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寶媽們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或許都遇到過,不喂寶寶,寶寶就不吃飯。那么你們知道喂飯的危害有哪些?該怎么辦?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大人常常會以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來代替孩子的想法和感覺。“有種餓,是奶奶覺得我餓,有種冷,是媽媽覺得我冷。”雖然我們都聽過祖訓(xùn):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很少。就拿喂飯來說,其實很多家長知道喂飯對孩子不好,但還是忍不住把自己手上的勺子伸到自己孩子嘴邊。
喂飯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孩子會覺得吃飯不是自己的事,不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能力和責任感。
2 消化不好。大人喂飯常常怕孩子吃不飽,對孩子的食量往往估計過高,會導(dǎo)致喂食過多,影響消化。長期會導(dǎo)致積食,孩子容易生病。
3有的大人為了方便,直接用自己用過的勺子或筷子喂孩子,容易傳染病菌,導(dǎo)致孩子生病。4注意力不集中。有人喂飯,孩子就解放了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可以到處看,可以玩玩具。有的大人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就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這樣不僅對眼睛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吃飯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不只是填飽肚子,孩子自己去體驗飯菜的冷熱,這可以鍛煉他們的觸覺;孩子自己去使用勺子、筷子,這可以鍛煉他們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手部精細動作;孩子為自己做出選擇,吃什么不吃什么,什么時候感覺吃飽了,這讓孩子有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有的家長也想改變現(xiàn)狀,但孩子小時候老是給他喂飯,現(xiàn)在大了養(yǎng)成習慣了,怎么改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立規(guī)矩:
1、到時間就吃飯,不吃就沒飯,只能餓著肚子等下一頓。就餐時間與家人一起吃,如果錯過了就餐時間就沒得吃了。
這需要家里的所有人態(tài)度保持一致。吃完飯就把剩飯和零食都收起來,堅決不能給孩子吃,哪怕他哭鬧。
2、在餐桌旁就餐,吃飯時不可以看電視、玩玩具。如果違反了,那么就不要吃飯了。吃飯和看電視、玩玩具只能選一件事先做。
一定要全家人保持一致,不能讓孩子覺得有空可鉆。而且孩子其實很聰明的,會根據(jù)大人的態(tài)度做出判斷。如果她明白待會兒要餓肚子,就會主動吃飯了。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立好規(guī)矩后,保持堅定的態(tài)度,任由孩子哭鬧,撒潑打滾來試探,立好的規(guī)矩就不能變。等孩子哭完鬧完,發(fā)現(xiàn)沒用,餓肚子的還是自己,很快他就會自己吃飯了。
孩子三歲上幼兒園前,基本上就要學(xué)會自己吃飯了,因為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孩子,給每一個孩子喂飯。到幼兒園中班就會要求,孩子吃飯要使用筷子。很多家長說,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里,吃飯都很好,都是自己獨立吃,但是在家里卻依然要大人喂。
所以,請相信孩子,學(xué)會放手,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吃飯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