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特別不愛吃蔬菜,無論把菜切碎藏在米里、卷在餅里還是伴著粥喂,他都會吐出來,特別抗拒。求支招啊~
怎么樣才能讓寶寶愛上吃青菜呢?我家寶寶除了吃點西藍花,其他綠色的蔬菜一律不吃…
蔬菜中含有多種營養素,對于寶寶的身體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很多家長卻因為寶寶不愛吃蔬菜而感到苦惱,不知道如何去攻克這一大難題。
其實,寶寶不愛吃蔬菜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許許多多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很有可能正是家長一個沒有注意到小細節,就讓蔬菜在寶寶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么,寶寶為什么不愛吃蔬菜呢?家長又該如何讓寶寶愛上吃蔬菜?一起來看今天的內容吧~
寶寶為什么不喜歡吃蔬菜?
1受父母的影響
在指責寶寶不配合時,先問問自己“你是這樣的嗎?”
有些家長自己本身就很偏食,那么寶寶偏食的概率自然會增加。尤其是家長不喜歡也不準備,導致這些食物長期不出現在餐桌上,那么寶寶自然不愿接受。
還有些家長會經常在寶寶的面前評價食物的好壞,寶寶自然就容易對某些食物產生警戒心。如:家長不吃苦瓜,寶寶從小沒有吃過苦瓜,那么長大后很可能也不吃;家長的口味較重,寶寶長期跟著父母吃重口味的食物,口味自然也會跟著變化。
所以說,家長的飲食習慣對寶寶有很重要的影響,家長要想改變寶寶,就先要改變自己。
2說得越多越抵觸
有些家長因為寶寶的不配合就執意要求寶寶去做,甚至一家人輪番上陣,媽媽喂不吃就爸爸喂,爸爸喂不行就換爺爺奶奶哄,甚至責罵威嚇寶寶。寶寶在這種氛圍環境下,自然對其“恨之入骨”,更加強化了不愿吃的決心。
3從添加輔食開始就沒有蔬菜
有些寶寶不愿意吃蔬菜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基本不把蔬菜加入輔食中,寶寶很少接觸,對蔬菜沒什么印象,當然就不接受了。
4食物太硬吞不下
對于正在長牙的寶寶而言,食物的軟硬程度會直接影響寶寶的接受度。再加上小寶寶初期嘗到的食物都是較軟、較爛的,突然要他/她學習咀嚼較硬又有異味的食物,自然一時之間無法輕易接受。尤其是有莖、梗的蔬菜,寶寶還需要花一番工夫咀嚼,當然不會喜歡。
因此家長在選擇蔬菜的時候可挑瓜類或將蔬菜切得很細,并依據寶寶的生長情況,調整食物的軟硬度,這樣還可以避免進食哽噎的危險。
5味道不好
由于蔬菜含有葉綠素,烹調過后味道可能有些苦澀,而且給寶寶的食品也不宜多添加調味料,所以吃起來口感不那么鮮美,不如肉類等食品那般好吃,因此很難讓寶寶喜歡。
6貼標簽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寶寶正常飲食習慣的培養,或對寶寶過于遷就與放任。寶寶不愛吃蔬菜,就盡量不制作蔬菜類食物給寶寶吃,還給寶寶貼上一個“不愛吃蔬菜”的標簽,長期下來必定會助長寶寶挑食的壞習慣,讓寶寶不愿再去接受那些他/她“不喜歡”的食物。
如何讓寶寶愛上蔬菜呢?
早添加
在初期添加輔食的時候,就應該讓寶寶吃遍各種各樣的蔬菜汁,這么嘗一遍之后,家長自然就知道寶寶喜歡的是哪幾個蔬菜,不喜歡的是哪幾個。這樣在今后食物的烹飪上就可以著重去選擇寶寶喜歡的,同時配合著寶寶抵觸的那幾樣,潛移默化去改變寶寶對其的抵觸情緒,慢慢去習慣蔬菜的味道及口感。
不強迫
對于那些味道很重的蔬菜,家長不要強迫寶寶去吃,可以通過改變食物的性狀再拿給寶寶吃,例如把蔬菜加到別的餡兒里面,減弱其味道讓孩子慢慢去適應。
巧喂養
寶寶長了乳牙之后,家長們就可以把能生吃的蔬菜切成很細小的條條或小塊塊,每天有規律的喂給孩子吃,一來可以緩解寶寶出牙期的不適感,二來也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三來蔬菜也吃了,可謂是一舉三得。
多影響
家長還可以去搜集一些關于蔬菜的故事,通過講故事來促進寶寶對于蔬菜的喜歡,最好可以把故事里面的主角可以換成孩子的名字,這樣也更有帶入感。平常可以帶寶寶去菜市場啊,或者超市啊多認識多了解蔬菜,給寶寶講講關于各種不同蔬菜的知識。
最后,小編要強調的就是榜樣的力量!在要求孩子去做什么之前,自己一定要親身示范,做到多吃蔬菜,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喜歡,給寶寶留下一個好的學習標桿。更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愛吃蔬菜”的標簽,而是要鼓勵寶寶,每當寶寶吃下一口蔬菜時就要及時給出肯定與表揚,這樣才能激發孩子吃蔬菜的興趣。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