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嬰兒健康長和發育最理想的食品和營養來源,但在現實生活中
奶水不足也是媽媽們常見的困境兒保專家告訴你
@母乳不足的表現
1、媽媽方面
(1)乳房擠不出乳汁,出現乳頭疼痛、乳頭充血、哺乳后乳頭不變軟等情況。
(2)喂奶前媽媽沒有乳房膨脹感,喂奶前后乳房大小變化不明顯。
(3)哺乳時聽不到寶寶連續的吞咽聲。
2、寶寶方面(1)情緒不良:
母乳充足時,寶寶吃完奶后情緒良好或哺乳后安然入睡。如果寶寶沒有自身疾病,也沒有大小便等情況,哺乳后仍哭鬧不安,很可能是母乳不足。
(2)頻繁進食:
寶寶吃飽后通常能熟睡2-3個小時,或者隔2-3個小時再吃下一頓。如果間隔小于1個小時馬上又要吃,或者每24小時喂養次數少于8次,以及寶寶吸吮每側乳房超過30分鐘等情況都有可能是母乳不足。
(3)排便量少:
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小便6次以上,大便2-4次,呈稀糊狀。如果寶寶小便少于6次,大便1個月內每日排便少于3-4次,或大便很稀,有綠色泡沫,可能是奶水不夠。
@母乳不足的原因
1、媽媽自身因素
(1)缺乏信心與熱情,擔心母乳不足而減少喂奶。
(2)母親飲食過于清淡,或挑食、偏食引起營養不足,以及睡眠過少等因素都不利于泌乳反射,同時乳汁的質量也會受影響。
(3)乳腺或乳房發育不良、乳頭凹陷,或曾經做過乳房手術等,均可使乳汁分泌減少。
2、喂養方法不當(1)次數過少:
長時間不哺乳或喂奶間隔過長,每天喂奶少于6次,不僅不利于乳汁的分泌,還會導致乳汁不足。
(2)方式不當:新生兒出生后沒有及早開奶或沒有按需哺;母嬰分離;使用奶瓶喂奶造成“乳頭錯覺”,導致新生兒不愿吸吮母乳;母親因為乳頭疼痛不愿讓新生兒吸吮等因素,均可導致乳汁不足。
(3)時間不夠:
每次喂奶時間為5-10分鐘或更短、沒有吸空一側乳房即喂對側,可導致泌乳不足。
(4)姿勢不佳:
喂奶時乳房與寶寶的口腔含接不好,或哺乳時位置不正,可導致嬰兒吸吮不到乳汁,不能刺激泌乳反射。
關鍵信息來了
@如何增加母乳1、媽媽要樹立足夠信心,相信自有充足的奶水來喂哺寶寶。
2、營養豐富、平衡的膳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乳汁的分泌。同時要避免飲酒、吸煙和接觸有害物質。
3、保持良好的情緒,分娩后媽媽在生理及環境因素作用下,情緒易波動,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
4、正常寶寶一出生即具備吸吮能力,出生后30分鐘即可開奶,早期乳汁分泌量較少,新生兒的吸吮有利于促進乳汁分泌。
實驗證明,在寶寶吃奶后,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5、每次喂哺的時間盡量保持在15-20分鐘左右,盡可能讓寶寶吸空一側乳房再喂另一側。開始時1-2小時喂一次,再到2-3小時一次,逐漸延長至3-4小時一次。3個月以后,每天需喂哺6次。
6、寶寶出生的最初幾日,少量初乳可以滿足寶寶需求,無需添加任何飲料和代乳品。哺乳前如果添加了這些代用品,將減少寶寶對母乳的渴求,不有利吸吮。而使用奶嘴喂養,使寶寶產生乳頭錯覺,不喜歡或拒絕吸吮母乳而影響乳汁分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