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道路上,總要補點啥心里才踏實,一會兒知道了補鈣不能過量了,接著又開始補鐵了,真的有這么回事嗎?今天就來說說寶寶需不需要補鐵。 1、為什么寶寶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大多數足月出生的寶寶自身儲備的鐵元素只夠持續到4~6個月,但隨著寶寶生長發育,自身對鐵元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如果寶寶在滿6個月添加輔食后,卻沒有及時攝入富含鐵的輔食,或輔食中的鐵不夠,無法進一步保證寶寶獲得正常發育所需的鐵元素,就很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所以,這就是很多家長疑惑的,為什么寶寶已經吃好喝好了,還會出現貧血呢?寶寶吃好并不單單指吃的食物量達標了,食物種類是否豐富、均衡也很重要哦。如果是平時就有偏食的寶寶,那就更加需要注意貧血的問題了。 2、寶寶出現缺鐵后會有哪些危害? 當機體出現缺鐵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微量元素就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要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用纖維素)之一,是礦物質元素。其中占人體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稱為宏量元素,如碳、氫、氧、鈉、鉀、鈣、硫、氯、鎂和磷11種;萬分之一以下的稱為微量元素,如鋅、銅、錳、碘、硒等80多種。 其中鋅就是人體最主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孩子常見缺鋅的原因 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中不缺乏鋅元素,真正需要補鋅的孩子很少。但由于各種因素有些孩子還會有缺鋅現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吸收不良:慢性腹瀉可影響鋅的吸收利用,同時鋅的代謝主要由腸道排出,腹瀉次數多,鋅排出增加。 2.多汗:汗中有鋅,在大量出汗時,鋅丟失過多。據測定兒童一天隨汗丟失的鋅可高達4毫克;嬰兒大汗可流失鋅1.3毫克。 3.嬰兒未哺母乳:母乳初乳中含鋅量比成熟乳高,嬰兒出生后未哺母初乳或母
很多家長通過對科學育兒的反復學習,對寶寶的飲食健康、生長發育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關于大媽們最關注的“缺鈣”問題,也能夠冷靜對待。 一個家庭中,只要寶寶保持飲食豐富、奶量充足、營養均衡,基本不會出現缺鈣、缺鐵的情況。但是,有一種營養素的缺失一定要警惕,那就是鐵! 為什么寶寶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大多數足月出生的寶寶自身儲備的鐵元素只夠持續到4~6個月,但隨著寶寶生長發育,自身對鐵元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如果寶寶在滿6個月添加輔食后,卻沒有及時攝入富含鐵的輔食,或輔食中的鐵不夠,無法進一步保證寶寶獲得正常發育所需的鐵元素,就很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所以,這就是很多家長疑惑的,為什么寶寶已經吃好喝好了,還會出現貧血呢?寶寶吃好并不單單指吃的食物量達標了,食物種類是否豐富、均衡也很重要哦。如果是平時就有偏食的寶寶,那就更加需要注意
DHA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所以很多媽媽都會額外的給寶寶補充DHA,那么這種做法正確嗎,到底要不要額外給寶寶補充DHA呢? 首先我們要來普及一下什么是DHA吧,DHA是在母乳中最先發現的,開始科研人員覺得母乳喂養的寶寶表現的更加聰明,后來就在母乳中發現了DHA,再后來發現深海魚油里富含DHA。 DHA是母乳中本來就含有的,母乳喂養的寶寶不用再額外添加,但是新媽媽可以在平時適當吃一些深海魚或額外補充一些DHA,這樣寶寶可以通過乳汁吸收最好的DHA。 我們已經知道母乳喂養的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充DHA的,那么奶粉喂養的寶寶需要額外補充DHA嗎?這個需要看奶粉中是否含有DHA,如果有就不需要額外補充,如果沒有就需要補充。常見的DHA補充劑分為魚油和藻類兩種,建議大家選擇藻類DHA,因為魚油中含有的EPA會擴張血管、抑制凝血,對
很多媽媽都擔心自己寶寶個子矮,長不高,心心念念著“補鈣補鈣補鈣”!可是什么才是最有效的補鈣方法卻不一定說得上來,還有可能陷入“喝骨頭湯就能補鈣”誤區里。 1、寶寶常用的標準身高體重值 男孩和女孩的發育情況不同,媽媽們可以參考以下標準身高體重值表格數據,看看寶寶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數據并非絕對標準,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值在正常范圍內,身體無異常病癥,就不必過分擔心。 影響孩子身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先天遺傳和后天營養鍛煉是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先天遺傳 孩子的身高與父母親的身高密切相關,按照父母的身高通用公式可推算出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大致范圍。 身高預測公式有多個版本,以下是捷克斯洛伐克哈弗利采克公式: 【男孩】未來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78÷2
眾所周知,維生素A和維生素D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種營養素,與兒童視覺發育、骨骼發育、身高增長、免疫功能甚至造血功能等息息相關。雖然近些年佝僂病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是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特別是嬰幼兒)仍處于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及可疑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的現狀,即便是相對發達的地區情況也不是很樂觀。 1、中國兒童的維生素AD缺乏與預防 在我國,維生素AD主要用來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D缺乏性疾病。據營養學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南方地區,兒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患病率為20%左右,北方地區則更高,約為30%~40%。 基于對我國40個市縣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農村地區,20%以上的兒童存在維生素A缺乏的情況,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也稱為邊緣性缺乏)比例更高,這類孩子往往表現為抵抗力低下,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寶寶腹瀉,補充益生菌會有幫助嗎? 益生菌可能縮短腹瀉病程,但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菌種都有益處,也不是對所有類型的腹瀉都有益處。 急性腸胃炎 關于急性腸胃炎,12個各國和國際組織的相關指南里,5個推薦用益生菌,7個沒有推薦。但是,推薦使用益生菌的指南都提供了來自臨床試驗和meta分析的證據,還是比較可靠的。鼠李糖乳桿菌和鮑氏酵母菌有最引人注目的有效的證據,它們可能幫助縮短腹瀉病程約一天。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可能引起嚴重的腹瀉和結腸炎,益生菌可能預防這類感染。也有一定證據表明益生菌可以減少復發的可能。益生菌有可能降低早產兒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是相關指南并不建議日常服用益生菌,需要更多數據才能給出相關建議。 抗生素引起的腹瀉 中等水平的證據表明益生菌對由抗生素引起
都說不缺營養元素,可我家寶寶做的微量元素檢測結果,真的缺鈣缺鋅缺各種啊…… 好吧,今就詳細給大家說下微量元素檢測。 首先,我們來先看看國家對于微量元素檢測的態度是怎樣的。 國家衛計委在 2013 年正式下發《關于規范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具體如下: 文件的態度很明確——微量元素檢測不宜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 6 個月以下嬰兒。 國家衛生主管部門之所以會單獨為微量元素檢測發一份文件進行規范,主要還是因為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 微量檢測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參考意義不大? 什么是微量元素? 一般來
補鈣不吸收,補了也白補! 有個什么風吹草動,都懷疑寶寶缺鈣了?加了輔食,小嘴巴敞開了,更是急著要吃掉一肚子鈣劑了。 等等!先了解下鈣和維生素D的關系吧: 提問 寶寶11個月發育正常,母乳喂養+輔食,每天仍然堅持服維生素D,間斷補過鈣劑。為何檢測出骨密度中度低下呢?難道孩子缺鈣嗎?需要加大補鈣的劑量嗎? 回答 答:嬰幼兒處于生長旺盛階段,包括骨骼不斷拉長。相對低下的骨密度才有可能使更多鈣質不斷進入骨骼,骨骼才可不斷拉長。 母乳、配方粉喂養、均衡嬰幼兒輔食(如嬰兒營養米粉)等都可提供充足鈣質。母乳喂養嬰兒應補維生素D,僅補鈣不能獲得預想效果。 開始添加輔食后要不要給孩子補鈣? 1.鈣的攝入 無論對
很多媽媽都提到:維生素D和鈣的缺乏癥狀太像了,難以區分,能不能具體說下寶寶該不該補鈣?怎么補?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下「寶寶補鈣那些事兒」。 這8種「缺鈣癥狀」大多都和缺鈣沒啥關系 1. 枕禿 最常被認為是缺鈣導致的癥狀了,但事實上枕禿主要跟寶寶躺在床上反復轉頭、摩擦枕部有關系。 另外還和新生兒的毛發生長周期也有一定的關系。 2. 肋緣輕度外翻 佝僂病的癥狀之一,佝僂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維生素 D,所以這個鍋應該給缺乏維生素 D 背。 3. 出牙晚,長牙慢 出牙的早晚更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和缺不缺鈣是沒有必然聯系,長牙順序因人而異,也不關缺鈣的事兒。 4. 囟門閉合時間晚 嬰幼兒前囟門一般在 18~24 個月時完全閉合,還有個別嬰幼兒會于兩歲后才閉合,與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媽媽們或長輩們說孩子需要補鈣。大多數人對鈣的理解為鈣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也是這兩者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元素。不過除此以外,鈣還有很多作用,比如參與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血液凝固、肌肉收縮等方面。 當體內缺鈣后,對應的這里生理功能便會隨之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們從日常的飲食中可以獲取到一定量的鈣,所以若無意外一般從食物中攝取即可。如果寶寶生長發育速度較快等情況時對鈣的需要量會增多,所以還需要根據寶寶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需要額外補充,但并非是補得越多越好。 一般來說一歲以前的寶寶食物來源以奶類為主,奶中鈣的含量對寶寶來說是足夠的,也就無須刻意補鈣。但要注意這個時期的寶寶應常規補充魚肝油,其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前者作用為促進視力發育,后者為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存在于食物中的非常少,所以需要額外補充,一般從寶寶出生后2周就開始補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很多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鈣,如果寶寶缺鈣則會使生長發育遲緩、骨骼畸形。所以給孩子補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怎樣給孩子補鈣才算好呢? 不要讓鈣遇到草酸 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而影響鈣的吸收。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草酸。所以在給寶寶補鈣期間,最好將蔬菜先放到熱水中燙一下,或者是在飯前2小時或者飯后3-4小時再服用鈣劑。 補鈣不要與主食混吃 給寶寶補鈣的時候鈣劑不要與主食一起吃。即使主食中沒有太多的草酸,只要胃里面塞太多食物,補鈣的效果就不會太好,因為混在食物中的鈣只能吸收約20%左右,剩余的鈣劑都浪費了。 補鈣的時候不要喂奶 補鈣是不宜與奶制品同時服用。因為過多的鈣離子會使牛奶出現凝固現象;鈣還會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質結合產生沉淀。另外
大多寶媽還是在補鈣上愁。 那個寶媽的寶寶剛10個月,但是還沒長牙,有一個寶媽的寶寶是只長一顆牙,然后去醫院看,醫生就毫不猶豫說了缺鈣,什么都不說就開藥了。 我說“你不是一直都有補維D嗎?寶寶每月體重也增加,為什么要買那些藥補?” 她說“醫生說的很嚴重阿,不補不行阿,還是很擔心寶寶身體發育阿,沒辦法阿” 我聽到很氣的,現在的醫生都這樣了嗎?去醫院不是說枕禿缺鈣就是出汗缺鈣,有什么現象就一句“你寶寶缺鈣,要補鈣”。 我覺得今天必須要說這個話題,很多新媽都不懂,醫生老是嚇唬人,亂開藥的,我一看那醫生就氣火。 到底要不要再特意補鈣? 補,但是只補維生素D,其他的不用補。 我們就拿長牙的情況來說,這個也是最多新媽不懂的誤區,一般正常范圍內,寶寶長牙的時間是4~14個月內,只要長牙,
“我家寶寶不怎么愛吃飯,而且又偏食。之前帶他去檢查微量元素,說是缺鋅,又被醫生告知要補鋅了。” 今天就給寶爸寶媽們普及一下關于鋅的干貨。 微量元素檢查,真的靠譜嗎? 不靠譜。因為微量元素檢測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并不能直接代表寶寶“缺不缺”。 不要太輕信微量元素這個東西,只是做一個參考而已。 我經常會在網上會看到許多文章“頭發黃?你家寶寶缺鋅了、寶寶多動?該補鋅了、寶寶厭食、不愛吃飯?又缺鋅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寶寶出什么情況,很多文章就是補補補,各種補,要么就是去做微量元素檢查。 而到醫院見到醫生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先去做微量元素”連寶寶都沒看就叫檢查,特不靠譜。 莫媽想說的是,雖然缺鋅會有上述的反應,但并不是絕對的,跟許多因素有關,千萬不能慌。 也
DHA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所以很多媽媽都會額外的給寶寶補充。那么這種補法究竟正確嗎?到底要不要額外給寶寶補充DHA呢?多補充些寶寶會更聰明嗎?3歲以上的寶寶還需要補充DHA嗎?過量補充DHA會不會有危害? 過量補充DHA的危害 過多補充DHA并不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因為DHA不穩定,在體內容易氧化,過量攝入DHA會在體內氧化為自由基,損害人體的健康。所以,從安全與健康角度來說,DHA盡量從食物中攝入,而進食DHA補充劑需要按照劑量,不可過量補充。 魚油or魚肝油,你混淆了嗎? 很多媽媽認為魚肝油能夠補充DHA,讓寶寶腦部發育得更好。而事實上,她們是把魚肝油和魚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混淆了。 魚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魚油和魚肝油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魚油卻
10個月的寶寶,可以喝葡萄糖酸鋅嗎?孩子做了微量元素檢測鋅低了,缺鋅厲害嗎?影響孩子發育嗎? 這個困難也困擾了很多的家長朋友吧。為什么大家對缺鋅這么關注呢?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了解一下鋅對人體的作用: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體內參與90多種酶的合成,與200種酶活性有關,在核酸與蛋白質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鋅與胎兒發育、兒童智力、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組織修復等密切相關。 如果缺鋅會導致什么后果呢? 鋅缺乏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影響消化功能,食欲減退、味覺異常、異食癖,骨骼發育異常、身材矮小、性發育延遲、智力發育遲緩、免疫功能下降,易發生感染,還有可能引起口腔潰瘍、傷口愈合延遲、脫發、皮膚粗糙、暗適應能力下降等。 重要提醒:上述癥狀缺乏特異性,包括鐵缺乏、鉛中毒、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多種疾病
希望寶寶將來個高人美 / 帥,這也是你的期待吧? 個子高一點兒,總歸是人生的加分項! 你肯定也經常和親戚們、閨蜜們討論:怎么才能讓寶寶長高點兒呢?除了補鈣這招,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啦? 提問 大夫,全家人都想讓孩子長高點,要補鈣或怎么做才有效? 回答 答:孩子今后的身高與遺傳有相當密切的關系,當然后天營養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僅僅補鈣不一定能使孩子長得更高,如果鈣補充過量,除了可導致孩子出現便秘,還可導致鈣質沉著在人體其他臟器中,導致不該出現的腎結石、腦鈣化等。 希望家長不要太過于依賴鈣,還是老話,應該依賴于平衡飲食。 嬰幼兒身高增長規律 身高(身長)指頭、脊柱、下肢長度的總和,即頭頂到足底的垂直長
補鈣,補鈣,就像寶媽的口頭禪,雖然很多寶媽已經知道,寶寶不一定是真的缺鈣而是缺維生素d,然而呢,她們還是聞補鈣草木皆兵,小編也一直不贊成寶媽們盲目給寶寶補鈣,可是前幾天小編看到這樣的一條消息,簡直震驚。 黑龍江省18個月大的聞聞,因感冒到醫院就診,竟意外查出輸尿管下段有一個11毫米長、5.9毫米寬花生米般大的結石! 醫生表示,年齡如此之小、結石如此之大的病歷,臨床上十分罕見。孩子媽媽介紹,擔心寶寶缺鈣,已補鈣半年之多,寶寶平時也非常喜歡吃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和豆制品等。 額……這樣的消息看完只能說父母給的愛太沉重了,所以,今天就再來說說,寶寶究竟應該如何科學的補鈣。 寶寶到底缺不缺鈣 無論是熱心的小區大媽、還是兒保醫生,只要看到寶寶出現出牙晚、枕禿、易出汗、走路晚、肋骨外翻等,都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寶寶缺鈣了。
DHA 是不是益智?要不要給娃補? 今天來聊聊關于「腦黃金」DHA 究竟要不要補、怎么補的問題。 DHA 真的吃了會更聰明 ? DHA 可以幫助寶寶神經、視力發育。 DHA 全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屬于ω-3 不飽和脂肪酸,它碳鏈長、雙鍵多,與大腦神經、視力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研究表明,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攝入充足的 DHA,對寶寶神經、視力和免疫系統發育、長期的認知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 孕期補充 DHA 能夠降低早期早產發生風險、適度促進胎兒生長; DHA 對嬰幼兒神經功能、視神經發育都有積極作用,并可調節免疫功能; DHA 也可能有益于改善產后抑郁、新生兒睡眠狀態等。 也就是說, DHA 確實很重要,但并沒有證據說明, DHA 補得越多越益智。 「
鋅在人體內雖然是屬于微量元素,但是其含量僅次于鐵,排在前面的位置。其作用頗大,它與體內200多種酶的活性有關,幾乎參與所有細胞的代謝。無疑,鋅是嬰兒生長發育必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那么,嬰兒缺鋅怎么辦?吃什么食物能順利的補充? ★寶寶5大表現,說明已經缺鋅 1、挑食厭食 缺鋅的寶寶,味蕾會相繼受到大的阻礙,味蕾感覺是依靠鋅來維持。 2、皮膚感染 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皮膚問題。夏季氣候潮濕,容易滋生一些細菌、病毒。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的皮膚經常出現一些皮疹,家長除了要做相對的治療外,可以為孩子查微量元素,確認孩子是否缺鋅。 3、異食癖 幼兒缺鋅時,會出現味覺功能改變,有異食癖,比如愛吃泥土、爐渣、粉塵等。雖然大量研究發現,這種毛病并不是直接鋅缺乏的表現。但是,大量吞食黏土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