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咸魚在製作和蒸煮過程中也會產生N-亞硝基化合物,不少研究已證實這種物質有機會令人患上鼻咽癌。一些研究更指出,進食中式咸魚的次數、持續時間,與患上鼻咽癌之間存在一定關係,如進食者年齡在10歲以下,則患病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咸魚雖美味,但絕對要適可而止,尤其小朋友更需避免食用。
黃麯霉毒素是自然界最烈的致癌物之一,發霉的花生、粟米、乾果堅果、谷物、香料都有可能含有黃麯霉毒素。這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毒素,能抵受高溫,并會導致肝癌。有研究指出,全球高達3成的肝癌個案是由黃麯霉毒素所引致,對于乙型肝炎帶菌者來說,黃麯霉毒素尤其危險。在一些急性中毒的個案中,誤食沾染黃麯霉毒素的食物不但導致肝臟受損,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死亡。然而,食物中的黃麯霉毒素很難避免,大家只能盡量食用新鮮的食物,留意食物食用期限,注意把食物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有助于降低風險。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無處不在,它們在人體內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后,可能會形成PAH(苯并[a]芘),這也是一種致癌物質。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2004年的研究發現,烹製燒烤肉類時,燒烤的烹煮溫度越高,或食物距離熱源愈近,PAHs含量便愈高。平時最好少吃燒烤肉類,如果要吃也要注意把燒焦的部分去掉。
酒精進入人體后轉化成乙醛,屬于一級致癌物。世界各地研究一致證明,經常飲酒會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喉癌和食道癌的風險。接近3成的東亞人,體內分解乙醛的酵素活性只有正常人的10%。這些酵素功能較差的人飲酒,患食道癌和頭頸癌的機率會更高。每天攝入大約50克酒精(約5.3個酒精單位)的人患上述癌癥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2-3倍,患乳癌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1.5倍。要注意,同時有吸煙和酗酒習慣的人,患癌的幾率會倍增。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