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適用于血虛不榮之面色萎黃,及心失所養之心神不寧。
1.治脾氣虛證
本品味甘,能「健脾胃,固中氣之虛羸」(《本草匯言》)。適用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因其作用緩和,常作為輔助藥用,能「助參芪成氣虛之功(《本草正》),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2.治心氣虛證
本品味甘,能益氣養心。對于心氣不足,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之脈結代,以及陰血虧虛,血脈失充,心失所養之心動悸,有復脈寧心之效,常重用炙甘草,并與人參、阿膠、生地黃等配伍,如炙甘草湯(《傷寒論》)。
3.治咳嗽
本品甘平入肺,長于「止咳嗽,潤肺道」(《藥鑒》),兼能祛痰。因其性平力緩,故對于各種咳嗽,無論寒熱虛實、有痰無痰、新病久病皆宜。如治風寒咳嗽,可與麻黃、苦杏仁等同用;治風熱咳嗽,可與桑葉、苦杏仁等同;治咳嗽痰多,可與半夏、陳皮等同用;治乾咳無痰或少痰,可與沙參、麥冬等同用。
4.治脘腹、四肢攣急疼痛
本品味甘,能緩和急迫,解除拘攣,有止痛之效。適用于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每與白芍為伍,即芍藥甘草湯(《傷寒論》)。
5.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食中毒
本品既能解火熱之毒,又能解藥食之毒,臨床運用較為廣泛。如治熱毒瘡瘍,可單用入口嚼爛,搽之甚效;或與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等同用。治熱毒壅盛之咽喉腫痛,可單用本品煎服,或與玄參、麥冬、桔梗同用,如玄麥甘桔含片(《中國藥典》)。對于多種藥物或食物中毒,本品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6.治調和諸藥
本品能「調和諸藥相協,共為力而不爭」(《藥類法象》)。一則用以緩解藥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確保用藥安全。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二則用以矯正方藥中的異味,便于服用。因其「調和使諸藥有功,故號國老之名」(《藥性論》)。
本品具有抗消化道潰瘍、調節胃腸功能、抗肝損傷、解毒、調節免疫、延緩衰老、抗肺損傷、鎮痛、抗抑郁、降血糖、調血脂作用、皮質激素樣、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1.抗消化道潰瘍作用
甘草6~8g口服,抑制辛可芬造模犭的消化道潰瘍。甘草浸膏250mg/kg或甘草甲醇提取物FM1o二指腸給藥,抑制急慢性胃瘻或幽門結扎大鼠的基礎胃液分泌,抑制蛋白胨、組胺、甲酰膽鹼引起的胃液分泌,減少幽門結扎大鼠胃潰瘍的發生及結扎4小時內的胃液容量、游離酸度、總酸度;甘草鋅2652mg/kg或甘草甜素灌胃給藥,減輕大鼠慢性醋酸型應激型、利血平型、幽門結扎型胃潰瘍的癥狀和胃黏膜的損傷程度。
2.解毒作用
甘草能解附子、雷公藤、關木通毒性。甘草與附子1:2配伍水煎液15~90g生藥/kg灌胃給藥,90g/kg才出現小鼠體重、心電圖、死亡等較多中毒癥狀,而單用附子60g/kg就出現較嚴重中毒反應,75、90g/kg組更甚;甘草與雷公藤的最低毒性劑量配比為9:60。生、炙甘草水煎液7.5g/kg灌胃,誘導CyP3As蛋白表達,緩解小鼠肝臟和睪丸的病理變化,且生甘草作用強于炙甘草。
3.調節免疫作用
甘草水煎液25g/kg灌胃給藥,增強冷(4℃)、熱(35℃)、飢餓等應激狀態下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數,增強巨噬細胞功能。
4.皮質激素樣作用
甘草次酸的化學結構類似于甾體激素,甘草次酸和甘草酸是甾體激素代謝失活酶抑制劑,可提高內源性和外源性糖皮質激素的活性。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又可作為配體,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由于甘草次酸和甘草酸的糖皮質激素受體激動活性遠低于糖皮質激素,因此是糖皮質激素受體的部分激動拮抗劑。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