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鹽,沒力氣的呀…… 我知道,寶寶的輔食沒加鹽,簡直難吃得要命,沒!味!道! 老人一早就嚷著讓加鹽了,寶寶也蠻喜歡吃,那么,就這么加起來?建議你別這么做! 如果不給嬰兒的食物中加鹽,會不會導致孩子氯和鈉攝入不足呢? 包括母乳在內的嬰兒食品中都含有鈉和氯,只因這兩種元素不是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所以沒有咸味。嬰兒配方粉、米粉等也是如此。 如果在嬰兒輔食內再添加食鹽(包括醬油等咸味調味品)會造成鈉攝入過多。研究表明,嬰幼兒對鈉非常敏感,1歲之內額外添加鈉,6歲即可觀察到血壓偏高。 另外,1歲以內,同樣不宜添加糖和其他調味料,早期加糖會增加出現齲齒的風險。 給1歲以內小嬰兒的食物加鹽 有些家長在喂養1歲以內的小嬰兒時習慣加點鹽,認為這樣孩子更喜歡吃,還能補充鈉和氯,其實這是不當的。
媽媽們總是擔心小寶寶吃不飽,或者營養不夠,常常過度的喂養也會引發一些健康問題,那么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呢? 寶寶的健康一直是爸媽的心頭大事,平時都擔心寶寶吃不飽,吃不好,影響吸收,因此拼命的給寶寶塞進去。寶寶因為年齡小,有時并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飽了,媽媽卻可能誤以為寶寶不舒服,這樣折騰來折騰去,寶寶的消化就越來越差,吸收自然也受到影響。因此媽媽一定要學會如何觀察寶寶的飲食狀態,避免“喂”出病。 過度喂養易導致嬰幼兒消化不良、體重非正常增加,繼而使寶寶產生肥胖。那爸爸媽媽怎樣判斷我的寶寶是否存在過度喂養?不同月齡寶寶的母乳、配方奶、輔食的量應該是多少合適?如何能避免不知不覺中的過度喂養?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何為過度喂養? 過度喂養是指給予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素超過寶寶機體保持代謝穩態的需要。傳統的
有些新媽媽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時,常常選擇配方奶粉來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寶寶。在這里,小編需要提醒各位新媽媽,配方奶粉不如母乳容易消化吸收,容易引起寶寶營養不良或消化紊亂,所以,在給寶寶喂配方奶粉的時候,需要注意各細節。 人工喂養要有“度” 母乳喂養的寶寶吃奶時,可以自己調節吸吮的乳汁量和吞咽動作的力度,也可以吃吃停停,但奶瓶喂養的寶寶因為難以掌控吞咽乳汁的節奏、奶嘴的流速,所以,奶瓶喂養的寶寶不得不吃得很急、很快。再加上有的新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每次沖調奶粉的量總是超過寶寶的需要。 表面上看來,奶瓶喂養的寶寶吃得多、長得胖、身體發育沒有受到什么影響,但是,這種過度喂養,會增加寶寶肝臟、腎臟的代謝負擔,也會在體內蓄積更多脂肪,甚至成為成年期肥胖的隱患,因此,新媽媽采取人工喂養時,要嚴格按照奶粉的沖調比例要求,乳汁不要過濃;給寶寶喂哺配方奶時,
寶寶的口味是爸爸媽媽培養出來的,小時候不喜歡的食物,長大后接受也很困難。嬰兒長到1歲后,對蔬菜會流露出明顯的好惡感,不愛吃菜的嬰兒會逐漸增多。為避免嬰兒抗拒蔬菜,培養愛吃蔬菜的習慣一定要從更小時抓起。 培養嬰兒吃蔬菜的興趣 由于飯菜不合口味,一頓、兩頓不吃蔬菜不是大問題,也算不上挑食、偏食、厭食。但如果嬰兒完全拒絕吃任何蔬菜,便需要及時糾正了。隨著孩子的長大,獨立意識開始萌芽,常常期望能自主挑選食物,自己吃飯,然而由于能力有限,常會弄得滿地狼藉;如果爸爸媽媽幫忙,嬰兒會因為無法享受到自己吃飯的樂趣而拒絕進食。所以,尊重嬰兒的選擇,培養嬰兒吃的興趣是糾正不吃菜的前提。 糾正寶寶不吃蔬菜的方法 態度堅決,但不要強迫 如果嬰兒因為飯菜不合胃口而不吃,爸爸媽媽可以把飯菜拿走,讓他等下一頓進餐時再吃;兩
在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就給寶寶喝母乳,當寶寶長到一定的年齡,寶寶只喝母乳是不夠的,所以要給寶寶增加一些輔食,才能使寶寶不餓。 那么寶寶什么時候才能吃大人餐了?寶寶吃大人餐有講究,不能隨便給寶寶吃,否則對寶寶的身體不好。 小敏在論壇發了問題:女兒最近喝奶總是不飽,是不是應該給寶寶喂點兒輔食,可是寶寶只有6個多月。那么到底6個月的寶寶能不能吃輔食? 寶寶多大才能吃輔食? 世衛組織給出的建議是:在寶寶1歲以后,家長可以考慮讓寶寶吃一些輔食,或者可以吃大人餐。 但是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所以這個也要根據情況而定,要看寶寶身體的這幾個信號。 一、咀嚼能力 寶寶的咀嚼能力決定了寶寶能否吃大人餐,當然每個寶寶的咀嚼能力又是不同的,需要家長慢慢的鍛煉。 家長在給寶寶喂輔食的時候,首先不能太急,先
伴隨著寶寶開始正常吃飯,很多家長會讓孩子繼續喝牛奶,也會給孩子增加一些米湯、豆漿、豆奶、椰奶和杏仁露等飲品。 那么,不同的飲品對寶寶的生長發育產生哪些不同的影響呢? 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來自美國兒科協會最新的研究發現: 關鍵詞:長高個 根據AAP(美國兒科協會)8月發布的最新研究通訊: 飲用非牛乳奶制品或可導致這些兒童比同齡兒身高偏低。 研究者發現:較低的身高與飲用非牛乳奶制品相關,比如由豆漿、大米或杏仁制作的奶制品。 作者提示:這個發現對于父母、營養學家和臨床醫生至關重要,尤其是當他們考慮選擇給孩子提供哪種奶制品飲用時。 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較高的身高與飲用牛乳奶制品有關聯,所以這些研究者著手研究那些越來越普及的其他種類的奶制品是否與生長相關: 他們研
在盛夏,寶寶常常會出現胃口不好的情況,有的甚至還拒吃飯,這讓家長非常無奈。這是因為夏天寶寶出汗多,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食欲不振。 不過家長也不用太著急,以下是0-3歲寶寶夏季喂養寶典,純干貨,快收下! 0~6月齡 對于6個月內的新生兒,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母乳喂養是最適合的。美國兒科建議,可以給出生后的小寶寶每日補充維生素 D 10ug(400IU)。 不過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不宜過早添加輔食 因為寶寶的胃腸道未發育成熟、胃酸少,殺菌能力差,而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所以過早的給寶寶添加輔食不僅達不到增加營養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寶寶胃腸道的負擔,容易引起腹瀉。 但是,當寶寶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寶媽們要考慮以下給寶寶增強輔食了哦!
奶粉配方注冊有哪些名單 1段奶粉 1、杭州貝因美母嬰營養品有限公司 貝因美愛加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2、北海貝因美營養食品有限公司 貝因美臻愛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3、黑龍江貝因美乳業有限公司 超冠寶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4、雅士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雅士利親兒適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5、內蒙古歐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瑞哺恩親悠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6、內蒙古歐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蒙牛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7、雅士利新西蘭乳業有限公司 菁珀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8、飛鶴(龍江)乳品有限公司 臻愛飛帆 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
小寶寶由于年紀小,有時候口渴了也不能準確表達自身的狀況。這個時候,家長們需要認真觀察、細心分析,及時給寶寶喂水。特別是在干燥的季節,識別寶寶身體缺水信號尤其重要。 識別寶寶缺水信號 1、 舔嘴唇 孩子感到口渴的時候經常會舔嘴唇,這個小動作其實就在告訴爸爸媽媽們他們已經感到口渴了,爸爸媽媽們如果時不時看見孩子舔嘴唇,要及時給孩子們補充水分了。 2、寶寶許久不尿尿 當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身體就會自發的做出調節,表現為尿液減少,皮膚干燥等,如果孩子在一上午都沒有尿尿或是尿尿次數減少,那就表明身體已經缺水了。另外,寶寶尿液變黃,大便干燥、硬結,也是寶寶身體缺水的信號。 3、食欲減退 身體缺水之后孩子的食欲也會減退,因為當人體含水量不足之后,腸胃功能就會受到抑制,影響了正常的消化功能。
今天的寶寶餐 親子便當 月齡:24月+ 食材:三文魚110g,蝦仁100g,玉米粒30g,豌豆粒30g,蘆筍70g,西藍花85g,檸檬片1片 廚具:湯鍋,蒸鍋,不粘平底鍋 用時:60分鐘 食材用量:蝦皮紫菜堅果粉飯團:熟米飯320g,蝦皮5g,紫菜3g,堅果粉10g(南瓜子2g、葵花籽2g、白芝麻2g、亞麻籽5g);秋葵厚蛋燒:秋葵4個,雞蛋3個。 推薦原因 兩歲以上寶寶的飲食已經成人化。隨著寶貝們接觸到的食物越來越多,挑食的情況也會變得更嚴重。想讓寶寶不挑食,咱們要給足寶寶好好吃飯的理由。星媽有4個私藏小妙招介紹給大家: 1. 讓寶寶成為食物的小主人:給寶貝創造機會參與食物的制作過程,哪怕只是些簡單的步驟,比如:讓寶貝幫忙擇菜洗菜,用小手捏捏飯團、用模具給餅干造型、包餃子,或者和寶貝一
脾為運化之初,胃為養生之本。夏天到了,如果孩子脾胃不好,要么會很胖,要么會很瘦。不論哪種,都令家長十分擔憂。 中醫說,脾胃虛弱百病生。要想幫助孩子調理好脾胃,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家長必須注意這幾大飲食禁忌: 01 強迫孩子吃越多越好 隨著現在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家庭對孩子的吃飯要求也在提高。“吃飯不光要吃飽,更要吃好”,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各種營養品都上了孩子的餐桌。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只要吃的越多,身體的抵抗力就會越好。于是,他們盲目地鼓勵孩子多吃,甚至強迫孩子吃的很多。 事實上,小孩的胃能容納多少是有一定量的。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僅會造成營養過剩,讓孩子變得虛胖,還會影響孩子腸胃的消化和吸收。長此以往,導致孩子的抵抗力直線下降。 古話說:“要使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最好讓孩子吃到七八分飽,不
寶寶奶睡知多少 寶寶必須奶睡是怎么形成的 1、寶寶哭鬧,媽媽為了不吵到別人就選擇喂奶“堵住寶寶的嘴”。 2、帶孩子是件辛苦活,當媽媽覺得累想休息而沒人帶寶寶時,會選擇給孩子喂奶讓他睡覺,自己也好休息。 3、寶寶睡不著,媽媽一邊喂奶一邊哄睡…… 正是因為這些不當的哄睡方式,導致喂奶成為了哄睡魔法,寶寶不吃奶就不睡覺。 寶寶奶睡知多少 奶睡有什么危害 1、導致乳牙齲齒 夜間睡覺時,唾液分泌量對口腔清洗的功能本來就會減少,如果這時候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對牙齒發育不利。 2、容易嗆奶 寶寶意識不清時,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易使奶水滲入造成吸嗆的危險。 3、降低食欲 因為肚子內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新吃法,就是米糊和奶粉一起泡著吃!!雖然很多媽媽開始效仿,覺得這樣營養肯定很好。但是也有人質疑了奶粉和米粉一起沖泡真的能給寶寶吃嗎?那么究竟奶粉和米粉可以一起沖泡嗎,奶粉和米粉沖泡的配比是多少呢,既然大家都這么關注這個問題,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討論下吧。 米粉和奶粉是不可以沖泡的 原因一:沖調奶粉與米粉的水溫不一樣 有些麻麻起初可能會跟我一樣,認為在沖泡奶粉時加入米粉、米湯等可以讓寶寶得到更多的營養。其實不然,營養師朋友告訴我,沖調米粉應該用70℃~80℃的溫開水沖調;而奶粉為了不破壞其營養成分,只能用40℃-50℃的溫度進行沖調。 原因二:奶粉米粉混合沖調,部分成分會互相干擾。 另外,我的營養師朋友還告訴我:嬰幼兒奶粉本來就是科學合理搭配的。人體內的各種電解質、糖分、脂肪或蛋白質等,濃度一定要維持恒定。
吃了這么多年的雞蛋,或許您早就已經知道了雞蛋可以蒸、煮、煎、烹、炸,可以做茶葉蛋、松花蛋等等。但是雞蛋對于寶寶,您或許還有一些不知道的事。 小小雞蛋營養豐富,但是對于一歲以內的腸胃功能還未發育完善的小寶寶來說,吃雞蛋就有許多禁忌。媽媽要注意,在給寶寶吃雞蛋的時候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孩子吃雞蛋的6個誤區 1一次性吃太多雞蛋 很多家長以為,雞蛋營養豐富,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 因為嬰幼兒消化能力差,如果讓他們大量吃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兒維生素缺乏,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正確做法: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后,吃蛋黃,開始時也只能將1/4個蛋黃研碎食用,以后逐漸加至半個,最后才到1個。 1-2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
長期用米粉喂養的嬰兒,身體增長緩慢,攝入過多的糖可在嬰兒體內貯存下來,并轉化為脂肪,使嬰兒看起來“白白胖胖”,但實際上營養不足,常常伴有貧血和佝僂病,而且由于抵抗力不強而經常患病。所以,4~8個月的寶寶仍應該以奶類為主食,每天的奶量不少于600~800毫升。在此基礎上適當添加輔食。 但米粉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制成,其中含有79%的碳水化合物,5.6%的蛋白質,5.1%的脂肪及B族維生素等,這些遠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如果只用米粉類食物代乳喂養,由于蛋白質缺乏,不僅生長發育遲緩,影響嬰兒的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和肌肉的增長,而且抵抗力低下。 米粉是嬰兒輔食添加的第一種的食品,是由泥糊狀食物到固體食物的過度食品。米粉容易消化吸收,沒有致敏性,對胰淀粉酶的分泌有促進作用,也便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得到利用,產生的熱量可節約蛋白質與脂肪的消耗。但4個月以下的
上次發了寶寶一周食譜,有寶媽就說了,這不就是大雜燴嗎?都雜在一起煮好消化嗎? 是的,就是大雜燴,營養學說到底就是一部“雜食學”,教的就是讓人如何“雜”食。當然不是雜亂無章的“雜”,而是有原則有要求的“雜”。 01 為何要吃“大雜燴”呢,首先,因為人原本就是雜食動物。 自然界的生物都是優勝劣汰,而人類進化到今天,身上每個部位的發育,都是為生存需求而發育。人的消化系統,包括牙齒、小腸等的生理結構,就是用來消化雜食的,人的牙齒有尖牙有磨牙,人的小腸長度是身體的4~5倍,這些特點都說明人既不是肉食動物也不是草食動物,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雜食動物”。 其次,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這些營養素都必須從食物獲取。 人需求的食物可分為五大類:谷薯類、蔬果類、禽畜魚蛋奶類、堅果豆類和油脂類,不同食物的營養素含量和種類都不同。
當寶寶還小,不會說話的時候,哭是寶寶表達需求的唯一方法。于是很多家長就形成了寶寶一哭就是餓了的觀念。一聽到寶寶的哭聲,二話不說,馬上喂奶。你知道嗎?這樣的習慣會造成過度喂養。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呀~ 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如果家長不經意就養成了給寶寶過度喂養的習慣,很可能就給寶寶的健康埋下了一顆地雷。 給寶寶喂食的次數和質量過多,都會造成過度喂養。許多家長不知不覺中就給寶寶過度喂養了。 怎么判斷寶寶是否被過度喂養了? 嘔吐 吐奶,在拍嗝的情況下也不能得到緩解。寶寶不能接受過多的食物,喂食過多會有嘔吐、吐奶的情況。如果一直給寶寶喂食過量,寶寶也可以慢慢適應,而且可能會越吃越多。 腹痛 寶寶因為腹痛腹脹而哭鬧。喂食過多,容易出現肚子不舒服。碳水化合物多,也容易引起腹脹,放屁多。 拉肚子
相比營養不良的病例,目前到醫院兒童保健科咨詢和問診的多是遇到喂養困難的媽媽。例如寶寶嘔吐、不吃蔬菜等情況。專業醫生總結了寶寶喂養的6大誤區供媽媽們參考: 1、母乳喂養的寶寶,并不是喝奶量充足就不會缺乏營養。 不少母乳喂養的媽媽,看到寶寶喝奶量充足,就對寶寶的營養狀況十分放心。母乳寶寶的營養狀況需要綜合考慮母親的乳汁質量和寶寶的胃腸吸收功能,若兩者中有一者狀況不佳,那么寶寶就會缺乏營養。因此,母乳媽媽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營養攝取,提供高質量乳汁,另一方面要定期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2、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是循序漸進的,6個月前吃泥糊狀輔食不會營養不足。 臨床中也常常遇到心急的父母,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給予顆粒狀的小白菜等輔食,反而造成寶寶嘔吐等狀況。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是循序漸進的,6個月前寶寶以奶類和泥糊狀輔食為主,
聽說寶寶自己學吃飯有一個最佳時間,寶寶最好在這段時間里學會自己吃飯。錯過了只能爸媽一直喂,是這樣嗎? 當寶寶能抓起食物送到嘴巴,或者喜歡搶大人手中的勺子并模仿大人用勺子吃飯的時候,就預示著寶寶能夠自己吃飯了,這時寶爸寶媽就可以培養寶寶自己吃飯了。 大多數寶寶在 8 個月時能抓起食物往嘴巴里送,在 1.5~2 周歲時能比較熟練地用勺子,再到之后的叉子和筷子。 這個過程是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發展的趨勢,也是不斷嘗試和鍛煉的結果。 寶寶剛開始學吃飯時,總會把總會把自己和桌子、地面搞得一團糟,所以有的家長用他們認為更干凈而高效的模式:喂飯。 慢慢的寶寶養成了「飯來張口」的習慣,也就失去了自己吃飯的興趣。有的家長在喂飯的時候還會為了「多吃一口」追著喂,讓寶寶不能自己決定吃多少,有可能會讓寶寶討厭吃飯。 所以,與其說「
牛奶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都是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素。 不過要提醒大家,牛奶要喝對了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用哦! 特別是0-1歲的小嬰兒,他們的身體發育還處在關鍵期,千萬別讓錯誤的牛奶飲法傷害了寶寶的身體。 1 用微波爐長時間加熱的牛奶不要喝 經常聽到新媽說自己的寶寶喝牛奶總是喝不完,150ml的牛奶還要分幾次喝。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不知道這剩下的冷牛奶是能給寶寶喝,還是不能喝?如果還能喝,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再喝又行不行? 其實,微波爐加熱原理很簡單,利用微波引發牛奶內部水分子的劇烈震蕩,水分子間因為震蕩而彼此摩擦產生高溫高熱,使牛奶升溫。 就其加熱原理來講,不會對營養物質產生很大的變化,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熱時間不能過長。 例如,飲用250ml的牛奶加熱1分鐘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