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坐月子的傳統亙古不變,媽媽們生完寶寶后的一個半月內是身體調養的最佳時期,也是最重要時期,那么坐月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生完寶寶,接下來的42天,就是產婦的產褥期,民間俗稱把這段時間稱“坐月子”。中醫認為,因為經過生產時的用力與出血、體力耗損,處于“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容易出現多汗、尿多、關節酸痛、頭暈頭痛、便秘等,尤其需要產后的休養復原。專家表示,“坐月子”期間要多休息、保持個人衛生和精神愉悅,尤其是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因人、因時、因地,根據個人體質進補。
醫生提倡“適當坐月子” “坐月子”在我國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社會學的觀點,女性生孩子是生理和心理重大變革期,“坐月子”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轉折點。
而從醫生的角度來講,也提倡“適當做月子”。生完寶寶后,產婦的子宮頸和外陰變得松軟、充血、水腫,子宮內膜表面出現了創口和剝落。順產時,外陰傷口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康復,而子宮則大約四十二天左右才能復原,子宮內膜也需要長達56天左右才能復原。另外,女性的內分泌系統、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器官功能的復原,都要靠“月子”里的養護。 從中醫學角度講,因為生產時的用力與出血、體力耗損,產婦處于“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稱為“百節空虛”的狀態,容易出現多汗、尿多、關節酸痛、頭暈頭痛、便秘等。產后氣血兩虧,元氣耗損,需要產后的休養才能復原。 中醫推薦如何“坐月子” 老一輩的人對于產婦“坐月子”頗多講究,不能洗頭、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不能刷牙……然而這些觀點現在看來,有的依然適用,有的則應堅決摒棄。
習俗一: 不能下床活動,要躺在床上,這樣身體才恢復得快而好。 點評:休息是坐月子的頭等大事。產后一定要在家里靜養,注意睡眠,不要讓自己再疲勞,但絕不要整月躺在床上。一般產后3天就可以下床,做一些輕微的活動。專家認為,堅持在月子里適當身體鍛煉,做一些產后體操或瑜珈,可以幫助盡快恢復體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