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幼小時粗心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粗心若是體現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上,這就叫父母著急了。文章分析了孩子粗心的一些緣由和父母對孩子粗心行為的誤解,希望能幫助克服孩子粗心的毛病。
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信息會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孩子計算或寫作時粗心,可能是注意力分配落后,無法同時寫和想,也就是說他不能將自己的精力很好分配于兩件事物上,而出現馬虎的錯誤。其他方面孩子粗心是屬于注意力保持時間短,不能專心投入,就會出現馬虎。
2、孩子學習或做事的動機不強。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動機和情緒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背景。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認知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缺乏動機,情緒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懈。如孩子比較貪玩,看是在做作業,心里卻想著同小伙伴玩耍,盲目追求速度快,因此心不在焉,錯誤百出。
3、孩子的性格所致。
有些孩子是急脾氣,干什么事情都心急,急急忙忙難免出錯。另外,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愛的一面,但不拘小節辦事粗心,反映在學習上,容易增加失誤。
4、父母對孩子的不良心理暗示。
孩子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有時無論他們如何努力,結果都會不盡如人意,父母就會對其加以教育和指責,比如說粗心被認為是不認真,意志不堅定等等。在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影響下,大人傾向于以更大的壓力來矯正,比如打、罵、處罰,當我們施加過大的壓力時,孩子會充滿挫折感。
父母對孩子粗心行為的誤解
大多數孩子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是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因素導致其粗心行為的產生。有時,孩子的粗心并不是父母表面看到的那樣,所以請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簽。
1、誤認為孩子主觀不努力
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大家數家長都會把它歸結為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責任心,是主觀不努力造成的。其實不是,家長們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能力沒達到,也就是學習能力發展失衡所引起的。
學習能力發展失衡是指智力正常,但是由于學習所涉及的心理機能的缺乏或發展沒有達到同齡水平而無法掌握學校的學習環節,出現聽、說、讀、寫、算以及更高層次的思維上的困難,隨著問題的聚集和年齡的增加,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發展。因此,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不要不味的責怪孩子,更多地要從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找原因。
2、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
家長往往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忽略了讓孩子養成做事的條理性。其實,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
3、過度單調的重復,引起心理疲倦
過度單調的重復會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厭倦,從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破壞孩子的求知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