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以后,寶媽們都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喂養寶寶,那么除了讓寶寶多吸,這5個催奶心得也不容錯過! 寶寶吃奶時,媽媽體內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促進泌乳。 所以我們通常會囑咐寶媽們一定要多吸,可是這話說多了,媽媽們也很無奈,因為有時寶寶并不很樂意吸,而且吸多了乳房也會受傷,更耽誤下奶。 除了多吸還有這些辦法—— 1. 好情緒好奶水 有的地方說媽媽生氣后奶水有“毒”,不能給寶寶喝,雖然說法有點夸張,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情緒對奶水的影響很大。我們前面也說過媽媽情緒低迷對于下奶的影響。 2. 補充高蛋白 林心如作為母乳辣媽,催奶心得是多吃高蛋白食物。因為母乳最重要的合成物就是蛋白質,媽媽不僅要滿足自身需要,還要滿足寶寶,所以優質蛋白不能少。
產后哺乳會遇到哪些困擾,比如產后媽媽乳頭內陷的問題,乳頭內陷對哺乳來說是個挑戰,哺乳,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媽媽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困擾,其中乳頭問題,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接下來看看這些讓你煩惱的乳頭問題該怎么辦? 乳頭凹陷、皸裂、扁平、偏大或偏小,類似這種特殊狀況的乳頭,寶寶銜接不好,讓媽媽們苦惱不已。我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來改善這種狀況呢?下面我們逐個說明,各個擊破。 1、乳頭凹陷 很多人說,乳頭凹陷的媽媽母乳喂養成功的概率很低,其實這是不對的,用正確的方法糾正,乳頭凹陷的媽媽也能成功進行母乳喂養。 如果有媽媽被乳頭凹陷所困擾,先看看自己凹陷的情況: 如果從乳暈部分輕輕牽拉乳頭就能夠出來,屬于輕度凹陷,這種情況,寶寶吃奶之前盡量把乳頭牽拉出來然后再喂寶寶,喂奶次數多了,凹陷的乳頭可能就出來了,成功母乳喂養
有些寶媽的奶水不足,那么你知道有些什么食物能夠下奶嗎?絲瓜的確能下奶,重點看你怎么吃! 很多人以為豬蹄黃豆湯或是鯽魚湯等湯類補品才是最好的下奶食物,但很少有人知道絲瓜吃對了也能下奶。為什么絲瓜會有下奶的功效,下面來一探究竟吧。 哺乳期的媽媽們,如果因為產后身體虛弱,或其他原因導致奶水不足,是可以適量吃絲瓜來幫助下奶的。 吃絲瓜為什么能下奶? 絲瓜中能起到催乳作用是絲瓜絡,是絲瓜的果實的維管束,有通行經絡、涼血解毒的作用,一般中醫都會將絲瓜曬干后入藥,可治氣血阻滯、經絡不通等癥,將絲瓜絡和肉湯燉煮,能起到催乳的作用。而絲瓜絡本身就存在于絲瓜中,在食用絲瓜時,也就一定的下奶的作用。 絲瓜下奶主要看吃法 【絲瓜豬蹄湯】 食材:200克絲瓜、200克豆腐、50克香菇、1個豬前蹄、
產后如何開奶?產后成功開奶有什么訣竅嗎?產后開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正確的銜乳是哺乳成功的關鍵。很多母乳困難的媽媽都源自于錯誤的哺乳方法。哺乳應該是媽媽和寶寶都享受的事。如果感到疼痛,那就是銜乳方式錯了。 錯誤的銜乳姿勢會引起吃奶疼痛,更重要的是會阻礙“有效吮吸”,這在開奶期非常致命。無效吮吸一方面會讓減少泌乳素,反過來也可能引發更頻繁的吮吸,導致積奶漲奶。 銜乳不正確的時候,寶寶的舌頭和上顎會擠壓乳頭,造成疼痛甚至出血,也無法把奶水吸出來。銜對了,擠壓的部位是乳暈,而乳頭只是一個開口。 傳統的銜乳方式 標準銜乳姿勢什么樣? 不要用你的身體去接近寶寶 媽媽應該找個舒服的姿勢坐好,墊墊腳,放杯水在一旁,自己喝,不是給寶寶喝。 注意你的抱姿
在哺乳期,有些寶媽會遇到一些乳房問題,有些問題會讓寶媽們感覺不知所措,4大乳頭問題,讓哺乳媽媽很煩惱! 哺乳,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它不僅讓媽媽體會到做母親的幸福滋味,還能培養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感情。但是,哺乳卻讓一些媽媽感到很煩惱,乳頭內陷、乳頭皸裂、乳頭偏大或偏小,這都讓哺乳意愿強烈的媽媽受到嚴峻的考驗。一方面,媽媽們希望能夠給寶寶最好最直接的母乳,另一方面,因為乳頭問題,讓寶寶吸不到奶或者讓媽媽承受著肉體的疼痛和心理的折磨。遇到4大乳頭問題,媽媽該怎么辦呢? 問題一:乳頭內陷 一些媽媽會有乳頭內陷的困擾。這個時候媽媽應先測試一下自己的乳頭內陷到底有多嚴重。如果用兩個指頭在乳暈上面稍微擠一下,乳頭可以凸出來,這只是較為輕度的內陷,可以進行母乳喂養。但如果用手擠的時候乳頭會更凹進去,沒有辦法拉出來,這種情況確實較為嚴重。
生完孩子以后,照顧寶寶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那么你知道怎樣照顧寶寶嗎?產后3天,這件事媽媽不要做! 女性辛苦的懷胎十月,就等著生下寶寶的那一天。孩子的出生可以給整個家庭帶來無限的歡樂和希望,可是新手媽媽們卻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孩子出生后,身邊難免會有親朋說一些傳統的育兒觀。這個時候,產婦媽媽可要守住自己的底線。尤其是在產后3天,這件事可一定要忍住了,對孩子的影響真是一生的。 這件事就是在產后3天,忍住不給孩子添加配方奶粉。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口奶是很重要的,如果很早就接觸了過敏原(像牛奶、蛋白等),孩子很容易出現一些過敏性疾病。包括我們常見的濕疹、腹瀉等,只要出現的話,就比較難治愈。多數的寶寶就是因為第一口奶喝了配方奶粉,才會出現這些過敏的癥狀。如果第一口喝的是母乳的話,就會降低患這些過敏疾病的概率。所以在產后3天,媽媽應該堅持母乳喂養,不加配方奶粉
什么是第一口奶?如何讓寶寶喝到第一口奶?如何才能幫助寶寶更好的吃第一口奶呢?哺乳期間,千萬不要讓你的寶寶錯過第一口母乳! 孕媽媽在產前必須要知道的母乳喂養知識中,排名第一的當屬“第一口奶”,因為在寶寶出生之后媽媽們馬上就要面對寶寶的第一口奶了。如果媽媽不了解相關的知識,寶寶吃到的第一口奶就可能會是:配方奶、水、葡萄糖水甚至黃連水…… 淺談第一口奶 什么是第一口奶,第一口奶的好處是什么,如何讓寶寶吃好第一口奶? 什么是第一口奶? 顧名思義就是寶寶吃進嘴里的第一口食物。對于剛剛出生的嬰兒來說,他的胃腸道從來沒有接觸過羊水以外的東西,還沒有最基礎的菌群,加上腸道功能沒有發育完善,沒有能力過濾食物的過敏原(牛奶里的酪蛋白是最常見的致敏物),很容易形成濕疹(濕疹是腸道的過敏表現在了皮膚上)。很多寶寶出現濕疹后,媽媽就開始忌口,認為是自
經常會有媽媽問“我奶少,不夠寶寶吃,怎么辦”。“我感覺不到漲奶,寶寶吃奶頻繁,吃奶不用力,邊吃邊睡怎么辦?” 金水、銀水,不如媽媽的奶水。“母乳喂養好”的口號喊了幾十年,才被人們熟知并接受,正當年輕媽媽們下定決心給寶寶喂母乳時,卻發現奶水不夠寶寶吃,不得不給孩子添加奶粉。母乳、奶粉混合喂養一段時間后,媽媽們的奶水越來越少,直到可以忽略不計,最后,明知奶粉沒有母乳好,也不得不奶粉喂養。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懷疑過自己的奶水不夠,你的奶水,真的不夠寶寶吃嗎?未必,多數媽媽的奶水,是夠寶寶吃的,奶水不夠吃,只是媽媽們看到寶寶吸奶后依然哭鬧、嘴巴還在尋找,睡不踏實易醒等情況后想象出來的,那個其實是假象,并不是寶寶沒吃飽,只是他先天的一種反射。 供需平衡 很多新媽媽都有一個誤區,以為漲奶才是奶多,其實乳頭就好比是個開關,如果寶寶有效吸允就會給乳房一個信號,每
有些媽媽奶水多,需要把奶水冷藏,有的媽媽是因為要上班,那么保存母乳選冷藏?你對母乳解凍了解多少? 不管媽媽是因為要外出上班,還是因為寶寶吃完母乳以后奶水還有很多,這幾種情況都是需要把母乳擠出來冷藏,好等到下次寶寶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那么,冷藏的母乳取出來后該如何加熱呢?由于母乳既不能“燒開”,也不能用微波爐,解凍的方式不當,會破壞母乳里的營養成分。所以媽媽們一定要知道冷藏后的母乳該如何加熱,請往下看,媽媽們一起學起來吧。 冷藏、冷凍后的母乳只能在溫水中回溫,溫度過高會破壞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不要把母乳加熱至沸騰狀態;不要在微波爐中加熱母乳,這會破壞母乳中的免疫細胞。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如果煮沸,液態的蛋白質微粒會變成凝膠狀,發生沉淀;乳糖會分解成乳酸,讓乳汁變味。另外,母乳中的VC在加熱后極易流失,溫度越高,保
產后哺乳時如何知道自己奶量是否充足?如果寶寶吃不飽,如何增加奶量?如何保證喂飽寶寶? 母乳媽媽如何知道自己奶量充足? 完全母乳喂養的寶寶在最初喝初乳的那幾天(出生后的3天左右,在你開奶前),每天有1-2片尿濕的尿不濕,并且在頭幾天里,每24小時內,至少又一次排便,就說明寶寶喝夠了。 當你開奶后,下列表現表明寶寶喝飽了: 1. 大于5片濕的尿不濕; 2. 清澈、淺色的尿; 3. 頭4-6周,每天至少2-3次大便; 4. 寶寶精神而機敏,眼睛和嘴唇都濕潤; 5. 頭三個月平均每周約長150克以上的體重。 如何增加奶量? 更加頻繁地哺乳——在平常的兩次哺喂間,也給寶寶乳頭吸;用哺乳來安撫寶寶的情緒。總之就是任何方便的時候,多讓寶寶吮吸。
產后哺乳該注意什么?產后哺乳怎么做比較輕松?特別是新手媽媽而言,產后哺乳是個艱辛的過程,下面看看新媽媽這樣做,產后哺乳更輕松!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新生命的到來,無疑是令人欣喜的。媽媽們不僅要讓自己身體逐漸恢復,而且還擔負著喂奶的重任。可是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成為我們母乳路上的“攔路虎”。 為了讓寶寶有充足的“口糧”,媽媽們一定要珍惜產后催乳的“黃金時間”,在適當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那么你一定會成為“大奶牛”噠。 1、及時接觸早開奶 我們總強調要早開奶,得多早呢? 在產婦和寶寶身體條件都允許的情況下,產后半個小時之內就把寶寶抱在懷里吃奶,讓寶寶緊貼著媽媽的身體,感受到媽媽的溫暖,對建立早期的親子關系有非常大的好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早開奶,不僅能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孩子吃到珍貴的初乳,還給我們以后的哺乳打
很多哺乳期的媽媽都會用到吸奶器,那么有些媽媽在使用過程中會感覺自己的奶量少,吸奶器吸出的奶量少,一定是媽媽母乳不足嗎? 哺乳媽媽大多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總會擔心自己奶少,寶寶吃不飽。有些媽媽在用吸奶器吸奶的時候,發現每次只能吸出幾十毫升的奶,于是更加堅信自己沒奶了。 這里要跟各位媽媽說的是,不要再用吸奶器吸出的奶量來衡量自己的產奶能力了。 你要知道為什么“讓寶寶多吸吮”這句話都快說爛了,但還是要不斷強調,不就是因為寶寶吸吮對乳房帶來的刺激是無法替代的嗎? 雖然吸奶器工作的原理也就是模擬寶寶吮吸的頻率和感覺,但是寶寶在饑餓本能的驅使下會吸得更干凈。 此外,吸奶器畢竟只是個冰冷的機器,它不能像寶寶肉嘟嘟的小嘴一樣有效地刺激奶陣。 我們之前也介紹過激發奶陣的各種方法,不論是按摩手法還是靠意念想象,這都是充
你在母乳喂養孩子嗎?那么很多寶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得高,那么需要補鈣,哺乳期新媽媽補鈣技巧,你是怎么補的? 哺乳期是女性最需要補鈣的一個時期,因為為了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媽媽要轉移體內鈣質給寶寶,在哺乳期,這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事。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國的孕婦到了孕晚期幾乎都有缺鈣的問題,哺乳期缺鈣更成為了引起產后骨質疏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多吃含鈣食物 比如說牛奶、豆制品、海產品、蝦仁、大白菜等等食材就是一些含鈣質較為豐富的食物了,因此建議哺乳期的女性一定要多吃這些含鈣質相對豐富的食物。 這里提醒一下,為了更好的預防哺乳期缺鈣的問題,建議哺乳期的女性在吃含鈣量較多的食物時,要減少同一睦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同食,以免影響到鈣質的吸收。 比如菠菜、韭菜含草酸較多,最好不要和含鈣較多的食物一起吃,其他時候
寶媽生完孩子以后決定母乳喂養孩子的話,需要為著孩子的奶水發愁,有些寶媽沒有多少奶水,喝水比喝湯下奶?如何讓自己下奶呢? 新媽媽怎么吃才下奶? 這件事情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地方的飲食都不一樣,每個產婦的身體狀況都不同,不必糾結于一個準確的食譜,只需要知道一些基本原則就行了。 還有就是“口味”這件事也蠻重要,因為媽媽只有吃了自己喜歡的食物,才會心情舒暢,而心情好了,才更有利于泌乳。 產后的飲食三原則:軟、稀、雜。 軟 最好以細軟為主 因為剛生產后的那幾天,產婦身體比較虛弱,消化能力差,宜吃極易消化的食品,以半流質或軟爛的食物為主,少吃油炸、堅硬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糙米粥、軟面條等都合適。 過幾天,產婦消化能力基本恢復,就可以正常飲食了。 稀 水分多一點
如果你在哺乳期生病了會選擇吃藥嗎?有些寶媽會選擇硬抗哦,生怕寶寶吃了母乳會包含藥物,哺乳期生病了,是吃藥還是硬抗? 對于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來說,生病雖不是件愉快的事,但絕對是件正常的事。俗話說,誰沒有個頭疼腦熱呢?但就是這件普通的事兒,一旦發生在母乳媽咪身上,往往就變成了不得了的重大事件,因為它所帶來的“后果”通常極其嚴重——小則暫停哺乳,大則直接斷奶。然而,真的就只有這兩種選擇嗎?難道生病了,媽咪就只能硬扛,因為所有的藥物對于寶貝都是洪水猛獸嗎?答案絕非如此! 媽咪生病后對寶貝喂養方式的選擇,應當是一個權衡利弊,選擇“影響最小”的方法的過程。 事實上,大部分的常用藥物對于母乳喂養都是安全的 很多的常規檢測,例如血常規、尿液檢查、糞便檢查、X光片、B超、乳房射片等對于母乳喂養都沒有影響。而且,對于某些常見病,堅持母
你的乳房,就是寶寶的糧倉,我們堅信每一位新媽媽產后都會有奶水。但分娩的過程嚴重損耗了身體的營養和能量,所以要想產后奶水多又好,加強營養是關鍵。 產后泌乳一定要多吃的7類食物。 1魚類 魚類是人類優質蛋白的最佳來源之一。魚肉含鋅、碘、硒等微量元素較多, 這些營養素具有保護乳房、抑制乳腺疾病的作用。 你知道嗎?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一位媽媽的日常泌乳量可以達到800毫升以上,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質量差,必定會影響奶水質量和份量,所以把蛋白質擺在首位。 2谷薯 谷類食物主要是雜糧要多吃,薯類有馬鈴薯、紅薯、芋頭等。這些食物含碳水化合物多,雖然對奶水不是很有必要,只要不多吃(多吃發胖),也可以為你提供能量。 重點是這類食物富含B族維生素,可顯著提高母乳質量。同時薯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媽媽建立良好的腸道環境,
有位媽媽擔心如果一夜沒喂奶,擔心乳汁在乳房里會變餿掉?為什么乳汁在乳房里不會變質,而吸出來后如果沒有妥善保存就可能會變質? 引起食物變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這些方面: 病原微生物 只要溫度適宜,病原微生物就會生長繁殖,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素,以滿足自身需要。這時食物中的蛋白質就被破壞了,食物會發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堅韌性和彈性,顏色也會發生變化。 酶 動物性食物中有多種酶,在酶的作用下,食物的營養素被分解成多種低級產物。平時看到的飯發餿、水果腐爛,就是碳水化合物被酶分解后發酵了。 空氣 在空氣中很多物質會發生氧化。比如油脂很容易被氧化,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氧化后的油脂有怪味,如肥肉會由白色變成黃色。 另外,光照、昆蟲、物理損害、溫度、時間等也跟食物變質有關。 可是
有些準媽媽會碰見堵奶的情況,那么這要怎么辦呢?堵奶時熱敷和冷敷要怎么用?你會嗎? 很多哺乳媽媽都碰到過乳汁淤積、堵奶的情況,這時候身邊總是有人建議說熱敷一下吧,結果發現熱敷以后腫塊還增大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盲目地熱敷。熱敷一般是在乳房充盈,但沒有紅、腫、熱、痛時或想增加泌乳量時使用。 此外,熱敷時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不要敷太久。正確的熱敷是在喂奶前,敷2-3分鐘即可,溫度以皮膚覺得不燙為準。如果長時間熱敷,會加重組織水腫,導致乳汁更難以排出。 二是不要只敷不排。熱敷能夠激發催產素作用,增加泌乳量,這個時候配合寶寶正確含乳能夠讓乳汁有效排出。如果寶寶不配合,那么正確配合吸奶器或手擠奶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敷不排,只會加重堵奶情況,甚至會引發乳腺炎。 這時候,肯定也有媽媽會問,那是不是應該用冷
喂奶前需要清洗乳頭嗎?喂奶前有必要清洗乳頭?在醫院的病房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月嫂阿姨端來一盆熱水,用毛巾反復的擦拭媽媽的乳房。有時候要擦上好幾分鐘才會放心讓孩子去吸吮,這樣的擦拭真的有必要么?其實不僅沒必要,而且可能會有負面的作用。 在產房的時候,孩子出生以后,助產士會將孩子擦干直接放在媽媽的身上,孩子會匍匐在媽媽的身上,并且蹬著腿往乳房的方向爬行。 為什么孩子會蹬腿向上爬行呢?是因為,孩子能聞到來自乳房的味道,這個味道是媽媽乳暈上的蒙氏腺體釋放出來的味道加上媽媽乳房里初乳的味道。 當孩子爬上乳房的時候,孩子還會用手去捏和按摩乳房,同時,孩子手上的羊水也會沾在媽媽的乳房上,從而又為乳房添加了一道“濃烈”的氣味。 這些氣味我們大人聞不到,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精準的導航。 這下可好,這幾分鐘的擦洗,把這些味道都給抹去了。孩
生完孩子以后擔心孩子的奶不夠喝怎么辦?應該做些什么幫助自己奶水更多呢?產后多做乳房保健,讓你成為多奶媽媽! 經過了280天的孕育,孩子終于出生了,這時孕媽媽的主要工作就是哺喂嬰兒。 在胎盤娩出以后半小時垂體前葉分泌大量的泌乳素,它可以作用在乳腺的腺泡膜上促進乳汁中各種成分的合成,如、乳糖、甘油三脂等。 因此乳腺的腺泡內就儲存著乳汁。嬰兒吸吮乳頭后,刺激了乳頭內的神經末梢,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反應使垂體產生泌乳素和催產素。從而將原存于腺泡內的乳汁排出。 催乳素受媽媽情緒影響 而促進或阻礙其發生。母親情緒良好,對哺乳能力有信心,都能促進反射;嬰兒的形象、聲音和母親對嬰兒的撫摩、接觸引起母親摯愛的感受也有利于此反射的建立。 相反,擔憂或恐懼的情緒,疼痛或困窘,以及對自己喂哺能力發生懷疑時,都可能抑制反射的建立,也可以阻止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