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
1、能力目標:引導幼兒了解文具的名稱和用途。
2、情感目標:激發幼兒自主創作表現樂曲的動作,體驗雙圈集體舞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讓幼兒能從直觀的歌曲中了解文具的很多用途。
把激發幼兒自主創作表現樂曲的動作,體驗雙圈集體舞的快樂作為活動的難點。
二、活動準備:
1、《文具恰恰恰》的歌曲磁帶、錄音機。
2、自制圖畫一幅(采用擬人化得手法畫出各種文具,有微笑的細長鉛筆,筆頭下寫出字,橡皮在擦掉錯字,尺子畫出直線,轉筆刀正在削鉛筆,掛著一串鉛筆屑,四方的鉛筆盒。)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本活動中,我設計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小朋友都經常使用的文具是什么?你們都知道他們的用途是什么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輕松自然的過渡到教學活動中。
(二)、播放歌曲《文具恰恰恰》,請幼兒欣賞歌曲。
幼兒在很好的表達自己對文具的了解之后,我以一首歌曲的出現把幼兒的情緒帶動了,愉悅的心情有利于本次活動更好的銜接。
(三)、出示圖畫,請幼兒觀看圖畫,聽老師慢唱歌曲,并記住歌詞內容。
直觀法的運用,讓幼兒能更清晰的了解圖畫所帶來的魅力,因為這個年齡段得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從幼兒認識事物求了解物體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四)、采用整體教唱法教授歌曲(老師大聲唱,幼兒小聲唱)
以這樣的姿態面向幼兒,使幼兒能夠善于觀察老師在教授歌曲時的表情,在此基礎上,注重了觀察能力的滲透和培養,并鼓勵幼兒嘗試跟著音樂集體唱、分組唱、個別唱,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逐步加快速度,培養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五)、幼兒之間相互扮演“小老師”學習歌曲
讓幼兒做幼兒的“小老師”,讓個別唱的正確的幼兒師范唱,讓其他幼兒跟學,這樣不僅讓示范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且能激發其他幼兒參與的欲望,形成互動效應。
(六)、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學跳雙圈集體舞
加入歌曲的烘托,夾雜自我創作的元素,我又在歌曲中“恰恰恰”處,及時引導幼兒做好銜接動作,使幼兒從中體驗到雙圈集體舞的快樂。
(七)、活動延伸:
讓家長帶孩子選購部分文具,為孩子入小學做準備。
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文具店”并作統計記錄。
2、在游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三、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裝有各種文具的小書包。
2、筆、記錄板
3、標簽紙、各種自制紙幣若干
4、售貨員標志
四、活動過程
1、介紹我的文具
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代表介紹。
2、布置文具店
每組布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幼兒分組布置,并貼上自制的價格標簽。
給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況。
3、統計文具
幼兒作文具店統計員,統計并記錄本店的文具數量。
同伴相互交流、檢查。
4、游戲;小小文具店
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歸放到自己的小書包中。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