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丁媽自己不睡午覺,但看到小朋友不睡午覺,還是挺著急上火的,畢竟小孩子需要的睡眠比成人多很多啊。
所以這段時間,丁媽都因為睡午覺這個事兒,跟小朋友打「拉鋸戰」。整個人在自我懷疑(不睡午覺,睡不夠可咋辦)和自我安慰(雖然沒睡午覺,但似乎好像精神狀態還挺不錯)之間,糾結來糾結去。
至于留言里那些問午睡問題的,丁媽也難以回答,畢竟丁媽自己都沒能解決??
所以,當丁媽聽常潤老師說,這其實不算什么事兒的時候,真的是迫不及待請她來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當然,也有丁媽私心啦)
寶寶必須要睡午覺嗎?
要解釋寶寶需不需要午睡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寶寶的睡眠模式是如何發展的。
剛出生時,每天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寶寶都會睡很多次,而且一覺的時間也比較短,一天可能需要睡四五覺。
隨著寶寶的發育,睡一覺的時間逐漸延長,到 1 歲~1 歲半左右,大部分寶寶可以只睡中午和晚上兩覺。
從 3 歲左右開始,就有一部分孩子告別了要規律睡午覺的模式,逐漸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睡眠模式,只需要晚上睡一整覺即可,也就是說,寶寶不需要天天午睡了。
有研究顯示,在年滿 4 歲的孩子中,只有不足 33% 的孩子仍然有每天睡午覺的習慣,即使是在強制性午睡的幼兒園中,孩子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躺床上午睡的情況下,仍然有同樣比例的孩子睡不著。
這些睡不著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經發展到了和成人一樣的睡眠模式,也就不需要天天午睡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午睡的需求是在逐漸減少的,在 5 歲的孩子當中,不需要天天睡午覺的比例就已經達到 92% 了。
孩子為什么會漸漸不需要午覺?
孩子白天的睡眠時間,其實反映了孩子的大腦神經的成熟度。隨著孩子大腦發育的成熟,他們就不需要再像小寶寶一樣,必須通過一天多次的睡眠來緩解大腦疲勞、控制情緒。但需要提醒的是,也有的孩子是因為一些神經發育問題導致有睡眠障礙、不睡午覺。這些孩子和正常發展的孩子是不太一樣的,經常會因為睡眠缺乏而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情緒反復無常、易怒、不容易安撫。爸媽們要注意觀察區分。
那還要安排孩子午睡嗎?
就像前面說的,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發展到跟成人一樣的睡眠模式,那午覺就不是必須的了。
但是,小孩子的睡眠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對孩子的睡眠需求造成影響。
往專業里說,就是家庭因素、社會經濟水平、環境、孩子近期的健康狀況、自身神經發展情況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睡眠。
往通俗里說,就是孩子在某些天可能需要午睡,在某些天又可能睡不著。至于是哪些天要睡、哪些天不要睡,不同寶寶之間可能差別很大,家長也不容易預測。
所以,對不同的孩子不妨嘗試這樣安排:
對于仍然需要睡午覺或是有午睡習慣的孩子,家長比較容易判斷,給寶寶提供一個適宜的午睡環境就好,注意房間的亮度、室內溫度、濕度、周圍環境的噪音等,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對于正處于過渡期、不是每天都需要午睡的孩子,或是家長不確定孩子今天要不要午睡,都可以先做好睡午覺的準備,到午睡時間先鼓勵他到床上休息,做入睡的準備。
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孩子入睡時間在 16~19 分鐘,如果孩子躺在床上,醞釀了 20 分鐘左右,還是沒有睡意,就不用強求他一定要午睡啦,可以從被窩里出來做點別的活動。
對于年齡比較大、可以自主表達自己意愿的孩子,如果他明確表示不需要午睡,就不必硬要他上床完成「醞釀睡意——醞釀失敗」這個過程啦。
需要跟爸媽們強調的是,如果寶寶在午休時間真的睡不著,千萬不要強迫他一定要睡。因為強制午睡不僅沒什么益處,還可能有害。
給寶寶硬性規定一個午睡時間,而他又睡不著,對寶寶來說就等同于長時間的限制性活動。這樣長時間的靜止孩子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還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有壓力。
在一些研究中還發現,午間睡眠和晚間睡眠時間有負向相關性,對學齡前的兒童午睡時間越多,夜間睡眠時間就會越少。
有科學家認為,從睡眠自我調節機制的角度出發,過多的午睡會減少兒童晚間的睡眠需求和睡眠沖動,降低晚上的睡眠質量,影響大腦認知功能的發揮。
所以,當寶寶逐漸長大,午睡這個事兒,真的可以聽聽他自己的意愿。丁媽也終于不用再為小朋友不午睡這個事兒糾結啦。(開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