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輔食除了利于彌補奶制品的單一,給孩子足夠的營養,還可以訓練孩子消化功能和咀嚼能力等生理功能。但很多寶媽常常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添加輔食。何時吃?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等問題困擾著他們。下面一起來了解:
一、寶寶輔食添加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的規定要求純母乳或配方奶喂養到寶寶6個月再添加輔食,但因嬰兒個體差異,開始添加輔食并沒有一個嚴格時間規定。媽媽們注意觀察寶寶,當達到下面一種情況時,可以考慮開始添加輔食了:
1、體重已達到出生時的2倍;
2、吃完約250mL奶后不到4小時又餓了;
3、寶寶可以坐起來了;寶寶在24小時內能吃完1000mL或以上的奶;
4、會用手往嘴里抓東西吃了,證明他有吃的欲望了。
5、流哈喇子了,看到媽媽吃飯回去搶了,趴著碗會吧唧吧唧的啃。
注意:輔食,就是說是寶寶的輔助食品,所以6個月到一歲之間,寶寶還是要以母乳為主,這是輔食添加最基本的原則!(6個月到一歲之間,寶寶還要保證每天500毫升到800毫升量的奶。)
二、寶寶輔食添加順序
1、從種類講
應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肉類”的順序來添加。首先應添加谷類食物并可以適當地加入含鐵的營養素(如嬰兒含鐵營養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后就是水果汁/泥,最后開始添加肉類食品(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肉松等)。
2、從數量講
應按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始只是給寶寶試吃與品嘗,或者在喂奶之后試吃一點,在寶寶適應后逐漸增加。
3、從質地講
先流質(如米糊、菜水、果汁等)再泥糊(如濃米糊、菜泥、肉泥、魚泥、蛋黃等)再固體(如爛面條、小饅頭片等)。
4、從時間講
寶寶滿4月齡后,可以開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等),從6月齡開始可以添加半固體的食物(如果泥、蛋黃泥、魚泥等),7-9月齡時可以由半固體的食物逐漸過渡到可咀嚼的軟固體食物(面粥、碎菜粥等),11-12月齡時大多數寶寶可以逐漸轉化為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輔食。
三、寶寶輔食添加原則
1、從少量到多量
以添加雞蛋黃為例,開始添加的時候應從1/5或1/4加起,歷經1—2周,可加至一個,讓寶寶的胃腸道功能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2、由一種到多種
在1—2天之內,給寶寶所加食物的種類不宜超過兩種,要先讓寶寶對不同種類、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一個逐漸、循序漸進的接受過程。
3、由稀到稠
米湯→米粉→米糊→米粥→軟飯→成人吃的米飯(以大米為例)。
4、由細到粗
菜汁→菜泥→碎菜→短纖維的青菜→可供成人吃的青菜(以蔬菜為例)。
5、少鹽不甜忌油膩
1歲以前,都不建議在寶寶的輔食中加鹽。另外,過多甜食的攝入會增加寶寶胃腸道的飽脹感,從而降低寶寶的食欲。同時,過多攝入的糖會變成脂肪被儲存在體內,久而久之可導致寶寶出現兒童期的肥胖癥。
6、最安全的早期添加食品
米粉、蘋果、梨、香蕉、木瓜、鄂梨、胡蘿卜、白薯、土豆和南瓜。其中,香蕉、木瓜和鄂梨是不用煮就可以打碎給寶寶直接食用的。
四、寶寶輔食添加時間表
4~6個月寶寶輔食
這個時期要讓寶寶逐漸熟悉各種食物的多種味道和感覺,適應從流質食物向半流質食物的過渡。
【米粉、蛋黃】:喂蛋白至少要等到寶寶1歲以后,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喂蛋黃的時間可以推遲到6個月以后。
【蔬菜泥】:比如胡蘿卜、大白菜、油菜、白蘿卜和各種時令綠色蔬菜。
【水果泥】:比如蘋果、梨或香蕉。
7~9個月寶寶輔食
這個時期除繼續熟悉各種食物的新味道和感覺外,還應該逐漸改變食物的質感和顆粒大小,逐漸從泥糊狀食物向幼兒固體食物過渡,以配合寶寶的進食技巧和胃腸功能的發育,使輔食取代一頓奶而成為獨立的一餐;同時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豆泥】:如豌豆泥。
【蔬菜泥】:拌有土豆泥或米糊的蔬菜泥。
【綠色蔬菜】:如豆類、卷心菜、菠菜或西蘭花的蔬菜泥。
10~12個月寶寶輔食
這個時期不僅要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還要繼續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以促進咀嚼肌的發育、牙齒的萌出和頜骨的正常發育與塑形,以及腸胃道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提高。這時,單純吃泥糊狀食物雖然能夠滿足營養均衡的要求,但是其余的任務卻很難實現。棒棒豬建議可以適當增加食物的硬度。
【更多的淀粉類食物】:除了玉米粉、土豆、大米和小米外,還有面包、意大利面、面條、嬰兒面包棍、谷物早餐、燕麥等等。每天要給寶寶喂食2~3份淀粉類食物。一份相當于1/4成人份或1~2大湯勺。
【蛋白質食物】:爭取每天吃1份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除了煮熟的雞蛋、魚蝦、貝類之外,寶寶的膳食中還可以加入瘦肉(豬、牛、羊肉)、家禽肉和豆制品(如豆腐、腐竹)等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12~15個月寶寶輔食
寶寶牙齒也已經基本發育完全,口腔內的“消化程序”已相當完善。這個時期雖然在輔食食材的選擇方面已沒有太大的戒律,但在烹調方面還是要注意口味比成人的口味稍淡一些,重油或很甜、很咸的食物對于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還是太早了。
五、添加輔食應避免的食物
鹽:寶寶滿一周歲前,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加任何鹽,過多的鹽會對寶寶還未成熟的腎造成負擔,而且會影響寶寶的飲食習慣,造成日后的血壓高。另外,過多的鹽也會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
糖:寶寶的食物中不要加糖,吃糖太多會增加寶寶得蛀齒的風險,而且,血中的血糖急速變化可能導致寶寶情緒化,特別愛哭愛鬧。
蜂蜜:因為蜂蜜中含有一種菌,可以造成寶寶感染,甚至中毒,所以寶寶一歲以前絕對不要給寶寶吃蜂蜜。有的家長說寶寶便秘需要和蜂蜜水,但一歲前絕對不能加蜂蜜。對付寶寶便秘建議用橙汁或李子汁,而不是蜂蜜。
雞蛋:是容易造成過敏的食品,要盡量晚一些增加,而且雞蛋一定要完完全全煮熟了再給寶寶吃。九個月時開始增加的蛋黃,蛋清部分就加的更晚,因為更容易引起過敏。
果仁:在英國,要求是5歲以后再增加,一是容易過敏,二是容易卡著寶寶,有危險。
海鮮:一歲以內盡量不要給寶寶吃海鮮,因為容易過敏,做不熟還可以造成食物中毒。
牛奶:寶寶要母乳或用配方奶到一歲以后再增加牛奶,因為牛奶中缺少重要的鐵和維生素C。
果汁:母乳喂養的寶寶不用喝水,用配方奶的寶寶在炎熱的夏天可以喝一些白開水。果汁要等寶寶可以用杯子了以后再喝果汁,大概是寶寶9個月時,白葡萄汁、蘋果汁是對寶寶腸胃最友好的果汁,也最容易吸收。
專注0-6歲兒童安全防護的棒棒豬建議:所有的果汁都應該至少稀釋一倍以后給寶寶飲用,每天的量不能太多,一歲前不要超過100毫升,一到四歲不要超過200毫升。飲用太多的果汁容易造成寶寶的腹瀉。
高纖維食品:高纖維食品對成人很健康,但會影響寶寶對重要微量元素的吸收,兩歲前不要給寶寶食用。
草莓和獼猴桃:草莓是水果中最易造成過敏的食物,特別是寶寶有哮喘或濕疹就更要避免吃草莓。獼猴桃只能給9個月以上的寶寶,不滿9個月盡量不要吃獼猴桃。
帶有面筋的食物:六個月以內的寶寶不能吃任何含有面筋的食物,例如:面粉、燕麥等。凡是容易過敏的食物都盡量遲一些添加。
六、讓寶寶愛上輔食小竅門
1、示范如何咀嚼食物。
有些寶寶因為不習慣咀嚼,會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家長在這時要給寶寶示范如何咀嚼食物并且吞下去。可以放慢速度多試幾次,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2、勿喂太多或太快。
按寶寶的食量喂食,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后,應讓孩子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也不要馬上喂奶。
3、品嘗各種新口味。
飲食富于變化能刺激寶寶的食欲。在寶寶原本喜歡的食物中加入新材料,分量和種類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輔食種類,讓寶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寶寶討厭某種食物,家長應在烹調方式上多換花樣。孩子長牙后喜歡咬有嚼感的食物,棒棒豬建議家長不妨在這時把水果泥改成水果片。食物也要注意色彩搭配,以激起寶寶的食欲,但口味不宜太濃。
4、重視寶寶的獨立性。
半歲之后,寶寶漸漸有了獨立性,會想自己動手吃飯,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拿湯匙進食,也可烹制易于手拿的食物,滿足孩子的欲望,讓他覺得吃飯是件有“成就感”的事,食欲也會更加旺盛。
5、飯前10分鐘先行預告。
玩在興頭上的孩子若被突然打斷,會引起其反抗和拒絕,所以即使是1歲左右的幼兒,也應該事先告之他即將要做的事,如:“再過10分鐘就要洗手吃飯了!”
6、準備一套兒童餐具。
大碗盛滿食物會使寶寶產生壓迫感而影響食欲;尖銳易破的餐具也不宜使用,以免發生意外。兒童餐具有可愛的圖案、鮮艷的顏色,可以促進寶寶的食欲。
7、保持愉快的用餐情緒。
若寶寶到吃飯時間還不覺得餓的話,不要硬讓他吃。常逼迫寶寶進食,會讓他產生排斥心理。父母也不要急于把寶寶調教成小紳士或小淑女,對他們提出不合理的技術要求,這樣會讓他覺得沮喪而影響用餐情緒。
8、勿在孩子面前品評食物。
寶寶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家長不應在孩子面前挑食及品評食物的好壞,以免養成他偏食的習慣。
9、學會食物代換原則。
如果寶寶討厭某種食物,也許只是暫時性不喜歡,可以先停止喂食,隔段時間再讓他吃,在此期間,可以喂給寶寶營養成分相似的替換品。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