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媽媽們或長輩們說孩子需要補鈣。大多數人對鈣的理解為鈣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也是這兩者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元素。不過除此以外,鈣還有很多作用,比如參與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血液凝固、肌肉收縮等方面。
當體內缺鈣后,對應的這里生理功能便會隨之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們從日常的飲食中可以獲取到一定量的鈣,所以若無意外一般從食物中攝取即可。如果寶寶生長發育速度較快等情況時對鈣的需要量會增多,所以還需要根據寶寶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需要額外補充,但并非是補得越多越好。
一般來說一歲以前的寶寶食物來源以奶類為主,奶中鈣的含量對寶寶來說是足夠的,也就無須刻意補鈣。但要注意這個時期的寶寶應常規補充魚肝油,其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前者作用為促進視力發育,后者為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存在于食物中的非常少,所以需要額外補充,一般從寶寶出生后2周就開始補充了,要補到2周歲左右。平時還應注意適當讓寶寶多曬曬太陽,也有助于促進鈣的吸收。夏季的時候,日照時間比較充足,可以根據寶寶實際情況間隔地補充也可以。
如果維生素D沒有及時補充或補充的量不足,寶寶容易出現睡眠易驚醒、出汗多、枕禿(腦袋后面一圈頭發稀疏)等問題。時間一長,鈣吸收不足,便容易導致缺鈣問題,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比如方顱、X型腿、O型腿、雞胸等等。如果寶寶出現這些表現,可以帶去醫院檢查確定,微量元素的檢查不一定能查不出來。對于這個階段的寶寶,想要明確是否存在缺鈣問題,可以看差骨堿性磷酸酶。
關于其他年齡段的寶寶是否需要額外補鈣,一般是通過判斷寶寶有無缺鈣來考慮的。那么寶寶缺鈣的表現有哪些呢?常見的包括有:驚厥,也叫抽筋(肌肉的興奮性增強)、生長痛(多見于生長發育速快較快的時期)、出牙晚以及囟門閉合晚等。
寶寶存在缺鈣問題后,可以選擇小兒迪巧鈣或其他有質量保證的鈣劑來補鈣,補鈣的同時可以配合補充維生素D及在天氣好的時候曬曬太陽,效果會更佳。平時的飲食中也可以適當增加含鈣量高的食物食用,比如小蝦皮、海帶、豆腐、瘦肉等,前提是寶寶月齡比較大并且食用后沒有不適反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