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麥芽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悶,及肝脾不各,噯氣少食等證,若與香櫞、佛手等配伍用,還可增加其舒肝和胃之效。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而致食積不消者,則可與黨參、白術、陳皮等同用,以增健脾消食之力。
①治快膈進食:麥芽120克,神曲60克,白術、橘皮各30克。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人參湯下三五十丸。(《綱目》)
②治小兒疳,百藥不療:大麥芽(炒)、神曲(炒)、蕪荑(炒)、黃連(去須)。上等分為末,以豬膽蒸熟取汁,和宿蒸餅研如薄糊,然后入藥拌勻,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空心米飲下二十粒,臨時增減,小兒無時,日三五服。(《葉氏錄驗方》消疳丸)
③治飽食便臥,得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昏昏欲臥,食畢輒甚:大麥芽一升,椒30克(并熬),干姜90克。搗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肘后方》)
④治產后發(fā)熱,乳汁不通,無子當消者:麥芽(炒)60克。研細末,清湯調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1、一般人均可食用炒麥芽,有促消化、疏肝理氣作用,但哺乳期的女性不宜食用,以免引起乳汁減少。
2、大家平時食用炒麥芽時要注意用量,適量食用能消食化滯,疏肝解郁,回乳消脹,健脾開胃,但如果過量食用的話,反而容易耗散氣血,導致回乳。
3、生麥芽和炒麥芽的功效不同,大家在食用時一定要認清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