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孩子入睡對家長來說一直是個大難題,很多家長都曾表示,自己被家里的“睡渣寶寶”折磨得不行,甚至還耽誤了自己的日常休息。
因此,能夠準確捕捉到孩子睡覺的信號,并且及時進行跟進,對家長顯得尤為重要。而如果父母在觀察過程中,遇到以下這些所謂的“壞習(xí)慣”時,家長也不要太著急,因為這或許對于孩子可能是件好事。
寶寶的哄睡問題,成了家長的煩心事文文自從生了寶寶之后,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就變得異常憔悴,主要是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孩子一點都不配合自己的作息。
例如說剛剛費了很大的勁兒把孩子哄睡著,躺下不到五分鐘,孩子就開始不斷地翻身,還會伴有讓人心疼的哭聲。
于是文文立馬就起來抱寶寶,并且給寶寶喂奶,然而這一番折騰并沒有讓孩子早點睡著,相反又持續(xù)了很久才逐漸入睡。就這樣,文文眼下的黑眼圈日益加深,卻絲毫沒有解決辦法。
在哄睡的問題上,家長可謂是身心俱疲在生活中,哄孩子睡覺這道“題”,真是難倒了很多家長。
對于十分缺覺的父母來說,他們真的非常希望孩子能夠順利地入睡,但事實總不是那么的順利,家長越著急,孩子越不配合。
那么孩子到底什么時候才能自主入睡呢?只要掌握了孩子的一些睡前信號,就能讓整個過程進展得更加順利些了。
當寶寶出現(xiàn)這些“壞習(xí)慣”時,就是在暗示其可以自主入睡了我們?nèi)粘KJ為的“壞習(xí)慣”,其實是寶寶能夠自主入睡的信號,當我們再次遇到的時候不要去打斷,而要更自然地去接受,去配合,因此家長可別盲目干預(yù)才好。
★睡覺前喜歡“咬手”、或者對某個玩具產(chǎn)生強烈依賴感
細心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到了一定月齡后,在睡前總是習(xí)慣性地咬手,或者一定要摸著某個玩具才肯入睡。
有些家長害怕的是孩子咬手不斷,會形成壞的習(xí)慣,不能投入到睡眠狀態(tài),或者是對玩具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感,于是就強迫寶寶停止此類行為。
但其實,這類行為是孩子自我哄睡的一種方式,他們試圖通過這種行為來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隨后再進入夢鄉(xiāng)。
★半夢半醒間反復(fù)翻滾
也有的家長表示孩子睡覺一點都不老實,總是在床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在清醒和睡夢中來回徘徊,看到孩子這個狀態(tài),總是讓家長很糾結(jié)。
但家長要清楚的是,這其實是孩子正在醞釀睡眠,這是投入睡眠之前的一個必經(jīng)過程,如果我們不讓孩子翻滾,他們反而不適應(yīng)呢。
★經(jīng)常哼唧又哭鬧
再有就是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哼唧和哭鬧,本來費了很大的力氣把孩子哄睡著了,但不一會他們又開始發(fā)出各種聲音。
家長覺得很不安心,于是會給孩子喂奶或者把孩子抱起來繼續(xù)哄,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哄了半天后孩子還是睡不著,甚至哭得更兇。
其實哼唧和哭鬧這種行為,都只是孩子在兩個睡眠狀態(tài)中不斷交替所產(chǎn)生的一種行為,家長只要安靜觀察就可以了,不要盲目干預(yù)。
首先,逐漸簡化自己的哄睡步驟
媽媽們需要注意的第一點就是慢慢地簡化自己哄孩子睡覺的步驟,不要設(shè)立那么多儀式感,最好是簡單干脆,環(huán)節(jié)精煉后自然能讓寶寶更容易接受。
其次,當孩子中途醒來先別急著拍哄
孩子中途醒過來其實是很正常的跡象,這個時候孩子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所以家長切忌不要去拍打孩子,拍打過后反而讓其更清醒。
我們可以先去靜靜地觀察孩子,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很快地入睡,若寶寶實在還是清醒的話,我們再去拍哄也來得及。
最后,言語上的安撫與鼓勵很重要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們的語言接收能力也變得更強了,家長想要讓孩子睡的更好,不妨對孩子說一些安慰或者是鼓勵的話語。
這些話語會讓孩子感到滿足,他們逐漸的會愛上這樣的睡前儀式,整體氛圍也能更加和諧些,家長也更輕松。
本內(nèi)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