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碰到好幾個媽媽跟我說起,寶寶不愛吃飯,或者吃飯習慣不好,吃飯成了媽媽的一塊心病,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寶寶吃飯的那些事。
寶寶不愛吃飯,原因有很多,一個是病理性原因,比如缺鋅引起的厭食,或者出于感冒、喉嚨痛等身體不適期對。對于缺鋅的小朋友,可以吃點鋅含量高的食物進行食補,如牡蠣、牛肉、動物肝臟、蛋、魚等,或者吃一些補鋅的口服液咀嚼片等補充。其他臨時性生理因素導致的胃口不佳,可以忽略,一般等寶寶身體好了胃口就會恢復。
病理性情況引起的厭食是少數,寶寶不愛吃飯絕大多數情況下,原因就簡單兩個字,不餓。你沒有看錯,就是不餓。很多情況下,寶寶的餓只是家長覺得餓,并不是他自己餓。其實寶寶的食欲是一種本能,即使是剛出生的寶寶,只要餓了,他就會通過哭來表達,所以家長根本不用擔心寶寶會餓到。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心理性因素,這個典型表現就是厭奶期。我認識一個媽媽,大概5個月的時候,她的寶寶對奶瓶非常拒絕,可以熬著一天不吃,就等媽媽回來親喂。這種情況純母乳寶寶會比較多,混合或者奶粉喂養的比較習慣奶瓶,不會那么排斥,等過了厭奶期這個情況就會改善。
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最好的方式是讓寶寶自己做主。吃飯的點到了,如果寶寶不想吃,不要強迫,等他感覺到餓了,自然會想吃。但是很多家長由于怕孩子餓,非要追著喂,這樣容易引起寶寶的逆反心理,從而失去對食物的興趣。寶寶進入學步期以后,能力增加,有太多比吃飯更好玩的事情吸引他注意力,在寶寶不愿意吃飯的時候,我們采取的措施宜疏不宜堵。比如在他面前夸贊食物好吃,咀嚼的夸張一些給他看,或者把食物做的漂亮一些,顏色多彩一點,勾起寶寶的食欲,而不是強迫他吃。
讓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很重要一點,是要把吃和玩分開,吃的時候不玩,玩的時候不吃。很多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吃點,喂飯容易些,拿個玩具甚至手機吸引他注意力來達到喂飯的目的。一旦寶寶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家長就要追著
喂,累不說,萬一孩子一個不注意,噎住了,就不是小問題。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樣,胃的活動處于活躍狀態,人體會自我調控胃部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幫助消化吸收,如果此時玩游戲或者看電視,血液就會優先供應腦部,使胃血流不足,從而影響消化吸收,長此下來胃功能受損,會導致營養不良,胃病等。
吃飯的時候,除了餐具和食物,不要給孩子其他東西,這樣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盡量讓寶寶自己吃飯,不僅是手眼口的協調訓練,也避免了由于等著喂飯無聊而衍生出的玩的需求。
寶寶的一頓飯進食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時間到了,不管有沒有吃完,都要結束。讓寶寶養成好的吃飯習慣,其實做法也很簡單,餓一頓。不吃了,就把食物都撤掉,在下一頓吃飯之前,除了水,不要給任何食物,餓過了自然就會好好吃了。
最后我想說的是,不要怕寶寶餓,不要怕寶寶餓,不要怕寶寶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