使之變成頭位,這之后立即用腹帶包扎腹部,以防胎兒再轉成臀位。
注意:這種治療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實施,否則會使臍帶繞頸或引發胎兒早產。如果孕婦體重適合、羊水適量,胎兒背部在兩側且臀部沒有進入孕婦盆骨深處,可以實行此手術。
艾灸至陰穴
具體方法:
(1)孕婦坐著或者平躺著,解開腰帶,使用艾卷針灸兩側至陰穴,也可使用激光照射這里。
(2)一日艾炙1—2次,一次15分鐘。
(3)如果出現胎動情況,趕緊使用胸膝臥位,這樣更利于孕婦胎位轉正。
注意:此方法只針對三十至三十四周胎位異常的孕婦,時間不能太長,大概需要一周左右,每天堅持做,但頻率要低。如果沒有效果,說明此方法不同。實施時應注意艾卷離不能離皮膚太近,以免灼傷皮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