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很多爸媽都容易忽視,尤其是本身就體型比較矮小的爸媽會主動回避這個問題,因為自己在這方面有遺憾,就會格外希望孩子能夠高大些。但真的不能忽視DNA的作用總體來說,爸媽身材偏矮小的,孩子出現矮小情況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所以孩子只需要跟自己比,跟別人家的比,情況不同基礎不同,比起來就不合適,那擺明著給自己添堵。
低于“生長發育曲線表”的平均值也不需要焦慮。
看過生長發育曲線的爸媽都知道,整個曲線由若干條連續曲線組成,最下面的一條曲線為3%,意思是有3%的嬰幼兒低于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發育遲緩;中間的一條曲線為50%,代表平均值;最上面的一條曲線為97%,意思是將有3%的嬰幼兒高于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過速。很多爸媽都會有個誤區,最好達到97%,最好超過,再怎么不行,平均值總該達到吧。但事實上,3%-97%之間都是正常的,大于97%反倒需要警惕。但如果孩子突然出現生長速度緩慢、消瘦等情況,那就另當別論了,需要讓醫生看看,排除下疾病、喂養原因。
希望爸媽們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缺什么補什么,如果根本不缺,實在沒必要補充,放輕松放輕松。
很多爸媽覺得孩子胃口差就是缺鋅。缺鋅的確會引起厭食,但一般來說,孩子如果喂養正常的話,不會缺鋅,母乳、奶粉中鋅含量也夠相應年齡段寶寶所需。
如果醫生判斷缺鋅,要補,那也不要購買市場上的“補鋅”產品,盲目為孩子補充,容易出現微量元素失衡,甚至出現“鋅中毒”的后果。 我們一般在治療和預防缺鋅的過程中,會提倡從食物中攝取,因為食物中的元素以生態形式存在,各元素間有較好的比例關系,容易吸收。一般,乳品、動物肉食、肝臟、海產品、菠菜、黃豆、葵花子、蘑菇、洋蔥、蛋類、花生、核桃、胡蘿卜、小麥等食物鋅含量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