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孕婦來我們產房做檢查時發現胎位不正,也比較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孕婦們不要太著急,胎位不正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首先要知道胎位不正的原因,然后對癥解決就行。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如在懷孕五個月時約有33%是胎位不正,而在八個月時大約只有8.8%是胎位不正,到了懷孕九個月時只有5%上下是胎位不正,這表示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位成為正常的頭在下的產位。
胎位不正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于腹壁松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后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于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胎位不正圖:
胎位不正的發生原因,與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松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如等)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雙角子宮或子宮內膈膜)等因素有關。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一定可以歸類,也就是所謂的不明原因。
胎位不正的最佳糾正時間
妊娠28周后經腹部、陰道、B超檢查可檢查是否為異常胎位。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范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后,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后,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于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如何矯正胎位的姿勢
在孕期,胎位不正不會對母兒帶來不良影響,但它是造成難產的常見因素之一。不過現代醫學完全有辦法進行處理。下文以最常見的臀位為例來介紹一些產科矯正方法。
胸膝臥位操糾正
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俯撐,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鐘,連續做1周。然后去醫院復查。
此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任何條件和設備,只要在家堅持練就行,缺點是練習時孕媽媽可能出現腰酸、頭暈、惡心等現象,常不能堅持。
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
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值得注意的是,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因此,在科學技術發達、有條件做剖宮產的地區,這個方法并不流行。
胎位不正的針灸治療法
針對胎位不正,我國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5次為一療程,適用于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小貼士:孕婦如果真的是胎位不正,也別著急,不妨先在醫師的指導下,堅持胎位矯正,若胎位能轉為頭位,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到34周,胎位仍為臀位,則不必再進行矯正,但也不用著急。等到36周再復查一次B超了解臀位的類型。如為單臀位,可嘗試經臀位助產分娩;如果是其他類型的臀位,不可再固執了,最好在懷孕37周左右時住院,做好剖宮產的準備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