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并不是所有臨近預產期胎動頻繁都是不正常的。日常生活上的刺激以及胎寶寶自己的因素有時也會引起胎動厲害。如:
1、夜晚睡覺前:寶寶在晚上是動得最多的,一方面比較有精神,另一方面,孕媽咪通常在這個時間能靜下心來感受寶寶的胎動,所以會覺得動得特別多。
2、吃飯以后:吃飯以后,孕媽咪體內血糖含量增加,寶寶也“吃飽喝足”有力氣了,所以胎動會變得比飯前要較頻繁一些。
3、洗澡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在洗澡時孕媽咪會覺得比較放松,這種情緒會傳達給寶寶,TA就比較有精神。
4、對著肚子說話的時候:爸是準媽們都表示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寶寶會有回應,用胎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覺。
5、聽音樂的時候:受到音樂的刺激,胎寶寶會變得喜歡動,這也是傳達情緒的一種方法。
6、胎寶寶之前胎位不正,現在正在努力轉回原來的位置,以方便之后的分娩。這也會引起胎兒胎動厲害頻繁。
由于胎動也因準媽媽個人體質而異,所以許多準媽媽都想知道是否有統一的指標來衡量孕晚期胎動多少是正常。
一般正常時每小時胎動在3次以上。12小時胎動在30次以上表明胎兒情況良好,若少于20次意味著胎兒有宮內缺氧,10次以下說明胎兒有危險,預后不良。準媽媽在自我監護時,如果一旦發現胎動次數低于正常,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以明確原因,及時挽救胎兒。
孕32周后,胎兒的胎動變得強而有力,并且有一定規律。醫生會建議孕婦通過數胎動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早晨、中午、晚上在左側臥位的情況下,各測一小時胎動,然后把測得的3次胎動數相加,再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數。
懷孕33周后會開始感覺胎動少了,但醫院檢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胎動時間,固定的時間,早、中、晚,一定要固定,如果早上8到9點,中午無12點到1點,下午6點到7點,一小時胎動不少于三次就沒關系,如果是兩次或者一次,馬上再數一小時,如果還是不夠,就近醫院聽一下胎心,看看有什么問題。
胎動是子宮內生命存在的象征。數胎動是孕婦自我監護胎兒情況的一種簡易的手段。孕婦18-20周開始自感有胎動,夜間尤為明顯,孕29周-38周為胎動最頻繁時期,接近足月略為減少,一般每小時3-5次。如胎動異常應警惕胎兒宮內窘迫。缺氧早期胎兒躁動不安,表現為胎動明顯增加,當缺氧嚴重時,胎動減少減弱甚至消失,胎動消失后,胎心一般在24-48小時內消失。孕婦自28周開始應自數胎動。
計數方法:于每天早、中、晚固定時間各數1小時,每小時大于3次,反映胎兒情況良好。也可將早、中、晚三次胎動次數的和乘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次數。如12小時胎動達30次以上,反映胎兒情況良好,少于20次,說明胎兒異常,如果胎動少于10次,則提示胎兒宮內缺氧。
臥位:數胎動時應取臥位或坐位,思想集中,可用一些小巧物品(如硬幣或紐扣等)做標記或記錄于紙上,以免遺漏。若連續胎動或在同一時刻感到多處胎動,只能算做一次,得等胎動完全停止后,再接著計數。若胎兒長時間持續胎動,也應該警惕。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有的12小時多達100次以上,孕婦自數一段時間后會得出一個常數,以后便可以此為標準,進行自我監測胎兒的安危。
準媽媽每天自我測量3小時的胎動,分別在早上、中午、晚上各測1小時。將3次測得胎動的總數乘以4,做為12小時的胎兒運動記錄。
若每小時少于3次,則需延長測量時間至 每日6至12小時。胎動減少或停止,可能表示子宮內的胎兒正處于缺氧的狀態。若12小時內沒有感到胎動,或1天內胎動少于4次,或與前一天相比減少一半以上,就應趕快到醫院求診。
注意:胎兒胎動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數少,下午6點以后增多,晚上8-11點胎動最活躍。有的胎兒12小時可動100次左右,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即證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胎動的次數并非恒定不變,在妊娠28~38周,是胎動活躍的時期,以后稍減弱,直至分娩。孕婦的運動、姿勢、情緒以及強聲、強光和觸摸腹部等,都可引起胎動的變化。
在妊娠期引起胎動異常如頻繁或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孕媽媽在臨預產期發現自己的胎寶寶胎動異常,建議去醫院去做個胎心音的檢測,這樣自己也放心些。以免因為醫生有說進入孕晚期后,胎動強度會逐漸減弱,然后因為不少孕婦缺乏一定的醫學知識,生怕胎動減弱是由于孩子出現什么問題所致的。這種想法使孕婦在無形中產生了焦慮,這種情緒反而對胎兒的發育極為不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