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時注意事項有哪些?寶寶生病時做什么比吃藥有效?寶寶生病時一定要聽懂醫(yī)生這7句話,“多喝水,少吃辣,多休息”類似的醫(yī)囑寶媽們都聽過,有的寶媽覺得,比起怎么給孩子喂藥,這些醫(yī)囑不那么重要。但其實,對于病寶寶,做好這些事跟吃藥一樣重要。
你要忌辛辣
胃里有一層薄薄的黏膜,這層黏膜相當于胃的內(nèi)壁,會幫寶寶消化食物。辛辣的食物會經(jīng)咽喉到胃里,所以勢必會刺激食道、胃和腸道,而大多數(shù)疾病都離不開口服藥,這也就是說,胃黏膜受損會影響胃對藥物的吸收,或是破壞藥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復。
像咳嗽、哮喘等氣管類的,胃炎、胃潰瘍等刺激胃部的,或者口腔潰瘍、肛裂等讓人酸爽的疾病,確實需要忌辛辣。
像糖尿病病人應避免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的含糖類的食物;像痛風病人應忌食動物內(nèi)臟這樣的高嘌呤食物;像患皮膚病或做了手術的病人需忌辛辣以免影響傷口愈合或加重病情的……
同理,像 X 疾病就應該避開引起它不好的 Y 物質,但不是說所有的病都需要忌口。該忌口的,醫(yī)生自然會特意交代,倘若沒有特意說的,那就該吃吃,該喝喝。
你要多喝水
1. 寶寶生病時,身體的水分多多少少都會流失。如果寶寶還伴有上吐下瀉、大出汗或高熱等癥狀,水分會流失得更多,所以及時給寶寶補水,能避免寶寶出現(xiàn)脫水。
2. 寶寶生病時會有很多細菌產(chǎn)生的毒素和一些水溶性不高或未完全代謝的藥物,極容易在寶寶的尿液中結晶,損害寶寶的腎功能。這些都可以通過讓寶寶多喝水,稀釋細菌產(chǎn)生的毒素,促使寶寶多次排尿,盡快排出在寶寶體內(nèi)的滯留藥物或其代謝產(chǎn)物。
3. 生病時,寶寶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也會變得紊亂,產(chǎn)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多喝水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
你要多休息
1. 生病的時候,比如發(fā)熱、咳嗽時,寶寶的身體比平時虛弱很多,多休息可以減少寶寶體力的消耗,減輕寶寶生病時的不適感。
2. 生病會讓寶寶的免疫力下降,充分休息可以提高寶寶身體的免疫力,并且增加身體中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等)的數(shù)量和活性,而且只有寶寶休息好了,才有精神和力氣對抗病魔,加快身體恢復速度。
3. 醫(yī)生說讓多休息,是因為生病時身體很虛弱,而器官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給恢復并提高免疫力,如果還在運動,身體大部分能量供給都被運動消耗了,就沒有充足的養(yǎng)分來對抗疾病。
你要講衛(wèi)生
1. 勤洗手
實驗表明,人的一只手大約黏附著超過 40 萬個細菌,成年人會在 1 小時內(nèi),至少 3 次用手觸碰自己的鼻子、嘴巴、眼睛等部位,而對于寶寶來說,用手接觸這些部位的次數(shù)只會更多。
再加上寶寶的手經(jīng)常拿這摸那,很容易被弄臟。如果用臟手摳鼻子、揉眼睛、摸嘴巴,就會把病菌帶進體內(nèi),引起疾病。
倫敦衛(wèi)生與熱帶醫(yī)學院的研究表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皮膚皰瘡的發(fā)病率可以降低 34%,腹瀉的發(fā)病率下降 53%,肺炎的發(fā)病率也可以下降 50%。
所以,一定要勤洗手。接觸了臟東西要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后也要洗手。
僅僅做到洗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是正確洗手,看到這兒先別嗤之以鼻,我接觸過的家長里還真沒幾個會洗手的。
第一,牢記洗手三字訣:勤洗手、半分鐘(大概唱 2 遍生日歌的時間)、流水洗、要擦干;
第二,最后用干凈的毛巾或一次性紙巾擦干;
第三,給寶寶用普通的肥皂、皂液或不含殺菌類的洗手液就行,如果遇到不方便洗手時,用酒精超過 60% 的免洗手部消毒液清洗,或是濕巾,但不建議常用。
start
1.將手掌揉在一起
2.摩擦每只手的背部
3.兩只手互搓
4.擦拭手指尖
5.擦拭手指背部
6.擦拭你的手指
7.擦拭手腕的兩端
2. 勤洗澡
人體表面密布的汗腺和皮脂腺會分泌很多廢物,像各種鹽、揮發(fā)性脂肪酸、腺細胞碎屑等,如果它們在皮膚表面停留一段時間,就會混合變?yōu)樗嵝裕l(fā)出難聞的味道。
長時間不洗澡,皮膚上的污垢會越積越多,不僅不衛(wèi)生,還很容易得各種皮膚病。
除了自身的因素,每天還會接觸外界中無數(shù)的微生物和細菌,不洗澡也會造成感染。
勤洗澡,不僅可以及時清除頭發(fā)中、皮膚表面、毛孔中的灰塵、細菌,保持毛孔和汗腺的通暢,還能加強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增強寶寶皮膚的抗病能力,防止寶寶皮膚生瘡、長癬、長疥子等。
注意室內(nèi)保濕
1. 當空氣濕度低于 40%時,鼻部、肺部和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會大量散失,彈性降低,黏液分泌減少,黏膜上的纖毛運動也會變得十分緩慢,就會很容易導致灰塵、細菌等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fā)寶寶咳嗽。
像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以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都有可能因此出現(xiàn)在寶寶身上。另外,人體表皮的水分也會大量散失,導致寶寶的皮膚彈性下降,會增加寶寶患濕疹的概率。
2. 空氣濕度高于 80%時,夏天,寶寶的汗液不容易排出來,自然會感到無精打采,萎靡不振。冬天又會讓寶寶感到陰濕、寒冷,還容易患感冒。
3. 無論是空氣過于干燥還是潮濕,都會助長一些細菌、病毒的繁殖和傳播。比如在冬天,大多數(shù)家庭都會擔心寒氣入侵,緊閉門窗。為避免空氣太過干燥,在室內(nèi)用空氣加濕器。
在這種情況下,室內(nèi)溫度較高,空氣不流通,空氣里面的濕度就會加重,特別容易助長細菌、螨蟲等的滋生。所以空氣濕度保持在 45% ~ 55% 時是最好的。
保持室內(nèi)通風
開窗通風能夠減少室內(nèi)的細菌滋生,也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nèi)的污染物。
調(diào)查研究表明,在不開窗的一房間中,1 立方米的空間里有 19000 個病菌,開窗通氣后只有 5800 個了。而且,室內(nèi)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一般要高 2 ~ 5 倍,有的甚至高出幾十倍。
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nèi),各種細菌、病毒會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有的細菌、病毒會漂浮長達 30 多個小時。如果寶寶長期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且不說寶寶會不會因此患上其他病癥,就寶寶的免疫力而言,也會比往常下降。
冬季氣溫較低,不少媽媽擔心會凍到寶寶就很少開窗,反倒給病毒繁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很容易導致健康的寶寶生病,如果寶寶已經(jīng)生病了,也只會讓寶寶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看到這兒,可能有媽媽會問“霧霾遮的人 1 米外什么都看不清,還敢開窗嗎?”我的答案是當然。只不過在霧霾非常嚴重時,減少開窗的時間,窗戶開小一點,最好有紗窗,并在室內(nèi)用上加濕器、濕化噴霧,或在暖氣上放一盆水,增加空氣濕度,讓灰塵和微生物都沉下去就沒事。
遠離人群
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流行病盛行的時候,人會通過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把呼吸道的分泌物以飛沫的形式散布在空氣中,被易感人群吸入到呼吸道里。
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后,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就開始大舉進攻,使其壞死、脫落,引起發(fā)病,出現(xiàn)呼吸道癥狀,如流涕、打噴嚏等。
而寶寶本身的免疫系統(tǒng)還未發(fā)育健全,屬于易感人群,很容易成為細菌、病毒的發(fā)展對象,尤其是傳染性的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結核病、百日咳等。
醫(yī)生說遠離人群,就是因為經(jīng)常去人多的地方會增加寶寶交叉感染或交叉?zhèn)魅镜母怕剩苡锌赡茏尡緛斫】档膶殞毟腥炯膊。蚴羌又乇疽鸦疾殞毜牟∏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