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 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 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2.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3.豬腎
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1.板栗
味甘性溫,含有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C和胡蘿卜素的含量高于一般干果。栗子有補腎的功效,腎虛腰痛,雙腿無力的人最適宜食用。每天6至7個就可以了。
2.琥珀核桃
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治久病或老年人肺腎陽虛氣弱,陽痿 ,遺精,小便頻數,腰酸腳弱,咳嗽氣喘。還可用于老年或體虛所致便秘。
3.粟米
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4.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5.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 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6.大蒜
大蒜具有強烈的殺菌力,能消滅侵入體內的病菌。大蒜能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促進糖類的新陳代謝以產生能源,并消除疲勞。大蒜另一不可忽視的功能就是提高免疫力。大蒜中所含的硒化鉛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被視為防癌的食物。男性多食大蒜可改善體質并強身。
1.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 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于臟,益二臟之陰氣,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腎 陰虛,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2.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云:“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3.干貝
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1.荔核大米粥
材料:干荔枝核15枚,山藥15克,蓮子肉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將荔核、山藥、蓮子肉先用清水煎煮,然后去渣取汁,最后下米煮成稀粥即可。可作為早晚餐服食。
功效:可以補腎健脾,散寒止痛,適用于脾腎兩虛的人群調養服食。
2.板栗粥
材料:板栗12只,粳米100克。
做法:將板栗去殼剝皮后與粳米一起同煮為粥,趁熱時服食。
功效:可以補腎益氣,適宜于腎氣虛的人群調養服食使用。
3.豬腎羹
材料:豬腎1對,紅米100克,蔥白3根,醬油、食鹽、姜絲各適量。
做法:將豬腎去脂膜,洗凈后切成薄片,再將紅米淘洗干凈;蔥白切碎。然后用水煮熟豬腎,去白沫后再下紅米再煮,待米熟后加入各種調料,做成羹服。
功效:豬腎咸平可以補腎,可以治療腎虛腰痛、腎面水腫、遺精盜汗等癥狀,常做藥膳即可補腎又可引藥下行到達腎臟而發揮藥效,豬腎羹中以豬腎引導紅米,補腎虛而治療婦人產后虛熱,出血不止等癥。
4.蝦仁麻雀湯
材料:麻雀5只,鮮蝦仁50-100克,姜片3片,鹽、醬油、味精、白酒各少許。
做法:將麻雀洗凈,和其他材料一起隔水燉3小時,最后加入適量味精即可。可食肉飲湯,每周服食1-2次。
功效:此法可以壯陽暖腎,適用于腎虛兼有尿頻,腰膝酸痛的人群服食。
5.豬腎杜仲
材料:豬腎1個,杜仲15克,花椒、鹽適量。
做法:將豬腎切片,以花椒、鹽腌去腥水,最后放入杜仲末在內,用鮮荷葉包好,加少許水煨熟后服食。
功效:可以補腎、壯腰,適用于腎虛所導致的腰部酸痛的人群服食。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缺乏鍛煉,天天坐在電腦前面,這對腎也是非常不好的,每周至少要鍛煉三次,每次至少半小時,食療配合運動才會發揮最好的效果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