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以為,只要將寶寶生下來了,就一切都輕松了。其實并不然,產后寶媽們面臨的就是母乳喂養,以及產后恢復。而母乳喂養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說喂奶痛。那么喂奶痛是什么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母乳喂養能增進寶寶和媽媽的感情,能讓寶媽更強烈地感受為人母的喜悅和感動。不過,喂奶過程也并非會一順到底,有一種痛叫“喂奶痛”!這種疼痛發于乳房,由多種因素導致,嚴重時可能會影響母乳喂養。因此,當寶媽喂奶時乳房出現這幾種疼痛,最好先中斷喂奶!
寶寶吃奶姿勢不對導致疼痛
雖然新生寶寶都有吃奶的本能,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寶寶都會正確銜含乳頭,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寶媽抱喂的姿勢不對,寶寶只銜住了乳頭卻沒有含住乳暈,無法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導致寶寶在吃奶時只會干吸或生拉硬拽。
這種疼痛會讓寶媽十分痛苦。這時候再讓寶寶繼續吃奶也是無用功,只會徒增寶媽痛苦,不如先停下來,糾正好自己和寶寶的姿勢再作嘗試。
有助于寶寶正確吃奶的抱喂姿勢有以下幾種,經驗不足的新手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
小知識
交叉環抱式
寶媽托住寶寶頭枕部,手腕大概置于寶寶肩胛骨中間,另一只手的五指張開呈“八字形”貼于乳房外側,拇指在乳暈外上方,食指則置于乳暈內下方,引導寶寶正確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
橄欖球式
讓寶寶躺在寶媽臂彎里,手掌注意托住寶寶頭部讓寶寶正沖哺乳側乳房,同時寶媽身體要稍向后傾,便于母子二人放松。
搖籃式
讓寶寶的頭部枕在媽媽手臂上,寶媽要手托寶寶臀部,像搖籃一樣將寶寶保護起來。由于這個姿勢容易使寶媽的手臂肌肉繃緊勞累,因此寶媽在哺乳前最好找個有扶手的座椅,用扶手支撐手臂。
側臥式
這個是最舒服的哺乳姿勢了,寶媽只需墊高上半身,采取側臥姿勢躺好便可,讓寶寶橫倚著媽媽腹部,頭枕在臂彎中,讓寶寶的嘴巴與乳頭在同一水平線上,寶寶就會在本能的驅使下正確吃奶了。
乳房皮膚過于干燥導致皸裂
寶媽自己不做好乳房護理,也可能導致哺乳期乳房疼痛。乳頭皸裂就是其中很常見的癥狀。這種情況的出現多是由于寶媽皮膚太過干燥,又沒有加強護理造成的,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持乳房肌膚的滋潤性。如果已經出現了皸裂疼痛,寶媽可以先轉移寶寶注意力讓寶寶暫時不專注于吃奶,然后擠出自己乳汁涂在乳暈周圍,待其自然干燥,以起到滋潤作用。當然,寶寶的生理需求是最重要的,如果寶寶真的餓了,也只能委屈寶媽一下。
此外,寶寶吃完奶會在乳頭上殘留奶垢,寶媽應當定期清潔,用濕毛巾擦拭疏通,以免堵塞或滋生細菌。
乳汁淤積在乳腺管導致發炎
乳腺炎是哺乳期媽媽難以言說的痛,輕一點的炎癥雖然不影響喂奶,但痛苦卻絲毫不少;嚴重些的化膿腫脹,給寶寶喂奶更是莫大阻礙。更別說還有寶媽需要服藥治療,只能忍痛“暫停”寶寶的母乳。
乳腺炎重在預防,除了要保持哺乳期的清潔衛生之外,寶寶吃飽奶后寶媽自行排空多余乳汁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想著給寶寶“攢奶”,或是舍不得擠出母乳。讓乳汁留在乳腺管中只會增加淤堵風險。讓寶寶至少吃空一邊乳房、借助吸奶器或直接用手擠出,都是排空乳汁的有效方法。
如果寶媽在喂奶過程中出現乳房脹痛、乳頭有化膿跡象,就要提高警惕了,這很可能是乳腺炎前兆。情況嚴重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時,也要遵照醫囑使用對哺乳影響較小的藥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