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不一定是缺鈣。
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表現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獨特表現,獨自走路當然也不例外。孩子們不會「故意」晚學會走路,而父母親也不能改變成加速寶寶學走路的速度。因此,我們首先提醒的是,不必過于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寶寶是否有合宜的獨自行走反應表現。
1、遺傳因素:父母兒時走路晚,寶寶也會晚。
2、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會影響平衡因而推遲學走路的時間。
3、環境因素:缺乏刺激會延緩走路時間,四周環境中沒有設置適合寶寶扶著走路的物品,導致寶寶漸漸對走路失去興趣。
4、安全感:害怕摔倒,若寶寶在練習站立時,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就會產生畏懼心理不肯學習走路。
5、逆反情緒:逼寶寶學步,反而會導致他的逆反情緒。
6、體質因素:如果寶寶營養不足,肌肉發育比較緩慢或者體質不好,都會影響寶寶學走路。
7、缺乏鍛煉:(1)寶寶長期被怕麻煩的父母放置在學步車之內,或者長時間被大人抱著,以致沒有練習獨立行走的機會。(2)缺乏爬行鍛煉。如果寶寶缺乏地面爬行鍛練,會比同齡兒童晚走路。(3)過于迷戀各種手部動作和游戲,以致無形中減少了學習走路的機會;
8、衣服穿得過多或者過厚,影響寶寶活動的靈敏性。如果擔心寶寶著涼,就讓寶寶在適宜溫度的房間里訓練,不要穿太多衣服。
9、體重過重,讓寶寶活動起來不方便,缺乏行動的動力。不能因為寶寶是個寶貝,就一味補充營養。營養過剩也是個大問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