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宮的出血量
產后隨著子宮內膜等物質的脫落,產婦會排出大量惡露,也就是出血。若產婦在產后2個小時內出血量超過400毫升,就屬于產后出血癥狀,應立馬采取救治措施。
2、宮底的高度
經過十個月的孕育,孕婦的子宮被撐到了原來數倍大,所以在胎兒娩出后,子宮就會恢復到原狀。所以,產后就應該時刻觀察子宮宮底的高度,當出現子宮宮底下降速度異常緩慢的癥狀時,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有什么異常狀況。
3、排尿情況
在分娩的過程中,產婦的膀胱被長時間擠壓,收縮能力減弱,很容易出現排尿困難,甚至出現嚴重的尿潴留現象。所以一般在生完孩子后,只要孕婦有便意就要立即排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及大便秘結;同時,留意自己排尿時是否有灼熱或刺痛感。
4、胎盤的完整度
一般來說在胎兒娩出后30分鐘之內胎盤就會娩出。但也有些準媽媽胎盤沒有及時排出,所以就需要手取胎盤,胎盤取出之后,醫生還要觀察胎盤和胎膜是否完整。若是發現有殘留,還需進行刮宮手術。
一般來說,剖腹產的準媽媽在縫完切口后就能推出產房回病房了。
原因分析:
剖腹產也是一場手術,所以在術后需要觀察。但這個觀察卻不需要在產房進行,病房里的護士就可以勝任。因此,剖腹產的孕婦在生產后可以直接出產房。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