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時,營養均衡很重要。但是往往孩子們大多都不喜歡吃蔬菜。那么問題來了,寶寶不愛吃蔬菜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孩子們為何不愛吃蔬菜,又該如何讓他們喜歡上吃蔬菜呢? 寶寶不愛吃菜的原因,主要有3點: 1、人類本身就特別喜歡那些可以提供能量的食物,好比糖分、脂肪含量多的漢堡、炸雞和蛋糕等等,而且這些食物還有非常好的口感。 而對含能量少的蔬菜,人類自然就不會有太大的興趣,甚至還會反感。 2、蔬菜不易咀嚼而且味道較澀。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這種物質無法咀嚼起來十分費力,因此很多孩子往往吃幾口后就會吐掉。 此外,蔬菜的味道普遍較澀,無法跟水果或者肉食相比,尤其是在添加輔食時,如果先吃的是水果和肉類,孩子肯定會對后來的蔬菜不感興趣。 3、家長不懂得搭配。飲食
何時添加輔食? 理論上輔食添加是4個月以上,可是真正在生活中要根據自己寶貝的情況而定,大部分的寶寶是在6個月時才正式添加。寶媽也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判斷是否開始添加輔食: 體重:體重需要達到出生時的2倍,至少達到6千克。 吃不飽:比如說寶寶原來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或者睡眠時間越來越短;每天母乳喂養次數增加到8-10次或喂配方奶粉1000毫升,但寶寶仍處于饑餓狀態,一會兒就哭,一會兒就想吃。當寶寶在6個月前后出現生長加速期時,是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 發育:寶寶能控制頭部和上半身,能夠扶著或靠著坐,胸能挺起來,頭能豎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后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這樣就不會發生強迫喂食的情況。 行為:如別人在寶寶旁邊吃飯時,寶寶會感興趣,可能還會來抓勺子,搶筷子。如果寶寶將手或玩具往嘴里塞,說明寶寶對吃
南瓜富含豐富的營養,這是許多媽媽都知道的,因此,在寶寶輔食添加階段,媽媽不防考慮以南瓜為主料,為寶寶制作一款南瓜美味餐,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推薦一款南瓜輔食,一起來看看吧。 南瓜稀飯 1人份適用滿5個月以上 材料: 南瓜50克、白米20克、水適量 作法: 1.南瓜去皮去籽,切片。 2.米洗凈與南瓜加水同煮至熟爛即可。 營養成分: 熱量(大卡) 88.6 蛋白質(克) 2.0 脂肪(克) 0.1 糖類(克) 18.5
很多媽咪們在寶寶六個月之后就會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當然還是要以母乳為主。不過添加輔食后,給寶寶喝的奶量應該多少才合適呢? 這里會有寶媽們困惑已久的答案。 寶寶添加輔食的順序 輔食的添加要循序漸進,先從泥糊狀(米粉、香蕉泥、白薯泥、土豆泥、南瓜泥、肝泥、魚泥等),然后到稀粥、爛飯、煮爛的面條,慢慢過渡到正常的飯,大概要到1歲半左右。 注意1歲以內的寶寶不要添加鹽、糖等調料,因為嬌嫩的腎臟和肝臟負擔不了過咸過甜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給寶寶吃太多,開始每次一小口慢慢加量,雞蛋白容易過敏,最好等到寶寶一歲以后再給他吃全蛋。 添加輔食后寶寶每天推薦奶量 寶寶添加輔食后寶寶每天推薦奶量: 4-6個月,700-800ml/天 6-12個月,600ml/天 >12個月,3
牛奶有著極高的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牛奶幾乎成了不少家庭餐桌上必備的飲品,但你知道嗎?用牛奶是有講究的,一旦對牛奶的認識存在誤區,那就不能做到物用其及。那么,人們對牛奶消防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牛奶越濃越好? 錯誤:牛奶越濃,其中的營養就越多。 正確:牛奶過“稀”或過“稠”都不可取。 答案:不能以表面的稀稠作為判斷牛奶質量優劣的標準。牛奶是一種干物質比較恒定的乳濁液,過“稀”或過“稠”都是不正常的。過稠的牛奶,可能是添加了增稠劑。牛奶包裝物上常印有“均質”二字。什么叫“均質”呢?均質是一種牛奶加工中的工藝,因為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在儲存的過程中,脂肪由于其比重較小會上浮,造成牛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人生中眾多重要第一次之一。對于新媽媽來說,會有點摸不著頭腦,甚至還有點緊張?什么時候開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之前注意啥,不愛吃又該怎么辦?讓我們來逐一了解。 一、什么時候添加輔食? 1、添加輔食,4個月or6個月? 小嬰兒唾液腺分泌相對的少,4個月才開始逐漸增加,5-6個月分泌量增多。唾液具有消化和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同時唾液還有消化酶,主要是淀粉酶分泌增加,能對食物進行初步的消化作用。根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在4個月前是不能早添加輔食的。 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合理的“營養配餐”,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為滿足其不斷發展的營養需要,母乳喂養寶寶可在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奶粉喂養的寶寶可以在4個月后開始嘗試輔食,以增加營養獲得。 當然,每個孩子發育是有差異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完全具備
此湯疏氣寬胸,和胃止嘔,適用于妊娠惡阻,肝胃不和的胸脘堵悶,疼痛作脹,嘔吐頻繁。原料:佛手10克,生姜6克,白糖適量。制作:1、把生姜去皮,與佛手一齊放入清水中洗凈,取生姜切成片。2、將砂鍋洗凈,把生姜片、佛手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置于火上煮1小時,去渣留汁,加入白糖即成。特點:此湯微辣,比較清淡可口。
輔食添加不當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6個月以后家長就要面對輔食添加的問題。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很多輔食里都有強化營養素,有的添加鈣,還有的添加鋅或鐵。如果不能綜合考慮添加量與嬰兒需求之間的關系,盲目使用,就可能導致這些礦物質過量,從而增加腎臟負擔,并增加腎臟致病的幾率。 專家提醒說,家長照顧寶寶的日常生活起居必須要有足夠的觀察力,尤其是發現異常情況時絕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寶寶患上了腎結石,一般會出現排尿困難,每次排尿時哭鬧得非常厲害,同時尿液渾濁,甚至會出現白色沉淀,還可能出現遺尿、發熱,甚至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家長應立刻帶著孩子就醫,通過尿常規、腎功能、輸尿管B超等檢查,第一時間發現和排除腎結石患病的可能性,發現越早,越容易治療。 配方奶粉沖調不宜過濃 而由配方奶粉使用不當而引發的嬰
初期離乳輔食4~6個月土豆濃湯 【材料】 土豆10克、蔬菜高湯50毫升 【做法】 1.將土豆洗凈去皮并蒸熟,研磨成泥。 2.將土豆泥與蔬菜高湯共煮成濃湯即可。 【營養師小叮嚀】 蔬菜高湯可加入當季蔬菜,如白蘿卜、胡蘿卜、高麗菜和洋蔥等,鮮甜的蔬菜高湯完成后,可用制冰盒制成塊狀冷凍,每次取用適當分量即可。而制備完高湯的蔬菜不必丟棄,可制成蔬菜泥,加入寶寶的輔食中。 中期離乳輔食7~9個月青花菜土豆煮物 【材料】 土豆20克、青花菜10克、無鹽銀魚5克、蔬菜高湯30毫升 【做法】 1.土豆削皮、切成薄片,備用。 2.青花菜燙熟或蒸熟后取花蕾部分,備用。 3.無鹽銀魚以濾網壓碎,備用。 4.將做法1、2和
小思媽媽這次做了一種新的嘗試,把菌菇和蝦皮兩種調味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做了一個菌菇蝦皮粉,那味道真是太鮮了。不僅要用它給寶寶的輔食調味,恨不得家里全部的菜肴都用這個菌菇蝦皮粉來調味。雖然我家平時也不用味精、雞精這些調味品,但說心理話,感覺這個肯定比那些調味品都好吃。 健康什么的更是不用說,滿嘴都是食材原本的香味。 但在使用的過程中,小思媽媽建議如果寶寶對現有的輔食,也不挑剔的話,就不需要加這個調味品的。如果寶寶在周歲左右開始對食物的味道變得有偏好,不妨試試用這個菌菇蝦皮粉來調味,保證在味道上、成分上都秒殺一切調味品。 咱們之前制作香菇粉或者蝦皮粉都是用炒鍋來炒制的,但我發現用烤箱烤出來的更香,不僅把水分烘干,而且還能把食材烘烤得香脆。 菌菇蝦皮粉 食材:花菇或香菇2朵、蝦皮15克 調料:無
寶寶在感冒后, 寶爸寶媽們都會擔心不已。寶寶感冒生病后,除了好好護理,這幾類食物最好不要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感冒時,除了常見的刺激性食物,辛辣、重咸、重油等食物不可吃,也有人說不要碰鮮奶、果汁等,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感冒后這類食物不要碰 6個月以下的寶寶,因為血清中仍保有母親的抗體,因此較不容易生病,但從6個月開始就要為之后的飲食習慣與營養補充做打算,便會逐步添加輔食,然而這時也是寶寶容易生病的時期, 若是感冒又合并腸胃不適癥狀,如腹瀉、腹脹等,導致寶寶的胃口變差、消化變慢,從而進食量減少,則更讓許多新手爸媽措手不及。 基本上當孩子感冒時,會比平時需要更多一點的熱量,但因為腸胃不適的關系,部分食物應暫停提供。 堅果類 堅果、花生類,因為質地較硬,油脂含量較高,較不易消化,
有關喂食寶寶的提示:寶寶在學吃固體食物,在他們愉快或者感興趣時喂他們.每次給寶寶一款新的食物,開始時先給小量,例如1-3勺.嬰兒想觸摸食物是正常的,因此你要預計會出現亂七八糟的情況,大人不要厭煩,要表現開心,這樣嬰兒更有學習進食的欲望.當寶寶長大一些時,在全家進食時喂她,會刺激孩子的飲食. 讓寶寶決定吃多少.有些日子寶寶會吃的很多,其他日子吃的很少.如果嬰兒常常精力充沛,健康愉快,這即表示她吃的很飽了.不要強迫嬰兒吃東西.只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給嬰兒健康的食物,嬰兒就會知道自己要吃多少足夠了.如果嬰兒情緒不安或者發脾氣,但又不餓,嘗試用別的方法來使嬰兒開心,不要總是利用食物來逗嬰兒,以免嬰兒學得以"食"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嬰兒的體形大小,因人而異,都是正常的,確保嬰兒健康體重正常的最佳方法是: 1.用健康的食物來喂育嬰兒 2,讓嬰兒自
寶寶在生病后,不少寶爸寶媽都會擔心食物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寶寶生病了該吃些什么合適?帶著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諾如病毒泛濫,不少寶寶中招,在生病期間,寶寶的吃飯問題也是很讓媽媽揪心的事情,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生病前后的飲食問題。 生病時要做到堅持喂養 寶寶生病時,特別是腹瀉或發燒時,食欲就會下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會下降,如果經常生病,孩子就會因缺少營養造成生長發育的延遲。患病期間,必須要鼓勵寶寶繼續飲食和飲水。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如果孩子還沒有斷奶,因為患病虛弱不能自己吃奶的話,媽媽可以將乳汁擠在一個干凈容器里,用勺子喂給寶寶吃。已經添加輔食和已斷奶的寶寶,可以為他們提供喜歡的食物,通常是細軟的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每次少吃一點,盡可能多喂幾次。 患病時的飲食選擇 要根據寶寶的病情和身體
你家寶寶添加輔食了嗎?在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果輔食添加后寶寶過敏應該怎么辦? 任何食物、接觸物、空氣內的附著物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因此在輔食添加中,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食物過敏。 過敏有哪些表現? 如果寶寶吃了某種食物后,出現急性腹瀉、嘔吐、濕疹等情況,這有可能是食物過敏引起的。 急性的過敏情況在24小時內就會發生,慢性過敏在2-3天內會體現出來。 具體來說可能會有如下過敏表現: 呼吸道癥狀:流鼻涕、打噴嚏、持續咳嗽、氣喘、鼻塞、流淚、結膜充血等。 皮膚癥狀:蕁麻疹、砂紙狀皮疹、皮膚干癢、眼皮腫、嘴唇腫、手腳腫等。 消化道癥狀:腹瀉、便秘、脹氣、嘔吐、腹痛、腸內出血、肛周皮疹等。 此外,體重增加緩慢或停止增加也可能是過敏導致。 發生過敏后
為什么一歲內的孩子不能喝鮮奶?輔食中加了鮮奶怎么辦?一歲以內的寶寶不適合喝鮮牛奶,寶媽知道嗎? 一歲以內的寶寶不適合喝鮮牛奶,主要有三個原因。 1. 鮮奶的營養成分和比例不適合一歲以內的寶寶。鮮奶中鐵、亞油酸和維生素E的的含量低,而鈉、鉀、氯化物以及蛋白質含量過高。一歲以內的寶寶如果以鮮奶代替母乳或配方奶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尤其容易出現貧血。六月齡以上的寶寶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豐富的鐵,但鮮奶中鐵含量非常低,并且其高蛋白、高磷以及低維生素C的成分特點還可能妨礙寶寶從其他食物中吸收鐵元素。 2. 嬰兒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尤其半歲以內的小寶寶,喂鮮奶容易導致過敏,甚至引起胃腸道出血,加劇貧血。隨著年齡增長,絕大多數寶寶會對牛奶蛋白脫敏。 3. 小寶寶的腎臟還未發育成熟,鮮奶中高濃度的蛋白質、鈉、鉀和氯化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并容易導致脫水。
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時,父母們都習慣拿點東西獎勵他們一下。而獎品中,食物似乎是不少家長的首選,但這樣做會損害孩子的自制能力。 一項針對350多位澳大利亞母親的研究顯示,即使孩子們并不餓,也有很多母親常把食物當成一種情緒工具,去獎勵、賄賂、娛樂或安撫初學走路的孩子。其中,約有25%的母親常常在孩子無聊時給他們食物,約1/3的母親在孩子心煩時那樣做。當食物成為工具時,很可能會損害孩子的自制能力,讓他們學不到“饑餓時吃飯,不餓時不吃飯”的基本認知。
正確添加輔食的6大原則,一一舉列如下: 正確添加輔食的6大原則 1.輔食的做法要由稀到稠。 比如添加米粉,剛開始調和時加水要多一些,使米粉糊比較稀薄,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以后漸漸增加稠度。千萬不可一開始就把米粉糊弄得很稠,不然寶寶會很不喜歡。對于其他的輔食,可逐漸從泥糊狀過渡到顆粒狀、小塊狀等。 2.每次喂寶寶輔食的量要由少到多。 由于剛添加一種新的口味,寶寶有可能會不太適應,媽媽可從量上逐漸過渡。一開始不可喂太多,比如一兩勺,然后到三四勺等,慢慢地,再增加到小半碗,甚至更多。 3.添加輔食的種類要由一種到多種。 媽媽千萬不可一下就添加好幾種輔食,那樣會更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的。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后,媽媽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過敏狀況,3—5天內一切正常,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若有腹瀉、嘔吐、皮膚紅或出疹等癥狀,應立即停
寶寶免疫力不佳,就經常生病:別人無病,他有病;別人小病,他大病。想要寶寶不生病,除了加強運動運動外,媽媽還要給寶寶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調理體質。只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幫助寶寶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遠離疾病。 NO.1 水 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 NO.2 黃、綠色蔬菜 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 NO.3 菇類 最近
肉餡香菇盞 配方:香菇6個、豬肉50g、雞蛋1個、蔥花少許 調料:醬油 烹制方法:煎 參考月齡:24個月以上 難易程度:無難度 提示:適合對文中食材不過敏的寶寶。 * 做法 * 1. 準備食材:香菇6個、豬肉50g、雞蛋1個、蔥花少許。 PS: 不要挑選較小的香菇,否則不好往里面放肉餡。 2. 豬肉洗凈后,先切片,然后再剁成肉泥。 PS: 如果家里有餃肉機,可以用機器來絞肉餡,沒有的話用刀剁的口感會更好。 3. 碗中打一個雞蛋,倒出少許蛋清,分別備用。 PS: 倒出少許蛋清是為了放入肉餡中,鎖住肉的水分,讓肉餡的口感更佳鮮嫩,其余的蛋液攪拌均勻備用
九月,夏秋交替,天氣逐漸由熱轉涼,孩子如何才能平安度過這個轉折期呢?以下幾方面的保健尤其要做好— 調整三餐 償還夏季“營養債” 說到夏天,人們總是難以忘懷高溫天氣帶來的諸多不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是家常便飯,因而精神不振、情緒不寧,健康質量下降。大人如此,兒童更糟,發育所受到的消極影響令人吃驚。有資料顯示:九月份兒童的血色素普遍低于五月份,身高、體重的增長則低于一年中的任何一個季節。 當氣溫逐日下降,機體逐漸恢復,食欲也自動調節到良好狀態,孩子向夏季討還“營養債”的時機到來了。以1-3歲的孩子為例: 糧食2-3兩(包括強化米粉),豬瘦肉或魚1兩,動物肝2兩,豆類1兩,蔬菜4兩,水果1兩,奶制品半斤,植物油20克。 當然不是說每天都要安排這么多種類,但一周內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