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個子矮、視力差、容易感冒,可能是燈惹的禍。媽媽們總是會借助各種用品,大到溫奶器、消毒柜等大件,小到口水巾、濕紙巾等小件。
其中,小夜燈更是很多媽媽必備的物件。
媽媽們之所以選擇小夜燈,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便于夜間給寶寶喂奶和換寶寶的紙尿褲。
但是,很多媽媽卻忽視了一個問題——小夜燈的整晚的長期使用會危害孩子的健康。
出生時候體質(zhì)就弱,為此媽媽就決定一定要母乳喂養(yǎng)。所以媽媽哪怕在夜間自己困得睜不開眼睛,也會堅持按需喂養(yǎng)。最后為了能夠及時吃奶,她就整夜開著燈。
媽媽心想“白天吃的加上夜奶,吃奶量就能保證了,體質(zhì)肯定也會好起來”。
可結(jié)果,和同齡孩子相比,不但個子矮,體質(zhì)還更差了,感冒也是經(jīng)常性的。
疑惑不已的媽媽,和其他媽媽溝通后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自己整晚開著燈的問題。
那么,夜間睡覺不關(guān)燈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影響身高增長
孩子良好的睡眠是影響身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在深睡眠的情況下,在22:00-次日凌晨2:00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
如果整晚開著燈,人的自然睡眠模式就會受到燈光的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孩子的身高增長就會很慢。
影響視力發(fā)育
孩子長期在燈光下睡覺,眼睛會受到光線的刺激,眼球和睫狀肌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對于嬰幼兒來說,就很容易使視網(wǎng)膜受到損害,也就會影響嬰幼兒視力的發(fā)育。
導(dǎo)致免疫力降低
人體在夜間會分泌褪黑素,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避免人體細(xì)胞受到損傷。
而夜間燈光會降低寶寶褪黑素的分泌量,也就會使孩子的免疫力受到影響,孩子就會很容易感冒生病。
有資料顯示,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chǎn)生一種微妙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長期存在,會使人、尤其是嬰幼兒表現(xiàn)的躁動不安、情緒不穩(wěn),也就睡不踏實(shí)。
如果讓嬰幼兒長期在燈光下睡覺就會影響到網(wǎng)狀激活系統(tǒng),會使嬰幼兒每次睡眠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而變得容易驚醒。
增加患癌癥的幾率
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睡覺時開燈的兒童或者生物鐘自然睡眠模式受人造光線干擾的人,患癌癥的可能性比平常人要大。
原因是人造光線對人體的破壞性影響會降低人體降黑色素的水平,而降黑色素通常在夜晚增加,其作用是保護(hù)細(xì)胞免受損傷。
所以說,夜間孩子睡覺時,盡量不要開燈。
可能有的人會說“不開燈,孩子睡覺怕黑怎么辦?”
其實(shí),孩子怕黑是正常現(xiàn)象。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以后容易對黑暗、獨(dú)處及死亡產(chǎn)生恐懼,在3歲的時候這種恐懼會達(dá)到高峰。這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象力豐富,但缺乏區(qū)分幻想和現(xiàn)實(shí)的能力。
再加上,通常情況下,大人們會用黑夜來渲染恐怖氣氛威脅孩子,比如有的家長看孩子不睡覺就嚇唬孩子說“再不睡覺,巫婆來抓你了,你就看不到媽媽了”。
那么,解決孩子怕黑才是最關(guān)鍵的辦法,而不是因為孩子怕黑就一直給孩子開著燈。
而解決孩子怕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帶孩子月光下散步告訴他黑夜白天的形成,在孩子睡覺時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安撫玩具;也可以通過講繪本的方式緩解孩子對黑夜的恐懼。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