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家聞之色變的“羊水栓塞”,其實造成孕產婦致命的主因是“子癇前癥的并發癥”。
過去,會依照子癇前癥發生時間決定照護的方式;如今科技進步,可在第一孕期(妊娠11~14周)通過子宮動脈血流量測與抽血檢查,篩查出是否為發生子癇前癥的高危人群,而給予更積極的預防照護,為母嬰平安做更多的努力!
子癇前癥究竟是怎樣的疾病?
孕婦過去不曾有過高血壓的病史,但在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稱為妊娠高血壓;若妊娠高血壓伴隨蛋白尿,就是子癇前癥;當子癇前癥患者出現了全身性痙攣,則確定為子癇癥。
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即為妊娠高血壓+蛋白尿=子癇前癥
子癇前癥+全身性痙攣=子癇癥
子癇前癥的孕婦可能發生以下癥狀:
●腦神經中樞故障,如頭痛、眼睛模糊、意識不清。
●肝臟腫大破裂。
●心肺積水。
●凝血機能不良,導致各個器官出血,甚至產后大出血。
●腦水腫。
●中風。
●最劇烈的癥狀:抽搐,一發生時,沒來得及急救,后遺癥很大且容易導致母子生命陷入險境。
●嚴重的子癇前癥,除了令母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胎盤早期剝離的概率也頗高;由于胎盤血流狀況不佳,也會造成胎兒窘迫、生長遲滯、早產或胎死腹中,即使順利娩出,寶寶也可能有腦性麻痹的問題。
誰是高危人群呢?其實人人都有可能!
●這是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生的第一胎。
●以往懷孕時,曾患有子癇前癥。
●年過40歲的孕婦。
●孕婦有其他病癥,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與腎病。
●孕婦的體重嚴重超重,即BMI高于30。
及早篩檢與治療 子癇前癥要注意
●控制血壓:通過服用藥物,定期量血壓,讓血壓受到良好控制。
●清淡飲食:不宜吃重口味或油膩的食物,避免增加血管負擔。
●避免壓力:生活上應避免壓力,保持穩定的情緒。若是職業婦女,最好考慮留職停薪,避免工作所帶來的壓力。此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可適度進行能力所及的運動,如散步。
●避免感冒:感冒可能引起血壓的變化,而讓狀況變得嚴重,因此,孕婦應避免頻繁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感冒上身。
●定期追蹤:應遵從醫囑,定期到醫院追蹤檢查,以隨時掌握母胎狀況。專家提醒,孕期有子癇前癥的患者體質,在50~60歲時,罹患高血壓的概率較一般人高,產后也應該定期追蹤,以降低日后發病的風險。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