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輯香
定稿:楠楠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句話,是老一輩人根據小寶寶大動作發展的規律總結而成。
可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由于成長環境不同,發育節奏也有略微差異,所以并非所有的寶寶都能夠在特定的月齡按照特定的規律生長發育,總會有些寶寶發育的相對慢一些,但只要是正常范圍之內,寶爸寶媽就不用太過擔心。
然而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不少家長也心存疑惑,本是同樣月齡的寶寶為什么有的爬的又快又好,有的卻還不會爬呢?
其實,想要了解寶寶的爬行,我們不得不先從爬行對于孩子大動作發展的重要意義說起。
爬行對孩子大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爬行對于寶寶大運動的發展主要是由爬行的好處決定的。
●爬行的好處有哪些?
1)促進肢體協調能力
在成年人眼中看似簡單的爬行動作,實則需要寶寶全身的協調,才能夠移動自己的身體。
寶寶爬行時,不僅要控制好手臂和腿部的力量,還有控制好軀干的力量。同時,還要掌握方向,避讓障礙物,最終才能到達目的地。
2)為獨立行走做鋪墊
通過爬行,寶寶不僅鍛煉了肢體的協調能力,還鍛煉了骨骼和肌肉,讓身體逐漸強壯起來,為日后獨立行走做好鋪墊。
3)提高自身平衡能力
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鍛煉平衡能力,只有掌握了平衡,才能爬得穩,且不斷的加快爬行的速度。
綜上,爬行是全身的鍛煉,也是寶寶動作發展的必要環節。
那么到了月齡還不會爬行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有寶寶沒有掌握好爬行的技能,比如已經到了8個月的小寶寶揚揚就是這樣。用揚揚奶奶的話來說,這孩子只會肚子著地,小手小腳在旁邊晃悠,特別像只小烏龜。
而揚揚媽媽看到別人家爬得穩當的同齡小朋友,心里也忍不住開始犯愁:“8個月還學不會爬行的娃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實,老人們常說的“七滾八爬”只是個寶寶生長發育的過程,并非是特指的月份,如果到了這個月齡,寶寶還不會相應的動作,寶媽也別急著以為寶寶就一定有問題。
那么關于“爬行”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聽聽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答案。
美國兒科學會的雜志中是這樣說的:“有少數寶寶從未學會爬行,但孩子們也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挪動自己的身體,比如坐在地上往前蹭或者肚皮貼著地面滑動等等,只要孩子能夠同時使用四肢,父母就不必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爬行的好處有很多,那么家長該如何鍛煉孩子的爬行能力?
其實,爬行與走路一樣,但凡是大運動,都有鍛煉的必要性,寶媽不妨根據寶寶的月齡來選擇適合的鍛煉模式。
▼小烏龜游泳時期:6個月
6個月的寶寶頭、背部及四肢都有了一定的力量,平時也能夠翻滾了,因此建議此時寶媽可以帶著寶寶趴在床上或地墊上,以小烏龜游泳的姿勢做游戲。
▼嘗試掌握時期:7-9個月
七八個月的時候,寶媽可有意識的讓寶寶嘗試著去掌握爬行的技巧,但重在鼓勵,不可強求。
▼“花式爬行”時期:10個月以后
10個月之后的寶寶基本上可以掌握爬行動作了,此時寶媽不妨以玩具引導,讓寶寶“花式爬行”,從不同的方面鞏固爬行的成果。
【寫在最后】寶媽在鍛煉寶寶爬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及時清理爬行路上的障礙物,做好護欄防護,不要讓寶寶在床邊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爬行。
再有,就是爬行接觸面最好是有一定硬度和厚度的,避免寶寶沒有力量支撐或磨破四肢等。
本內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