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紫癜能治好嗎?小兒紫癜是小兒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的一種,比較難治,但如果治療方法不正確會纏綿不愈,下面我們一起來談談小兒過敏性紫癜。
小兒紫癜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小兒紫癜好發于3~10歲兒童,開始出現皮膚及黏膜出血點,并有發熱、頭痛及食欲不振,偶爾以腹部絞痛或關節痛為主要表現。
最早的皮膚表現為小而分散的淤點式蕁麻疹樣皮疹,一般在一天左右變為出血性的。
出血點好發于四肢伸側及臀部,呈對稱性,一般在下肢出現,按壓之后一般不會褪色。
危害最大的是發生在腎上,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紫癜腎,癥狀是血尿、蛋白尿。
為什么小兒容易得過敏性紫癜?
關于小兒紫癜,中醫普遍認為一為陰傷虛火妄動,灼傷血絡引起,一為氣虛不能攝血導致。
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因氣火逆亂,血不能循經致絡傷血溢,病因以感受外邪,飲食失節,瘀血阻滯,久病氣虛血虧為主。
臨床發現小兒紫癜的發病原因,為感受外部六淫邪氣,引發了素體的郁熱,郁熱不能及時清瀉,便會侵入營血,引發小兒紫癜。
中醫認為小孩是“純陽之體”,通俗地講就是小孩的身體本來就比較容易生熱,當外邪侵入的時候,他們內部的熱邪會被激發,成了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常見的可能引發孩子郁熱的因素有哪些?
1. 飲食上經常吃巧克力、薯片、羊肉串或是辛辣的這種高熱量食物,或是很少喝水只喝飲料,都會讓孩子體內熱重。
2. 穿衣上,給孩子過度保暖,也會讓孩子郁熱加重。
3. 媽媽在懷孕、哺乳期間過食辛辣油膩食物,或是服用太多補品,或是熬夜、吸煙、酗酒、生氣、生活不規律,都會將熱氣傳播到孩子體內。
如果孩子體內的郁熱很重,那么孩子吃了過敏的東西,或是感冒發熱,都會把熱邪激發出來,進而引發各種疾病,諸如心肌炎、腎炎、肺炎等,尤其是小兒紫癜更是中醫學中熱邪侵入營血的重癥。
治療的原則是什么?
首先介紹一下“衛氣營血“,衛氣營血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發展過程中的臨床表現分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多種證候,反映了外感溫熱病不同階段的不同證型,以及邪正斗爭的形勢,揭示了外感溫熱病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的一般規律,從而為治療提供依據。
清代名醫葉天士提出:“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到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
“衛氣營血”四個層次,有的是逐個生病,有的是同時發病,紫癜已經到達營血分,需要透熱轉氣、涼血散血。
在臨床上以升降散為主治療小兒紫癜收到很好效果。
升降散由來很久,古代的時候叫賑濟散也叫太極丸。名字的意思是當瘟疫出現的時候把這個藥做好后賑濟災民。
再有這個方子包含的內容相當豐富,包含了所有太極的哲學內涵和醫療內涵。它的組成很簡單:蟬蛻、白僵蠶、片姜黃和大黃。
蟬蛻和僵蠶的功效是向上的,片姜黃和大黃是向下的兩味藥。
我們說的上下,是藥到了人體之后的趨向,一方面升舉人體的清陽之氣,一方面排出人體的濁陰之氣,讓人體恢復到正常的運行狀態,因為人體運行無外乎升清降濁,包括我們平時的飲食呼吸排泄都在升降的一個狀態上,所以叫做升降散,這是他的由來。
升降散主要起到透發郁熱的作用,符合《黃帝內經》“火郁發之”的觀點。同時還會加入一些止血涼血的藥物,比如說赤芍,丹參,茜草、藕節、白茅根、小薊、三七粉等等。對某些患者來說,也需要加用益氣養血的藥物。
孩子在恢復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食一些容易引發郁熱的食物,比如說,牛羊肉、海鮮、各種堅果、蔥姜蒜、韭菜、茴香、咖喱,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調味料,像十三香,十三香里都是一些溫熱的中藥,要少吃。
特別強調的是,忌口在紫癜的恢復中特別重要,往往比多吃什么還關鍵。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給患兒及時增減衣物,注意勤洗手、戴口罩,預防感冒發熱。很多患兒在恢復期因感冒發熱復發,同樣需要重視。
如果能夠做的更好一點,女性備孕和懷孕的時候就應該把自己的身體調理的平和一點。如果孕婦是火熱的體質,或者在懷孕的時候吃了很多熱性的東西,比如說麻辣香鍋,水煮魚這些熱性也會以生育的方式傳給孩子。
尤其是90后的年輕媽媽生活習慣更隨意一些,熬夜、喝酒對孩子尤其不好,在備孕的階段把體質調整過來,在懷孕期間要保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體質的平和,孩子也會受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