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想要讓寶寶吃的營養健康,那么在平時母乳喂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尤其是在哺乳期需要注意什么? 增加母乳,保證母乳質優量多是每位準媽媽產后普遍關心的的一個問題,尤其是乳汁不足的媽媽。那么,應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以保證產后母乳質優量多呢? 1.加強飲食營養 乳汁中的成分主要來自于準媽媽的飲食。飲食直接影響著母乳的質量。因此,哺乳期間母親的營養一定要充足。 在膳食平衡基礎上應多吃些含蛋白質、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如雞蛋、雞湯、魚湯、豆制品、水果和新鮮蔬菜,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蒜。 2.輪換使用左右兩側乳房 乳房在孩子較強刺激下,才會分泌出更多的乳汁。所以寶寶吃完一側乳房里的奶,應當再吃另一側乳房的奶。為了使乳汁暢通,準媽們可常用蔥湯擦洗乳頭外部。 3.避免接觸各種有害物
生完孩子后,能夠給寶寶喂上一口母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一些新手寶媽卻不知道怎么開奶。那么產后怎么開奶?一起來看看吧。 常聞“開奶開奶”,究竟什么是開奶? 在明確什么是開奶之前,先了解: 三個要點 不需要人為的開奶; 開奶是一個自然過程; 寶寶是最好的開奶師。 準媽媽在孕早期就有初乳的形成,隨著胎兒的娩出、胎盤的排出,乳汁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并分泌。對于開奶,有一“六字”訣竅,即: 早接觸,早吸吮! 盡早地讓寶寶和媽媽進行皮膚接觸,正常分娩情況下,新生兒出生30分鐘內與媽媽進行皮膚直接接觸,接觸時間不少于30分鐘,可以使寶寶各項生理指標更趨穩定。新生兒緊貼母親的乳房,寶寶會更早地吸吮母乳,促進乳汁分泌。然后每天以8~12次的頻率進行按需哺乳,乳汁自然而然會變多。所以
民以食為天,誰都離不開吃的。不過在一些時期,飲食也有禁忌。比如備孕、懷孕、哺乳,這三個時期。那么哺乳期的禁忌食物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哺乳期不能吃這些食物: 1.高脂肪濃湯 產后,各種美味的湯自然是少不了的,不過母乳媽媽多喝高脂肪的濃湯,容易影響食欲,而且對嬰兒不利,會增加乳汁的脂肪含量。有的新生兒、嬰兒不能耐受和吸收這種高脂肪的乳汁,會引起腹瀉。 2.巧克力 商場里各種包裝漂亮的巧克力,讓人移不動步,走親訪友時大家也都會拿出一些巧克力招待客人,不過如果你是母乳媽媽,最好理智地拒絕巧克力的誘惑。 媽媽過多食用巧克力,對嬰兒發育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巧克力所含的可可堿可能會傷害嬰兒的神經系統,并出現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等,導致嬰兒消化不良,睡眠不穩,哭鬧不停。 另外,進食過多的巧克力還會
正確的哺乳姿勢有哪些?哺乳姿勢不對會影響寶寶喝奶同時也會影響寶寶發育,母乳喂養最基本的技巧是喂奶,很多媽媽說寶寶不吃奶,或者不配合導致自己奶水也少了,其實這些都可以在喂奶過程中糾正,因為哺乳姿勢真的很關鍵。 交叉搖籃式。 交叉搖籃式是大多數媽媽都喜歡的姿勢,因為這種姿勢能夠讓媽媽更清楚地看到孩子吃奶的情況,特別適用于早產或者吃奶有困難的寶寶,這也是在公共場合最方便的哺乳方式。 方法:用左側乳房喂孩子,用左手支撐著乳房,然后用右手手掌支撐著他的頸部,不要用手掌托著孩子的后腦,這樣他可能會推開乳房。也可以將哺乳枕墊在孩子下面,這樣能減輕媽媽的負擔。這同時也是奶瓶喂養最好的姿勢。 搖籃式。 這個方式和交叉搖籃式有點相似,但用來支撐寶寶的手臂上和喂養乳房同一側的手臂,與交叉搖籃式正好相反。
不管是備孕期間還是懷孕期間亦或是哺乳期,在吃的方面都有一些禁忌。這些食物禁忌能避開就避開。那么哺乳期不能吃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1、高汞魚類 代表食物 鯊魚(含魚翅)、劍魚、方頭魚 旗魚(又稱馬林魚)、藍鰭金槍魚 與孕期一樣,哺乳期汞攝入過量會損害寶寶的神經系統,因此要警惕。魚肉的汞含量,與品種、生活水域、生存年限、食物來源等因素決定。市場在售的各種魚,當地相關權威機構可能就有可查詢的數據報告。 解決方案: 對于高汞魚類,比如鯊魚(含魚翅),旗魚(又稱馬林魚),劍魚,最好不要吃。當然,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偶爾不小心吃了一次高汞魚,也不必太驚慌自責,只要做到接下來注意規避就好。 判斷魚肉的汞含量時,有個大概原則是:越靠近食物鏈頂端,體型越大的魚,汞含量越高。 2、含
生下寶寶后,許多寶媽都想要給寶寶母乳喂養,但是母乳喂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需要寶媽們擠奶,那么什么情況下需要擠奶?一起來看看吧。 以下情況需要新媽媽擠奶 ● 乳汁淤積、腫脹明顯; ● 乳管堵塞或有硬結; ● 母嬰分離; ● 早產兒無吸吮能力。 特殊情況,擠奶好處大于吸吮 1、緩解奶脹; 2.去除乳管堵塞或乳汁淤積; 3、在新媽媽工作或外出時、新媽媽和寶寶生病時,保持泌乳; 4、早產兒、低體重兒沒有吸吮能力時,堅持母乳喂養。 擠奶的時間 1、若產后母嬰分離,如新生兒直接轉入兒科,則新媽媽在分娩后6小時之內就要開始擠奶,以促使乳汁分泌; 2、以后每3小時擠一次,包括夜間也要擠奶,因為夜間新媽媽體內分泌的泌乳素比白
我相信有些寶媽在生完孩子之后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的乳房腫脹疼痛難忍是怎么回事,那么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么辦呢? 很多媽媽會步入這樣一個誤區:以為產后前三天沒奶,第三四天奶脹了才算下奶,才會給寶寶吸??墒沁@個時候乳房的腫脹又導致媽媽疼痛難忍無法正常哺乳。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什么是乳房生理性腫漲? 新媽媽在產后的三四天左右,會突然覺得兩側乳房脹痛,有的會脹硬就像兩個鉛球一樣,看起來緊繃而發亮,嚴重者一觸即痛,衣服都不能貼著皮膚,有時候會伴隨發燒。這就是產后乳房生理性腫脹。 乳房生理性腫脹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性,顧名思義,就是正常的生理脹奶過程,有的媽媽可能有,有的媽媽可能沒有。有的媽媽輕微,有的媽媽嚴重。當胎盤娩出后,產婦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在產后第3、4天達到最高點,造成血液循環及泌乳量快速增多,引起的乳房組織生
乳房產奶兩邊不一樣是怎么回事?產假結束了要上班,由于是母乳喂養,提前把母乳用吸奶器泵出來。我才發現一只乳房產奶比另一只多,這有問題嗎? 每個人的乳房都略有不同。因為人體不是完全對稱的,乳房也不會完全相同。一只乳房比另一只乳房有更豐富的產奶組織是很常見的。有時候寶寶更喜歡產奶多或產奶少的那只乳房,這非常的正常。 每年的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養周,母乳喂養好,執行起來困難可真不少。 母乳喂養堅持不易,不僅要有強大的心理支持,更需要新媽媽們掌握更多的正確母乳喂養知識,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保護、支持和促進母乳喂養。 今天就來說一說,母乳路上新媽媽經常遇到的困惑。 寶寶餓得快是因為吃不飽? 新媽上路,最怕孩子吃不飽。 孩子哭鬧,睡不好,煩躁,旁人就會提醒你說,是不是奶水少沒吃飽?于是你就開始懷疑自己奶水不夠。
有不少女性在哺乳的時候會擔心有一個問題,胸部經常被寶寶這么“拉扯”會不會下垂?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哺乳會讓乳房下垂變形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種說法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乳房是否下垂是由coopper韌帶以及皮膚的松弛程度決定的。 而隨著年齡的增大, coopper韌帶對抗地心引力的能力減弱, 同時皮膚變得松弛, 乳房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下垂。 所以說,年齡才是乳房下垂的罪魁禍首! 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媽媽覺得哺乳會導致乳房下垂變形呢? 這其實是跟懷孕有關的。 懷孕期間, 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乳房充盈變大, 然后產后激素的撤退造成了乳房的下垂, 與是否哺乳并沒有關系。
有些寶媽正處于哺乳期,但是這時候如果來月經了應該怎么辦?還能不能給寶寶喂奶呢?關于產后月經期的這些秘密你都了解清楚了嗎? 許多新媽咪都對產后月經問題存在各種困惑。這些問題如果不正確了解,不很好加以解決,無疑會增加新媽咪的心理負擔,給自己甚至寶貝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母乳喂養會延遲月經恢復? 女性產后的月經恢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是恢復時間有早有晚,早的可在滿月后即來月經,晚的要到寶貝1歲后才恢復。不哺乳的新媽咪,一般在產后6~10周內就能恢復月經。 而哺乳的新媽咪,恢復月經的時間有極大的變動性,可能在產后第2~18個月內的任何時候恢復,平均為6~8個月,甚至有的新媽咪在哺乳期間月經一直不來潮。產后月經不來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哺乳、再次妊娠等。復潮發生的時間因人而異,除了受到哺乳影響外,還可能會受到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
副乳出現乳汁怎么辦?什么副乳?副乳能擠出乳汁是病不?當副乳出現乳汁,需要按摩擠奶嗎?下面來看看這篇文吧。 副乳是一種先天性乳房發育畸形的疾病,它和正常乳房有相同的組織結構、生理特點和病理性變化,同樣受激素的影響,在孕期或哺乳期會明顯增大,甚至分泌乳汁。 我們都知道乳汁淤積會引發各種問題,那么副乳里的乳汁要不要擠出來呢?這里需要提醒各位寶媽的是,千萬不能擠壓,處理不當的話,很容易引起發炎、膿腫,出現副乳乳腺炎。 一般情況下,哺乳期出現副乳是很正常的,不需特別處理。隨著哺乳期結束,副乳也會慢慢萎縮。如果哺乳期過后副乳還異常增大,需要引起重視。 出現副乳應該怎么辦呢? 1、在哺乳期內,媽媽要采取正確的喂奶方法,兩側乳房要交替喂奶,當寶寶只吃空一邊乳房時,媽媽要將另外一側的乳房用吸奶器吸空,保持兩側乳房大小對稱,同時喂奶時不要讓寶寶
生下孩子后,女性的乳房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變大,沉重,甚至還會出現脹痛的感覺,那么哺乳期怎么選擇內衣呢?一起來看看吧。 哺乳期無論乳房增大多少,都會引起懸韌帶負荷增加,孕期及哺乳期該留意身材變化,及時更換適宜的內衣。 組成乳房重量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乳腺組織,而使乳房保持挺立的狀態是懸韌帶。哺乳期乳房會讓懸韌帶增加承受的重量,如果只追求“舒服”而不穿內衣,則重力作用會讓充盈的乳汁壓迫乳房下部,不利于乳汁的移出。 那么,應該穿什么樣的哺乳內衣呢? 1、關于材質 哺乳內衣一定要選擇舒適、純棉的,這種材料比較親膚。此外,產婦比平時怕熱,易流汗,選擇質輕、吸汗、透氣的純棉哺乳內衣更不容易滋生細菌。盡量不要選擇化纖類材質的。 2、關于授乳開口設計 罩杯的授乳開口設計,不但增加了哺乳內衣的附加價值
產后如何催奶才有效?面對一些哺乳媽媽出現奶水不足的尷尬該怎么辦呢?下面來看看催奶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產后一周內還不能多喝,因為這時候乳腺導管還未完全疏通,如果攝入脂肪過多就容易引發乳腺導管堵塞,甚至造成乳腺炎。 產后前一周還是要清淡飲食,注意食物多樣化,盡量保證平衡膳食,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即可。 “四多兩減”法——有效的催奶方法 “ 四多 ” 讓寶寶多吸 讓寶寶多吮吸是催奶的最佳方法,因為我們的大腦會根據上一次乳房排空的情況,來下達下一次的產奶量指令。 所以,奶是越吸越多的,如果媽媽因為吃藥等原因不能給寶寶喂奶時,也要把奶吸出來,及時排空乳房。 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建議是:每24小時要喂8-12次,甚至更多次。 多喝水和清淡的粥湯 母乳喂養過的媽媽都會
有了寶寶后,想必會有不少的寶媽會出現漲奶的情況。那么你知道漲奶該怎么疏通嗎?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十種操作手法,一起來看看吧。 局部脹乳十步操作手法: 第一步 觸診 一手從外側向上托起乳房,另一只手運用三指從外上-外下-內下-內上四個象限以乳頭為中心呈環形一圈一圈擴大范圍直到乳房基底部進行滑行觸診。 注意: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必須彎起來成一個弧度,用指腹由淺到深,深壓做滑動觸診,觸摸到腫塊處要輕柔不能深壓,以免產婦疼痛。 第二步 熱敷振顫 把毛巾放入40攝氏度的溫水中浸泡擰干水分,敷前用手腕測試下水溫,水溫不要過高,以免刺激母乳分泌。將毛巾呈環形貼在乳房上,敷的同時雙手全掌貼合乳房做振顫法,期間更換毛巾2~3次。 第三步 擠奶、太極摩法 一手從外側托起乳房,另一手用拇指、食指相
母乳作為寶寶最健康、最有營養的食品,常常會因為老一輩的“經驗之談”,讓很多準媽媽們陷入哺乳誤區,下面來看看都有哪些誤區吧。 如“喝月子酒可以催奶、喝濃湯,有營養又催奶、母乳喂養超過6個月之后,奶質失去了營養等”,很多媽媽因為聽信了這些謠言,停止了給寶寶母乳喂養,導致乳房退奶,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錯誤不科學的! 誤區1: 哺乳前要用消毒濕巾清潔 寶寶適度接觸乳頭上的細菌,其實有助于孩子免疫系統發育成熟,預防各種過敏性疾病。更何況,消毒濕巾中殘留的殺菌成分,也可能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應該避免。 正確做法 哺乳前,可以不擦或只需用溫熱毛巾擦擦乳房就好。 誤區2: 初乳要擠掉 有人覺得初乳顏色偏黃,也比較粘稠,看上去臟臟的就直接擠掉,不給寶寶喝。實際上“初乳賽黃金”,營養成分豐富,有助于增強寶
生下孩子后,一些寶媽可能不知道要做什么,其實寶媽在生完孩子后的一些行為很關鍵。那么產后寶媽需要做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一、嬰兒躺在媽媽懷里 胎兒剛剛出生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由于缺乏安全都是比較恐懼的,只有在媽媽懷里的嬰兒才會安穩很多。能讓嬰兒感覺到媽媽熟悉的心跳,認為自己在媽媽的身邊,這樣能為嬰兒建立原始狀態的母愛和安全感,雖然說讓嬰兒躺在媽媽懷里是一個很細微的動作,嬰兒和媽媽也會聯系起母子之間的情感。 二、吮吸母乳 產后盡快哺乳對新生兒和寶媽都有好處,對于剛出子宮的新生兒來說,吃母乳是最初的原始反應,讓新生兒靠近乳房部位,新生兒就會主動地去吮吸,這是基礎自帶功能,不需要刻意的去強制寶寶吮吸。 這時的新生兒抵抗力是極差的,需要靠母乳中諸多的免疫蛋白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時還促進新生兒臍便順暢的排出。
母乳喂養, 是每個孕媽都想為孩子做的事情。但奈何有些孕媽母乳不足,為了下奶,一些孕媽們開始在飲食上改善。那么月子里哪些食物下奶?一起來看看吧。 絲瓜鰱魚湯。 取絲瓜仁50克,鮮鰱魚500克,一同熬煮成湯;食用時可放些醬油,不放鹽,最好吃魚喝湯一次吃完,每天喝1次,連喝3天。絲瓜仁有催乳作用,鰱魚有補虛、理氣、通乳之功效,對血虛引起的缺乳有效果。 花生大米粥。 將大米放入鍋里煮粥,熟時加入花生仁和低脂鮮牛奶,拌上白糖即成。每天分2次即早午或早晚各1次喝完?;ㄉ市云轿陡剩梢孕哑⒁鏆?,潤腸通便,具有催乳、止血及補血的功效。 豬骨催乳湯。 取新鮮豬骨(腔骨、排骨、腿骨皆宜)500克,通草6克,加上清水2000克,一同在鍋里熬煮1-2個小時,直至熬成約1小碗湯,加入些許醬油。每天一次喝完,連喝3-5天。
奶陣是女性在哺乳時期,突然乳房感到有幾根莖隱約膨脹而伴有輕微脹痛,隨即就會有奶呈噴射狀或快速滴水狀流出。那么如何刺激奶陣?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刺激奶陣? 奶陣真的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看不到,摸不著,甚至有些媽媽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只要你在哺乳,它就是真實存在的。 沒有奶陣 = 饑餓的嬰兒! 奶陣是因為身體產生了催產素后,引起乳腺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而導致的。催產素又被稱為“愛的荷爾蒙”,當你在做任何讓你感覺心情愉悅的事情的時候,都會伴隨著它的產生。男女性愛的高潮和欣快感也是催產素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刺激奶陣產生,就想方設法讓你的催產素爆棚吧。 視覺: 看一部搞笑的片子,讓你忘掉煩惱和不愉快 看看寶寶的照片和視頻 聽覺: 聽聽舒緩的音樂 聽聽寶寶
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一些寶媽會出現母乳不足的情況。那么母乳不足怎么辦?如何科學的催奶?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吧。 要想追奶,多吸吮是必須的。 寶寶吸吮多了,寶媽的身體才知道要產生更多的奶水來供給寶寶。泌乳量和吸吮的頻率是成正比的。按需喂養,寶寶要的時候就給他吃,乳汁是越吃越多的! 1、糾正乳頭混淆 乳頭混淆的寶寶,只認奶瓶而不喜歡甚至都不吸吮媽媽的乳頭。刺激少了,乳汁分泌肯定會減少。所以糾正乳頭混淆就很重要。 那怎么糾正呢? 停止奶瓶,用小勺或者其他方式喂奶。哭鬧肯定是有的,寶媽跟家人一定要堅定,特別說明:(第一:純母乳喂養對寶寶身體發育最健康,第二:奶粉錢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哦)寶寶是很聰明的,當他知道小勺沒有媽媽的乳房舒適的時候,就會慢慢接受了。寶寶越小,使用奶瓶時間越短,糾正起來就會越容易。
如何刺激出奶陣?刺激出奶陣有什么好方法?奶陣,就是乳汁快速而大量地從乳房涌出,下面來看看怎樣才能有效地刺激出奶陣? 很多媽媽都希望自己乳汁多多、奶陣多多,好讓寶寶吃個飽、吃個夠。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奶陣少或者幾乎沒有,聽不見寶寶吃奶時候大口的吞咽聲,讓媽媽們很苦惱。所以我們今天就教教大家如何有效的刺激奶陣。 什么時候需要刺激奶陣? 刺激奶陣,通俗的說就是通過刺激乳頭乳暈,讓我們的乳汁迅速的出來。如果媽媽乳汁充足或者寶寶吸吮力比較強,對乳頭的刺激已經足夠的情況下,不需要媽媽來刺激奶陣,正常的喂養就好。 可是如果媽媽乳汁比較少,寶寶吸吮能力差、乳頭混淆、吃奶著急(吸吮幾口吃不到就急得哭)或者媽媽需要背奶,學會刺激奶陣,讓我們的乳汁能大量而迅速的流出,能讓寶寶迅速的吃到奶水,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刺激奶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